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班牙内战 |
释义 | 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8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简介西班牙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西班牙种种的社会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击、政府改革的失败、旧势 力军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满,长期下来使得对立走向武装斗争,最后在右翼军人的策划下引发了内战。另外,这场战争有许多特别之处,如首次出现飞机对坦克的轰炸和第一次对不设防城市的大规模轰炸,国际间对此战争也十分注目,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国社会评论家、记者乔治·奥威尔、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人都会西班牙内战做了详细的报道和研究。西班牙内战也以交战双方虐杀战俘闻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常因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杀害。1939年4月,西班牙国民军获得胜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解体,所有右翼组织合并,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独裁统治,进入佛朗哥统治时期,而波旁王朝复辟(王位悬空),佛朗哥担任摄政王直至去世。 过程发动叛乱1936年7月18日,驻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在F.佛朗哥、E.莫拉等将领策动下发动叛乱。叛乱迅速蔓延到本土加的斯、塞维利亚、萨拉戈萨、布尔戈斯等大中城市。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部队(约12万人)以及摩洛哥人组成的"外籍军团"参加了叛乱。叛军趁政府犹豫之际,迅速占领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巴利阿里群岛以及西班牙本土北部和西南各省,7月30日在布尔戈斯成立"国防执政委员会",企图南北夹击马德里,进而夺取全国政权。叛乱发生后,西班牙各阶层人民响应人民阵线的号召,拿起武器保卫共和国,两天内共有30万人报名参加民兵组织--人民警卫队。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卡塔赫纳、马拉加、毕尔巴鄂等大中城市的叛乱很快被平息。叛军仅控制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和北方的加利西亚、纳瓦拉、旧卡斯蒂里亚等经济落后省份。共和军则控制了所有的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港口、交通干线和重要农业区。 他国介入在叛军处境危急之际,德、意法西斯应佛朗哥请求出兵干涉,企图乘机推翻西班牙共和国,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切断英、法与亚非殖民地的联系,把西班牙变成制约英、法的战略基地。7月底,德、意开始派遣飞机到西属摩洛哥,协助佛朗哥向西本土运送叛军,并把大批坦克、飞机运往西班牙;随后打着"志愿人员"旗号派兵参战,短期内调往西班牙5万余人,至1939年累计参战兵力共20余万人(其中德军5万、意军15 万)。战争头两年,德、意向佛朗哥共提供飞机1650架、坦克和装甲车1150辆、火炮2700门、步枪数十万支、炮弹750万发。德、意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国际性反法西斯战争。英、法等欧洲国家对西班牙战争采取"不干涉"政策,签署《不干涉协议》;美国则宣布延长1935年的《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双方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但是,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得到国际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的支持。各国人民募集粮食、药品、捐款和武器予以支援;54个国家的4万余名反法西斯战士自愿前往西班牙,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继续进攻1936年8月,叛军在德、意干涉军支援下从葡萄牙边境向马德里方向发动进攻,先后攻占巴达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韦拉、托莱多等城镇,将南、北两块控制区联成一片。9月,叛军在北部攻占伊伦和圣塞瓦斯蒂安,切断共和国北部与法国的联系。10月,叛军成四路进逼马德里,于11月6日进抵马德里近郊。共和国政府迁往巴伦西亚,并组建兵力达30万人的正规军。西班牙人民在国际纵队配合下,展开马德里保卫战。西班牙共产党站在保卫共和国的最前列,马德里90%的共产党员走上前线,许多国际纵队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1936年11月~1937年3月,马德里军民浴血奋战,多次粉碎叛军进攻。