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物质颜色原理 |
释义 | 原因物质颜色原理:当物质(分子或离子)吸收了相当可见光能量 的电磁波后,就会表现出被人眼所能觉察到的颜色.物质之所以具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它对不同的波长的可见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案例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它吸收的光的颜色有一定关系.如当白光通过硫酸铜溶液时,铜离子选择性地吸收了部分黄色光,使透射光中的蓝色光不能完全互补,于是硫酸铜溶液就呈现出蓝色.由于透射光中其它颜色的光仍然两两互补为白色,所以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恰恰就是它所吸收的光的互补色. 若物质对白光中所有颜色的光全部吸收,它就呈现出黑色;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则呈现出白色;若透过所有颜色的光则为无色. 此外,溶液颜色的深浅,决定于溶液吸收光的量的多少,即取决于吸光物质的浓度的大小.如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越高,则对黄色光吸收就越多,表现为透过的蓝色光越强,溶液的蓝色也就越深.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来确定溶液中吸光物质含量的多少(这是比色分析法的依据). 系统分析从微观上讲,一种物质显颜色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共价键的中电子的轨道跃迁导致的,另一中是配位化物的一种电子的轨道跃迁造成的(如CuSO4·5H2O,实质上是[Cu(H2O)4]SO4·H2O,有四个水分子与Cu离子配位,老师会说Cu离子是蓝色的。其实错了。你可以想无水CuSO4为什么有Cu离子而不是蓝色,和浓CuCl2溶液为蓝绿色的原因),还有焰色反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