词条 | 西补隆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西补隆村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区西,全村有两个村民小组,共113户487人,其中党员18人。现有耕地4200亩,饲养牲畜28000头(只)。近年来,随着该旗工业的发展,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抢抓机遇,通过开发沙石料资源和出让土地迅速壮大集体经济积累,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不断改善,各方面工作走在了全旗的前列,因成绩突出,该村被评为市级“五个创建”先进单位和“五个好”嘎查村党组织。 经济建设一、发挥立地优势,壮大集体经济,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村民生活。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沙石料资源,通过对其合理开发以及工业用地征收补偿所得,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借助集体经济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该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善,我们把集体经济主要用于提高村民生活条件上,通过村民代表会协商,村集体每年拿出5万元为全村免费交纳有线电视费、自来水费、动物防疫费、合作医疗费等费用。200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又在镇区开工建设农牧民住宅楼和村两委办公楼,届时将实现全村整体搬迁到镇区居住。为实现一次性整体搬迁的目标,旗委政府承担了住宅小区的道路硬化、绿化、排污、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的费用,每平米降低成本达到200元,并且旗政府给每户补贴现金1.5万元,帮扶企业和单位补贴1万元,村集体补贴3.5万元,住宅楼每户100平方米,总价10万元左右,所以村民个人只需拿3.5万元左右即可购得楼房一套。 二、通过组织外出考察提升村民素质,结合实际确定产业发展路子。近年来我们已多次组织村民外出考察观光,开阔眼界,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外出了2次以上。村民思想意识明显提高,例如提出在镇里建楼的动议后,村民几乎没有反对的。该旗提出的“三区分离”和土地经营权换社保等政策都在该村得到了积极响应。结合本村优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确定了“种植上规模、养殖增效益、务工促增收、资源强集体”的产业发展路子。产业规模逐年壮大。一是发展种养结合,借助草场与农田可互补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村民普遍养殖绒山羊和改良肉羊,采取“北繁南育”模式,加快出栏速度,增加养殖效益,减轻草牧场压力。种植上以饲用玉米和牧草为主,辅以制种玉米等较高附加值作物。二是通过开荒拓垦和农田草牧场的村内流转,培养种养大户,推行规模经营,全嘎查种田百亩以上的农户有10多户。 三、以整体搬迁为契机,全面实现“五化”目标。今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农村牧区“农业规模化、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化、就业非农化、管理民主化”的工作目标,西补隆村有能力也有义务作出表率形成典型。在整体搬迁后,将下大决心对原村庄进行整合,尽快完成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分离,通过“村企互助链”等载体,转移更多的劳动力到二三产业就业,鼓励村民积极进行土地流转,争取50岁以上村民全部以土地换社保的方式享受到养老保险,及早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村两委办公楼建成后,我们将把一部分房屋出租,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村民活动场所的完善,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建立健全理财小组等村民自我管理机制,并逐步向社区化管理方式转变。 发展重点下一步打算:在农田水利上,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村集体拿出部分资金投身建设,计划新建衬渠1万米,新修农田道路10公里。做好村民乔迁新楼事宜,完成新建办公楼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班子成员的学习力度,发挥党支部的基层堡垒作用,组织广大村民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加强劳动教育培训,积极转移剩余劳动力,使广大村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