其间,叛军于2月6~27日在马德里东南远接近地发动哈拉马河战役,企图切断马德里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线;共和军英勇反击,粉碎叛军的企图。为牵制共和军的兵力,叛军在南部科尔多瓦、格拉纳达、直布罗陀一线实施进攻,占领蒙托罗、马拉加后转入防御。 叛军马德里失败叛军在马德里遭到失败后,从1937年6月起把进攻重点转向北部,企图攻占比斯开湾沿岸的重要工业区巴斯克和阿斯图里亚斯。为此,叛军集中15万兵力(含意军10万人)对巴斯克首府毕尔巴鄂发起进攻,遭6万共和军坚决抵抗。6月20日,叛军凭借兵力优势攻占毕尔巴鄂,随后向桑坦德和希洪发展进攻。为减轻北部战线受到的压力,同年7月和9月,共和军在中部战线马德里西北的布鲁内特和东部战线萨拉戈萨以东发动两次进攻战役,但未能制止敌军对北部战线的攻势。8月26日,桑坦德失守。10月22日,共和军在阿斯图里亚斯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希洪陷落。北方工业区的沦陷,使共和国遭到沉重打击。10月28日,共和国政府从巴伦西亚迁至巴塞罗那。 1937年12月5日,共和军为粉碎叛军再次进攻马德里的企图,在东部战线对叛军主要根据地特鲁埃尔发起进攻,一度解放该城,迫使叛军和干涉军放弃进攻马德里的企图。但共和军未能按计划发展进攻,在孤立无援情况下苦战两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受惨重损失,于1938年2月15日放弃特鲁埃尔。叛军乘机将作战重点转向东部战线。3月,佛朗哥在埃布罗河河谷投入5个军的兵力以及几乎全部飞机、坦克,在德、意干涉军配合下向阿拉贡发起进攻,而共和军在东部战线仅有11个师。9日,法西斯军队突破共和军防线,至4月15日先后占领莱里达、特仑普和比纳罗斯等地,将共和军控制区分割成两部分,切断加泰罗尼亚与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为扭转战局,减轻巴伦西亚受到的压力,共和军于7~11月在埃布罗河地区投入7个师10多万兵力发动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经3个多月鏖战歼敌8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00余架,但由于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时补充而被迫转入防御,未达预期战役目的。12月23日,叛军和干涉军出动20多个师共40万人的兵力发动加泰罗尼亚战役。共和军边打边撤。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失陷。2月8日,共和军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菲格拉斯失陷,25万共和军越过法国边境后被解除武装。次日,叛军和干涉军进抵法西边境,切断西班牙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陆上联系。2月11日,加泰罗尼亚全境被占领。 结束加泰罗尼亚陷落后,共和国处境急剧恶化。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断绝与西班牙共和国的外交关系。共和国内部的投降派猖狂活动。3月3日,共和国海军基地卡塔赫纳爆发叛乱。3月5~6日,中部战线司令S.卡萨多上校在马德里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接管政权,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民主人士,并向叛军敞开进入马德里的大门。28日,叛军和干涉军进入马德里和巴伦西亚,战争结束。 国际介入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大批非西班牙公民的外国人参与了战斗和军事顾问职位。弗朗哥领导的国民军得到德、意政府大量的财政与军事援助;共和派也得到苏联的援助,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闻名世界的国际纵队,但却受到英法两国施行武器禁运政策的阻碍,然而武器禁运的管理并不是很有效,尤其是法国被指责以大型货轮运输共和派的军备(指控往往来自意大利,而意大利本身积极地援助国民军一派)。各欧洲列强在当时的秘密行动被国际间认为是引爆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7]。对于西班牙内战,国联呼吁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并试图抵制各势力的武器流入西班牙,但成效极低。 美国认为苏联参与了1931年的西班牙推翻皇室,因此对新上任的共和政府予以敌视。当内战爆发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下令禁止对西班牙政府的一切武器运售,秉持中立政策,共和政府也因此向苏联取得军备。但美国民间企业却提供许多交战双方的支援,得克萨斯石油(Texaco)提供国民军350万吨汽油的运售并提供无限期贷款[8]、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共提供国民军12,000辆卡车、杜邦公司则贩卖许多弹药给佛朗哥[24]。民间左翼与反法西斯人士也募集金钱援助共和政府。 