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昔本村
释义
1 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昔本村

昔本村,村名。在中国叫“昔本村”的村庄有: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昔本村、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办事处昔本村等。

村情概况

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昔本村隶属于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距乡政府所在地40公里,到乡道路为等外公路,交通不便,距县170公里。东邻普洱市,南邻光明村,西邻过达村,北邻漫河村。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大昔本、窑村、战房等16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30人。全村国土面积79.69平方公里,海拔965米,年平均气温20.4℃,年降水量121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经济产业主要以种植粮食、养殖业为主。该村有汉族、彝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汉族同少数民族世代杂居。三弦舞、陀螺是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风淳朴,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节日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韵味。

自然资源

该村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水库、铜矿。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850亩(其中:田1000亩,地1850亩),人均耕地13.8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16729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416户通自来水,有27户饮用井水。有326户通电,未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6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2.7%、73.75%和58.8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44户(分别占总数的69.9%和32.57%)。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乡镇道路为等外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4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摩托车35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0亩,有效灌溉率为10.6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4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3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0户。全村有1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7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人口卫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443户,共有乡村人口2019人,其中男性1042人,女性977人。其中农业人口2017人,劳动力1119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066人,彝族886人,傣族64人。到2009年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600人,参合率79.24%。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4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农村经济

200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23.7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0.96万元,占总收入的27.24%;畜牧业收入70.6万元,占总收入的31.54%(其中出栏肉猪842头,肉牛516头);林业收入76.82万元,占总收入的34.32%;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5.1万元,占总收入的2.27%;工资性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3.57%。农民人均纯收入623元,农民以种植粮食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83人(占劳动力的7%),在省内务工75人,省外8人。

文化教育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189平方米,拥有教师10人,在校学生350人,距离乡中学40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0人,其中小学生200人,中学生150人。

基层组织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0人,少数民族党员14人,其中男党员28人、女党员2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6人。

村务公开

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4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85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2 云南省临翔区凤翔街道办事处昔本村

村情简介

昔本,傣语,意为箭遗失的地方。云南省临翔区凤翔街道办事处昔本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办事处,地处凤翔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事处10公里,交通便利,临沧机场二级路穿境而过。东邻大竹蓬村,南邻新村村,西邻博尚村,北邻南信桥村。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大寨、文华、新寨、山头4个自然村。全村国土面积19.15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至2330米之间,地势较平,总体西高东低。年平均气温在16℃至17.2℃之间,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至17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较长(约285天),全村森林覆盖率40.7%。适合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该村经济产业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咸菜加工业为主。

自然资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2859亩(其中:水田1876亩,旱地983亩),人均耕地0.87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小麦、蔬菜、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1739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40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23亩,主要种植核桃、桃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20亩,其中养殖面积4亩;其他面积8357亩。

人口卫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790户,有乡村人口3317人,其中男性1725人,女性1592人。其中农业人口3309人,劳动力182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拉祜族和彝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80人,彝族15人,其他民族46人。到2008年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92人,参合率66.24%;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街道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2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5人,该村距离街道卫生院0.1公里。该村建有公厕3个。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700户通自来水,有80户饮用井水。有790户通电,有26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6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33.16%、95.5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65户(分别占总数的75.95%和58.86%)。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凤翔街道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大多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8辆,拖拉机45辆,摩托车70辆。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4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0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95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8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文化教育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667.5平方米,拥有教师20人;距离新村中学1.5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77人,其中小学生327人,中学生150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

基层组织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0人,少数民族党员5人,其中男党员49人、女党员11人。村委会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文书组成。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36人。

村务公开

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0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85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集体总收入1.5万元,有固定资产3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农村经济

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440.0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30.68万元,占总收入的36.85%;畜牧业收入371.2万元,占总收入的25.78%(其中出栏肉猪3150头,肉牛20头,肉羊29头);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06%;林业收入17.1万元,占总收入的1.2%;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223万元,占总收入的15.5%;工资性收入134万元,占总收入的9.3%。农民人均纯收入2852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3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80人(占劳动力的15.4%),在省内务250人,到省外务工30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