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释义 |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前身为油田开发系,组建于1958年7月,1969年9月随学院一起改为工厂,1985年恢复重建,是西安石油大学的主干院系。1995年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专业合并为石油工程专业,1999年创办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学院现有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学科、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1个联合培养博士授权点(油气田开发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优良作风,创建并发展了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石油工程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石油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拥有1个联建国家工程实验室(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CNPC油层改造重点实验室--高能气体压裂理论与工艺研究室、陕西省油气田环境污染与储层保护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及研究中心(CNPC石油钻井信息应用技术中心、CNPC高能气体压裂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研究所(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油气井工程研究所、油气储运工程研究所、导向钻井研究所),1个陕西省陕北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本着“强化基础、发挥优势、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的指导思想,以“油气田特征增产措施与提高原油采收率”、“低渗透油气藏渗流机理及开发对策”、“石油钻井信息技术”研究为科研特色和优势。 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中心,认真贯彻“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办出特色”的教改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2002年石油工程专业成为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2007年和2008年石油工程专业先后成为陕西省首批“特色专业”和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目前,已建成“油藏物理”和“钻井工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钻井工程”被评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出版《石油工业概论》、《安全评价技术》、《流体力学》、《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及方法》等教材。 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石油行业的骨干力量。涌现出以张大德、董培基、郝红友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李允、曾祥红、王潜龙为代表的科技专家,以孙成金为代表的基层技术骨干。 专业设置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专业(覆盖原钻井、采油及油藏专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主干专业。本专业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首批“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在石油工程领域内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生产管理与施工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化学基本原理、油田地质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及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的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通过外语和信息工程等手段获取先进知识和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应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技术。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主要包括油气的矿物收集处理,长距离输送、储存及联网输配,是连接油气产、运、炼、销诸环节的纽带。本专业不但与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跨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输送介质的多元化,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本专业2010年成为陕西省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施工、销售、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有科技开发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化学基本原理、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技术、泵与压缩机、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罐与管道强度设计、测量仪表与自动化、城市燃气输配、储运油料学、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等。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科的基础理论和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受到油气储运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储运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包括海洋油气钻井与完井、海洋油气开采与集输两个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海洋油气工程设计、施工、研究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外语突出,能从事海底油气等矿物资源开发和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油田化学基础、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海上油气集输、海事概论、海洋环境与石油工程、海洋平台工程与设备、海洋平台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海洋腐蚀与防护、多相管流理论等。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数学、物理、力学、海洋环境、海洋油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初步掌握海洋平台与结构物的设计方法;掌握海洋石油工程所必须的工程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海洋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工作适应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生产管理的意识。 油气井工程培养在钻井、测井、完井及测试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能运用数理方法、化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及现场资料等,分析和解决油气井工程设计和作业问题;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应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在某一研究方向上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所创新的高级人才,学习年限为3到4年,最长不超过4年。 油气田开发工程培养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深入系统掌握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学术和技术发展动向;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测试、模拟和计算机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中某一专项的科研、工程设计、组织实施或教学能力,并能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的高级人才。学习年限为3到4年,最长不超过4年。 油气储运工程培养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力学、物理化学、数学规划等方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油气储运工程方面有较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动向。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实验设备操作和现场调研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的高级人才。学习年限为3到4年,最长不超过4年。 学科建设长期以来,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根据我国陕甘宁、塔里木、吐哈、准噶尔等中西部油气田储层类型多、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的具体情况,结合西安地区高新技术密集的优势和东西部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通过石油天然气工程与电子信息技术、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军工技术(爆炸与燃烧、大功率微波技术、机械测控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建立了十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色。1992年开始招收硕士生,目前有油气井工程(082001)、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2)、油气储运工程(082003)三个硕士点,1993年起联合培养博士生。 油气田开发工程 拥有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1个联建国家工程实验室(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CNPC油层改造重点实验室--高能气体压裂理论与工艺研究室、陕西省油气田环境污染与储层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工程及研究中心(CNPC高能气体压裂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1)渗流理论和油气藏数值模拟 2)采油采气工程理论与技术 3)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4)油气藏描述及开发地质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油气井工程 1995年4月作为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重点建设学科正式启动,2001年成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拥有一个部级研究中心(CNPC石油钻井信息应用技术中心 )一个导向钻井研究所。已形成了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1)储层保护技术 2)导向钻井技术 3)井筒信息应用技术 4)深井与超深井钻井技术 油气储运工程 1996 年筹建,1999 年设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已形成了两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1)油气管道和储罐的强度研究 2)油气集输及安全技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