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物态民俗
释义

物态民俗,指的是一国一民族固有的传承性生活中有形的物质态层面。这是一种具有民俗意味的物质形态,范围十分广泛。一是指民俗物本身: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式传承物。如:传统服饰,风味菜肴,地域民居,家用器皿,以及历史延续下来的生产用具、器物等等;另一类,是指非民俗物器具上的民俗印记。如青铜礼器上的民俗纹饰等。

物态民俗,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论是遥远的洪荒年代,还是电子化的当今社会,一般而言,是比较浅显的,但是,对于我们人类生活而言,却蕴涵着其独特的永久魅力。

物态民俗的魅力

▲民俗具有代代相续的文化力量

因为凡是民俗本身就具有集体有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内核,由此积淀而构建的心理定势可以在相应的条件下,穿越时空,受各时代人的青睐认同。

人世间,民俗事项千姿百态,然而,透过民俗的表象,我们发现,任何民俗都是一定社会民众中风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它不需要人们刻意的倡导,却象风一样迅速传播。六千年前,河姆渡的先民们,将炽热的信仰情感,用两个相向或向背的凤鸟形象,镌刻在象牙板、匕首柄上。逝者如斯夫,几千年过去了,没有后来先贤似的遗训,也没有后代哲人式的告示,甚至没有一点片言只语的流传。可是,这神采熠熠的神奇造型,至今还依然风行流淌在河姆渡地域文化民居的屋脊上。君不见,这些地区民居屋脊上的迎朝阳,送落日的鸡型脊吻,正是当年先人们依恋崇信、顶礼膜拜的偶像。民俗之所以能在时空的隧道中自如穿行,说到底,就是有集体有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构成的群体心愿凝聚其间。物态民俗,就是这种群体意愿融化在物质形态中的显现。民俗来到世间,就不是个人的专利,它是群体的信物。某一物品,一旦赋有了民俗的形式和内涵,它就得到了公众的认同和爱好。中国人对玉器的偏爱,由来已久。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便是以当时的民俗器物玉器为标志的。良渚以后,历朝历代,人们对玉器如痴如醉,无以复加。达官显贵是如此,平民百姓也不免俗。以至中国人至今还有一种说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良渚以来,小小的一块石头——玉石,如此受人宠爱,除了玉石本身的物理性能外,历代中国人陈陈相因,在玉石身上频频投入独特的群体情感起了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反过来,也促进了中国人赏玉、佩玉风尚的绵绵流长。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身系的一块宝玉,不仅被作为名字的符号,而且还视作了命根子,从而演绎了一部清王朝的衰亡史。

▲物态民俗长流不息,与其天生的综合性审美艺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艺能,这是指那种没有脱离神灵信仰祭祀的艺术成份。这不仅表现在民俗物上,也展现在赋有民俗意味形式的非民俗物上。如殷商的青铜鼎等礼器上。这些器物上,以饕餮为代表的纹饰浮雕似乎是殷商贵族的创造,实际上,它来自一种久远族群民俗崇信的传承。其源头便是良渚玉器上反复出现的“神徽”——“人、兽、鸟”组合图像,也称兽面纹——良渚族群心中信仰崇拜的偶像。这支族群曾经辉煌一时,后来大概在北进黄河流域的部族征战的失利了,首领被杀,胜利者就把失败者的“神徽”去头——去人头像后的图像,象征胜利的标志,镌刻或镶嵌在自己祭祀的礼器上,以供后人崇敬,瞻仰观赏。可以说,这是一种民俗信仰文化符号和象征。该图像究竟意味什么,专家有争论,我们暂不下结论,但是,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在原形基础上变形的幻想化的恐怖形象,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神秘威力和狞厉的美。它之所以美,不仅在于这些形象雄健的线条、精美的造型和雕刻纹饰,而在于通过它们,贴切地展现了另类的与原始信仰紧密结合在一起,尚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古拙情感、观念、理想。较之于信仰宗教,它怀有强烈的情感情愫的流溢,表现为综合性的审美艺能。无形的艺能民俗,随着口承、行为载体人的交替、失传而不断衍化、消亡,有形的物态民俗,却因民俗物或物的民俗印记的保存流传而能以完整的形态,一代一代传下去,展示了物态民俗别具一格的久远的魅力和风采。

▲物态民俗永久的魅力,还表现在该物本身与人类生存需求的挈合上

物态民俗寄托着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人类感悟到的民俗意味,使人产生群体性的依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物态民俗,它本身是物,其间大多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用具,人民生存可靠的依赖帮手。一双筷子、一把镰刀,看似那么简约,可在数千年前,那是当时的中国先民,在谋求生存的营生智慧中凝聚的结晶。由细细的两根小竹子或小木棍或其它材料制成的筷子,今天还是中国人或受中国民俗文化圈内其他民族人民进食的主要餐具。对此司空见惯的东方人,见多不怪。西方人则会少见多怪。在他们眼中,吃饭为什么用两根棍子代劳,而不用刀叉?不用刀叉,食物怎么分开?两根细小的筷子,在从未用过筷子的西方人手中,犹如千斤重。在中国人手中,却如孙悟空手中的如意棒,运转自如。为什么会这样?这是近万年稻作鸟化生活对我们国人熏陶的结果。田野和文献的综合研究表明,中国的先民是在鸟食——野生稻谷,鸟田——野生稻滋生地中,逐渐感悟到稻米的生存方式——稻谷的食用性和稻作生产方式的。鸟化的生活方式,使南方的中国人学会了鸟巢——鸟居——干栏式民居的居住方式,也学会了似鸟爪式吃谷粒的进食方法——用筷子。民俗物筷子,源远流长,与中国人,特别是南方稻作人民的营生方式——生命流程,紧紧连在一起的。只要我们还是吃米饭为生,筷子物态民俗将永远伴随我们的人生。筷子对吃米饭的国人而言,具有永久的文化和生活的双重魅力。

民俗是人类永恒的伴侣,物态民俗是我们人类永久的魅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