国民军派纳粹德国主条目:兀鹰军团 早在内战爆发前,德国高层和国民军领袖已有多次接触;内战爆发后,佛朗哥派出特使赴德请求军援,7月25日与德国航空部长戈林会晤、7月26日见到希特勒,希特勒当天才刚观赏完《女武神》歌剧,了解国民军的来意后当晚便做出介入内战的决定。下达三个军事行动的命令,进行魔火作战(Operation Feuerzauber),将11架Ju 52运输机和6架He-51战斗机、85名德军武装党卫军士兵搭上乌萨拉莫(Usaramo)号客轮,运往德军于西班牙驻扎的摩洛哥,这批航空兵力在转运摩洛哥的西班牙外籍兵团返回本土参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月下旬,希特勒再次发布奥托行动(Operation Otto),动员更多士兵和战争物资援助佛朗哥。希特勒给佛朗哥的有24辆一号坦克、少量高射炮和一些无线电设备,德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冯·什勒(Alexander von Scheele)也将JU-52改装成轰炸机。1936年10月时,西班牙约有600到800名德军士兵。除了空军外,德国海军也派出战舰德意志号、舍尔上将号、科隆号和U-33、U-34潜艇进入战区。 希特勒最大和最后一次的国民军支援行动是派出兀鹰军团,自1936年11月开始,他派出了额外的500人部队,并提供西班牙国民军92架新型飞机,其中包括在整场内战中性能最佳的Bf 109战斗机。希特勒使兀鹰军团参战直到1939年4月战争结束。在高峰时期,德国部队约有12,000人,多达19,000名德国人参与了西班牙内战。 意大利王国1936年7月22日内战爆发后,国民军领袖前往罗马对意大利外交部长卡里亚佐·齐亚诺(Galeazzo Ciano)传达佛朗哥的军援请求,至24日墨索里尼正式决定介入,派出12架SM81轰炸机协助佛朗哥运输非洲军团至本土。之后在希特勒的鼓励下,墨索里尼派出部份正规军参与西班牙内战,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想在国际影响力上低于希特勒。尽管墨索里尼派出比希特勒多的地面部队,但所提供的战略资源较其来的少。在战争开始的1936年9月,墨索里尼只有提供国民军68架飞机和几百支小型武器,而意大利皇家海军(Regia Marina Italiana)在地中海发挥了重大作用,封锁了共和国的海军。意大利之后向国民军提供重机枪、火炮、飞机、轻型战车和空军军团(Aviazione Legionaria)与志愿军团(Corpo Truppe Volontarie,CTV)两支作战部队。在西班牙的意大利军约5万人,并透过轮换与整补,西班牙内战有超过75,000名意大利士兵为国民军战斗。 其他葡萄牙在内战爆发时虽没有正式宣战,但约有8000名的志愿军进入西班牙与国民军一同作战、提供少量军需物资、更重要的是提供德义两国转入西班牙本土的港口,另外也有将逃往葡萄牙的共和派人士押到国民军军部处理。爱尔兰约有700名志愿军;罗马尼亚王国也有以伊万·莫塔(Ion Mo愁)为首的志愿军加入该阵营,而莫塔本人也在1937年1月13日阵亡。 共和派苏联在国联对其他各国实施武器禁运的同时,苏联是共和政府主要的援助者,秘密提供共和军约806架飞机、362辆坦克和1555门大炮。虽然当时斯大林签署过西班牙内战的不干涉协议,但在1936年10月宣布“若德意两国不停止军援国民军派,苏联将不受不干涉协议的约束”,之后秘密介入其中。由于斯大林不希望任何人能从武器形式追踪到苏联的介入,他们对共和军所提供的武器多是从博物馆、世界其他国家生产或是被苏军缴获的武器,不过苏联仍提供了如T-26战车、BT-5快速战车、I-15、I-16战斗机等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装备给西班牙。苏联也派出少数军事顾问到西班牙,以及组织国际纵队参战。内战期间,苏联军队总额不超过 700人,但苏联的志愿军也经常开着的苏制坦克和飞机与共和党并肩作战。对于苏联的军备,共和政府则以西班牙银行的国家黄金来支付,总价值超过5亿美金,占了共和国全国黄金量的三分之二(见莫斯科黄金条目)。1938年,苏联自西班牙撤回军事顾问与志愿军。 墨西哥不同于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公开表示支持共和政府,拒绝遵从法国和英国的不干涉的提议,但相较于国民军自德义两国的援助,墨西哥提供共和政府的军备数量甚少。墨西哥提供2,000,000美元的援助和一些战争物质,包括20000支步枪,28万颗子弹,8门大炮和少数美国制造的飞机,如贝兰卡CH-300和一些曾在墨西哥空军服役的军机。然而,墨西哥最重要的帮助,是在外交部庇护许多来自西班牙的政治难民,其中有许多共和派知识分子和孤儿家庭。 国际纵队主条目:国际纵队 在内战爆发后,苏联共产国际组织全球5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编为国际纵队(亦称“国际旅”),前往西班牙与共和军共同对抗国民军。成员组成为来自各地(主要是来自英法美,也有来自德意等极权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反法西斯份子,其中有不少如阿尔贝·加缪、聂鲁达、海明威、乔治·欧威尔、毕加索等知名人物,还有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时前往西班牙的中国人。在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后便送往前线作战,西班牙内战期间总计约有32,000人参与国际纵队。在战争期间,国际纵队成员因其高昂斗志成为共和军倚重的主力之一。 