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奥多·凯辛斯基
释义

简介

西奥多·凯辛斯基,1942年5月22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密歇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曾在伯克利任教,后于20世纪60年代隐居在蒙大拿州的山林中。正是这样一位知名教授在20年中策划了一系列震惊全美的爆炸案。凯辛斯基成为恐怖分子的经历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心理学家撰文分析指出他性格孤僻、社交能力弱,这是导致他走上恐怖道路的主要原因,也有人甚至撰文说他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不正常,是个疯子等等。

西奥多·凯辛斯基-求学经历

西奥多·凯辛斯基属于第二代波兰移民后裔,从小天资聪颖。在小学五年级时,他参加了智商测试,拿到了全校最高分:167分,随后,他被允许跳级。面对着班上年龄略长于自己的新同学,凯辛斯基感到很不自在,似乎和他们之间存在代沟。从此,凯辛斯基抑郁了,整天沉默寡言,远离同学,校内校外,独来独往。

高中时代,凯辛斯基崭露锋芒,提前两年结束了高中学业。1958年秋,年仅16岁的凯辛斯基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4年后,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并顺利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凯辛斯基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他的导师名叫乔治·皮拉尼安,这位老师被一道数学难题困扰了十多年。后来,他发现了凯辛斯基的数学天赋,于是把那道难题交到了凯辛斯基的手中。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凯辛斯基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那道难题给解决了!很快,入学没多久的凯辛斯基就开始着手写毕业论文了。

校方的答辩委员会在收到凯辛斯基的毕业论文后,对于当中的一些内容,那些老教授们竟然完全看不懂!委员会当中有一位老教授曾对凯辛斯基的论文有过如下感叹:举国上下,能理解甚至欣赏此文者,不过10到12人吧。

西奥多·凯辛斯基-工作经历

恐怖分子西奥多·凯辛斯基

获得博士学位后,凯辛斯基应导师的邀请,留校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此时的他,在学术上可谓光芒万丈,前途不可限量,但在生活中,他却依然保持着那种孤僻的性格。

1967年秋,25岁的凯辛斯基被赫赫有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聘为助理教授。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梦寐以求的职位,然而,凯辛斯基在那里不到2年就辞职了,没有任何理由。

失业后的凯辛斯基回到家乡,和父母住在一起。1971年,在家人的资助下,他在蒙大拿州一个偏僻的山区盖了一间小房,过上了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

西奥多·凯辛斯基-犯罪经历

由于手头比较拮据,凯辛斯基的一切生活用度也只能靠山吃山了——也许,这正是他想要的生活吧。后来,由于“发动运动”需要经费,他便开始外出找点零活儿干,赚点小钱。此外,他的父母也经常会在经济上对他给予资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钱,他才得以实施自己所谓的“炸弹运动”。

1979年5月9日,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特区的波音727客机,在起飞15分钟后紧急迫降。据机组人员回忆:当飞机爬升到3万5500英尺的高空时,突然从行李舱里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浓烟四起。

飞机迫降后不久,FBI特工就进入了飞机的行李舱,在那里,他们找到了浓烟的源头,一个邮包炸弹。万幸的是由于密封不严,盛装炸药的钢管内部根本没有产生足够的压力,所以,才会有那一声闷响。否则的话,就应该是一声震耳欲聋的轰响了。

此案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高度关注。联邦特工们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结果一无所获。为了便于继续跟进此案,联邦调查局专门成立了一个专案组,美国政府更是悬赏100万美金缉拿真凶。

或许已经有朋友产生疑惑了:这个凯辛斯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没事儿他总鼓捣炸弹干什么呢?

在凯辛斯基眼中,工业革命以后的人类社会进入了一种倒退:人们的生活随之变得机器化、程序化,生活的意义尽失。他之所以要发动这场“炸弹运动”,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借此唤醒沉睡中的人们,让大家携起手来摧毁现代社会的工业体系,共同回归到原始状态

您听听,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况且,他一直都是默默地往外寄炸弹,人们除了把他当成恐怖分子外,谁会想到这么多啊?

1982年5月初,一件从美国中西部杨百翰大学寄出的邮包,被送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但邮包上注明的收件人菲舍尔教授,已于2年前离开,现在在范德比尔特大学任教。菲舍尔教授的一位前同事,非常热心地把这个邮包转送到了他在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办公室。菲舍尔教授当时恰巧到波多黎各讲学去了,他的私人秘书珍妮特就替他打开了那个邮包。伴随着一声巨响,数十颗小钢珠飞射出来,无情地打在了珍妮特的脸上、手臂上。

联邦调查局专案组成员在这枚邮包炸弹里找到了新的线索,在盛装炸药的钢管内,凶手写下了两个英文大写字母“FC”,“FC”是什么意思呢?它是“Freedom Club”的简写,意为“自由社团”。凯辛斯基故意留下这个线索的目的,就是为了迷惑警方,以此向世人表明:我,也是有组织的人!

在随后的10年中,凯辛斯基一共寄出了8枚邮包炸弹,共造成3人死亡,5人重伤。

从1995年5月份开始,凯辛斯基停止了持续了17年的“炸弹运动”,转而搞起了文字工作,写出了一篇题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论文,洋洋洒洒3万5千字。这就是后来为人们熟知的“炸弹客宣言”。

在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寄给报社之前,凯辛斯基还没忘了随信附上一句威胁:此论文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逐字逐句不加删改地在报纸上登载。你要是听话,我就停止恐怖袭击,你要是不听话,后果自负!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收到了凯辛斯基寄来的论文,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听话”照发吧,这可是司法部牵头追查的案子,万一引起社会恐慌,那罪过可就大了;可要是“不听话”,他真的再弄出几声响儿,你说这事儿算谁的?几家新闻单位一合计:这事儿啊,还是让司法部来定吧!

美国司法部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倒是挺干脆的:照发。

在论文的开头部分,凯辛斯基直抒胸臆: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后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场灾难。在论文的结束部分,他以预言的形式再次重申观点:工业技术体系在未来的变革,将最终剥夺人类的自由。最后,他呼吁广大民众:革命吧!一起来抵制科学技术的进步。

说通俗点:凯辛斯基号召大家伙儿把各自家里的汽车、电话、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统统砸个稀巴烂,然后和他携手并肩,共同回到男耕女织的美好年代。

文章被媒体刊登以后,引起了一位关键人物的关注,她就是凯辛斯基的嫂子,琳达。尽管琳达从来没有和这个小叔子见过面,但凭借丈夫以前的描述和女人的直觉,她在看完论文后立刻就怀疑上了他。

凯辛斯基的哥哥戴维在听完妻子的怀疑后不以为然,在他眼中,弟弟或许是个性情古怪的家伙,但也不至于成为恐怖分子。在琳达的一再催促下,戴维翻箱倒柜,找出了弟弟在多年以前写给他的家书。

后来,这些家书为他换回100万美金。

戴维把“炸弹客宣言”和自己弟弟的书信反复对照,感觉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相似。虽不敢完全肯定,但至少有50%的把握:那个宣言是出自弟弟之手。

戴维雇佣了一位私家侦探,开始对自己的亲弟弟进行暗访。此后,他又把收集来的情报交给一位华盛顿律师,由后者负责分析整理。待一切准备就绪后,这对夫妻又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才把材料上交美国联邦调查局。

2个月后,凯辛斯基在自己的小木屋里被联邦特工逮捕,从而结束了将近18年的“猫鼠游戏”。

由于凯辛斯基主动认罪,最后只被轻判一个终身监禁,但终身不得保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