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安“春发生”葫芦头泡馍
释义

提起“葫芦头泡馍”,作为老陕,尤其西安市民,几乎是无人不知。 “葫芦头泡馍”,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西安葫芦头泡馍馆很多,尤以“春发生”饭店为正宗。它味醇汤浓、鲜香可口,馍筋肉嫩,肥而不腻,名闻遐迩,享誉中外。

食物简介

葫芦头,即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故名。葫芦头泡馍即以此段肥肠与掰碎的饦饦馍加其他辅料、调料用滚沸的肉汤泡(浇泡)制成

食物特点

馍块绵筋,汤鲜肉嫩,滋味浓香,食时佐糖蒜。以西安南院门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制作的为佳。

起源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历史悠久。最早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内有名的风味食品。早在唐代,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出售,是用猪肠肚做的,食者寥寥无几。相传,祖籍京兆原(陕西耀县)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人们称为药王),他的医学造诣很高,有许多医学专著,并对饮食医疗很有研究,其中的《千金食治》就是他的食疗专著。一天,他在京都长安一家专卖猪杂碎的小店里偶吃“煎白肠”,端起碗刚吃几口,便觉得有一股骚腥味直冲鼻端,嘴里油腻腻的,很不是滋味,问及店主,才知是制作无方。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也是枉然矣”。于是,他从随身携带的药葫芦里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且能解腥去腻之药物,连同药葫芦一起赠给店主。店主将这些香料药物放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门首,并将所卖“煎白肠”改名为“葫芦头”。

发展

时光流逝,历经沧桑。及至清末,西安街头已有不少卖“葫芦头”的饭馆。民国十二年(1923年),原猪肉店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葫芦头”。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选料上精益求精,操作上十分考究。当时屠宰坊的猪大肠按部位分为:大肠头、“一根葱”、葫芦头、大肠4种。大肠头是猪直肠,肥厚油腻;葫芦头是大肠与小肠相连接处约1尺长(33厘米)的肥肠,其形粗大状如葫芦,肥而不腻。何东义只选葫芦头和大肠头,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精工细作,烹制而成。其味肥嫩鲜美而不腻,成为独树一帜、遐迩闻名的风味食品。由于生意兴隆,便在西安南广济街开设了专营“葫芦头泡馍”小店。当时一位山西籍的美食家来店食后,大加赞赏,遂借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意,给这个小店取名“春发生”。此后,名声远播,食者甚众,天长日久,“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成为誉满大西北和全国的名店,至今盛名不衰。

典故

说来有趣。1935年前后,张学良的东北军调到西安后,战士因水土不服,饮食差异,腹泻、感冒、腰酸腿痛等疾病不时增多。后来,有病战士不想吃军营里的“大锅饭”,到“春发生”吃葫芦头开开口味,不料吃后顿觉精神爽适,食欲大增,腹泻、感冒反而治好了。实际上这其中有中医“以脏补脏”的食疗理论。张学良将军发现此事后,命令军营厨师仿做“葫芦头泡馍”,并列为“病号饭”。可是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既不好吃也不能治病。后来,军部研究,每天发20份“病号饭”牌子,通知“春发生”泡馍馆优先照顾。

现状

今天的葫芦头泡馍,是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名厨不断改进工艺,发展演变而来的。葫芦头泡馍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它精细的烹制工艺和多种调料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其烹制工艺主要有处理肠肚、熬汤、泡馍3道程序。肠肚要经过挪、捋、刮、翻、摘、回翻、漂、再捋、煮、晾等十余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除腥、去腻的要求。熬汤是将猪骨洗净、砸断,配肥母鸡、鲜牛肉、鲜大肉、北京鸭下汤锅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直熬成乳白色。泡馍是由进食者先将馍在碗里掰成碎块,然后由厨师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及猪肉、鸡肉,摆放在馍块上,加适量粉丝,用沸汤浇泡3~4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适量熟大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佐以糖蒜、泡菜、辣子酱等,更是清爽利口,难怪,西安人夸奖葫芦头的美味说:“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如今,“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已改为“春发生”饭店,品种发展到海味葫芦头、鱿鱼葫芦头、鸡片葫芦头、大肉葫芦头、时鲜葫芦头、特制葫芦头、双宝葫芦头、沙锅葫芦头、火锅葫芦头等,形成了一套葫芦头系列品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