结局和影响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民主进步力量同法西斯势力的一次大较量,其结果是人民阵线领导的共和国政府被颠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护下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相互勾结,并在战后正式结成同盟,使欧洲政治关系和战略格局发生有利于德、意的重大变化。 西班牙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德、意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使双方力量对比明显不利于共和国一方;人民阵线内部各党派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始终没有建立一支统一的军队,从而削弱了战斗力;人民阵线政府虽然坚持抗战并进行一些民主改革,但没有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人民战争;战争指导上采取防御战略,未能对敌人实施坚决的进攻;没有建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事经济;对混进政府和军队的敌对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坏活动,未给予坚决打击。此战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试验场。战争表明,各军、兵种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大量集中使用空军和掌握制空权,集群坦克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实施突击,对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几点1. 共和政府进行了什么改革,触动了什么人的利益? 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共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并且实施裁军,关闭军校,这些措施引起了地主与军事将领的不满,也为内战埋下了远因。在1936年,由西班牙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和劳动者总同盟组织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国内政治冲突益趋强烈;暗杀、罢工层出不穷。 2.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人做了什么? 当时的苏联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供给物资协助,但真正派至战场的苏联人员仅约700人,主要工作在驾驶共和军购买的飞机与战车。 3. 国际纵队怎样组成? 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50多国志愿人士组成了这支部队,协助共和军对抗佛朗哥。 4. 共和政府怎样失败? 1939年2月,西班牙政府发布命令,禁止国际纵队参战。由于德、意二国的武力介入,英、美、法等国作壁上观,加之以共和派内部的分裂,共和军渐处劣势,最后一批共和军在1939年4月1日投降。 5. 叛军胜利之后怎样? 佛朗哥随后建立了独裁政权。西班牙内战后遭处决的人数达15,000至35,000人,此外还有监禁、强迫劳动等措施。在美国的支持下,佛朗哥担任西班牙摄政王直到1975年去世。(New York Times. "Nixon Asserts Franco Won Respect for Spain." November 21, 1975, Friday, page 16) 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的原因①法西斯势力强大。德意侵略军加上佛朗哥叛军,力量强大 ②西班牙是一个弱国,尽管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得到苏联和国际纵队的支持,还是没有法西斯的势力强大 ③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对西班牙共和国起了遏制的作用 ④共和国政府内部出现了叛徒 西班牙内战游戏游戏名称:西班牙内战 英文名称:1936-1939 The Spanish Civil War 游戏版本:完整硬盘版 游戏类型: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游戏语言:英文 制作公司:Triby 发行公司:Triby 发行日期:2012年 西班牙内战游戏下载,这款游戏采用使命召唤2引擎打造,虽然在技术上有所退步了,但它并不是游戏的主要内容,它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打造,主要就是体验一段历史,一段第2次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的历史。 西班牙开发团队Triby采用使命召唤2的引擎制作的FPS游戏,故事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8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打响了反法西斯的第一枪,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