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伍舜德
释义

伍舜德(1912—2003),祖籍台山,生前任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经理,香港美心食品集团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在家乡台山市捐资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累计捐资6000多万港元,建起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教育设施,形成了“伍舜德文化教育系列”,先后被授予“振兴台山特殊贡献奖”、“江门市荣誉市民”、“江门市区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荣誉

1935年,伍舜德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商业经济学系,同年应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邀请赴港,就任于该公司的六国饭店,当司理会计,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历程。因得上司赏识,很快被委任为陆海通公司经理。后又以优异的实绩进入董事会,成为董事会中最年轻的一员,并一直担任该职至病逝。

事迹

伍舜德事业有成而心怀桑梓。在台山,他先后捐建了少年宫、小学、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等教育基地,同时对图书馆、医院、报馆等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高等学校建设,先后投入巨资给江门五邑大学、广州岭南大学兴建教学楼、图书馆等。

爱国爱港爱乡

伍舜德这个名字,在侨乡台山可谓妇孺皆知。伍舜德博士一生爱国爱港爱乡,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其家族在国内的捐赠总额累计超过2亿港元,其中有1亿港元捐在家乡,捐建的项目达40多项,是台山改革开放以来捐献最多的旅外乡亲。这些项目的修建,对台山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寻访

故居今犹在 乡人忆传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来到伍舜德先生故居所在地——台山市四九镇塘虾村。1912年,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伍舜德就出生在这里。

一位坐在村口纳凉的老人得知记者是来探访伍舜德先生故居时,特地带路。伍舜德故居距离村口不远,周边都是样式相仿的青砖屋子。从外观看,这座伍氏祖屋是有些年头了,但是保存得较为完好。老人说,祖屋是伍先生的祖父建的,由于年久失修,一些窗棂、房梁被白蚁蛀烂了,好多人劝伍舜德先生重新盖一间,但伍舜德先生总是说“保持原状,不塌就行”,房梁蛀一根就换一根,整干净,屋顶漏水就简单修补一下,因此祖屋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变化。

热心的老人为记者找来帮助照看伍舜德祖居的亲戚——今年70来岁的黄玉梅。黄玉梅在了解记者的来意后,拿出了一把黄铜制成、颇为古朴的钥匙打开了故居的三重门。在黄玉梅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这栋始建于上世纪初的屋子。房屋有三开间正房,正房中间一间是厅堂,供奉着神龛,边上两间是次间,厅堂前为小天井(庭院)则为纳凉等,两侧布置厢房,设厨房和杂物房。据黄玉梅介绍,大厅左间的次间是伍舜德住过的,里面还有他当年用过的家具,厅堂里面的桌子是伍舜德先生小时候读书时候写字用的,都有上百年历史了,小天井则是纳凉、吃饭用的。

在距离塘虾村不远的一个村落,记者见到了伍舜德另外一位亲戚伍德伦。老人说,伍舜德7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弟去美国和父亲团聚,不幸的是,在他11岁时,父亲伍学业去世了。他的母亲不得不拖着3个孩子回到故乡塘虾村,苦度艰难岁月。后来,伍舜德的母亲把11岁的长子伍舜德送到广州岭南小学读书,每年400元的学费,全靠母亲勤劳节俭来供给。贫穷的家境不但没有销蚀少年伍舜德求知上进的意志,反而激励他努力拼搏,奋发向上。1935年,伍舜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东岭南大学商业经济系。同年9月,伍舜德应香港陆海通公司的要求赴港,就职于该公司的六国饭店,开始了他事业的奋斗历程。上世纪50年代,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商埠,伍舜德抓住香港饮食和食品行业日益兴旺的良好机遇,于1956年和弟弟伍沾德创办了美心食品有限公司,兄弟俩齐心协力,使美心公司迅速崛起,几十年来像常青树般矗立在港九,成为香港饮食业中的佼佼者。

追溯

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

伍舜德知识渊博,通晓古今,兼之长期旅港营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始终把“兴国必先兴教,强国必先富民”作为座右铭,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励己之志,不断惠泽桑梓。他认为,建设需要人才,人才源于教育,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也就是从根本上支持家乡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初,伍先生开始在家乡台山市捐资助教,先后为台山教育捐资6000多万元,还发动亲友捐助数千万元,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实践他为家乡构建从胎儿教育、幼儿教育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一条龙”教育体系的理想。他先后捐资兴办和支持了台山市“三优中心”、马兰芳幼儿园、四九学业中学、台山一中、台山师范、台山中等专业学校等,还大力支持五邑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还捐资逾5000万港元在清华大学兴建五项工程,从而把他已经在家乡形成的“一条龙教育”体系,从南粤延伸到京华。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伍舜德先生在捐赠巨资的同时,对捐赠各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也倾注了心血。旅居香港的他,遨游商海,日理万机,但对于所捐项目,并不是一捐了之,而是亲力亲为、劳心劳力参与。每新办一所学校,他总是坚持高起点建设,严格要求管理。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捐建学校的培训大纲、治校要点、作息常规等,每年都提出卓有见地的意见,俨然一位教育专家。位于塘虾山上的学业中学,是伍舜德先生兴学报国的发源地,该校每座楼房,大至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小至食堂、单车棚,无不匠心独运,精心打造,体现了伍先生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因此,学业中学虽地处农村,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堪称一流,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原中顾委常委王首道、“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原外交部部长黄华以及省市各级领导到该校参观后,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伍舜德先生的热心介绍下,伍舜德先生之子伍威权先生和伍舜德先生好友陈伯佐先生先后为生活有困难的贫困学生设立了助学基金,用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条件。他重视体育,认为体育比赛可以增强国民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个人坚强的意志和奋斗向上的精神。鉴于伍舜德先生卓越的学识、德行,以及长期以来为发展内地教育文化事业付出的辛勤努力和作出的重要贡献,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清华大学授予伍舜德先生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旅外市长

台山市民眼中的

“旅外市长”

伍舜德博士为家乡建设竭尽全力,台山人民尊称他为“旅外市长”。伍舜德伉俪不仅自己为家乡教育捐资,更是一位报效乡梓的杰出倡导者。“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他的口头禅。

有一年,台山籍的侨胞在宏大的马兰芳礼堂举行盛会,伍先生在会上领头呼吁:“我们大家都要为家乡为祖国做一点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钱有困难的,或者身体不好的难以出力的,就‘出口’--回到海外做宣传。”伍先生是台山商会顾问,在商会中,他经常向商会同仁介绍家乡建设和自己捐资助学情况,发动大家捐资支持家乡,有时他还充当担保人。

贡献

黄乾亨、黄乾利两兄弟是伍舜德的好朋友,伍先生了解到,黄氏昆仲曾在1987年为家乡台山捐建了一所学校,但由于学校干部办事欠考虑,当时为了让黄氏兄弟的捐款增值,先将此款买了汽车。不料后来汽车卖不出去,反而使建校资金差17万元,只好要求黄氏兄弟再补捐。对此,黄氏兄弟很有意见,不敢再捐了。伍先生根据这种情况,就给当时的台山市领导出主意,建议由政府补足17万元的差额,当时的政府同意了,后来事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伍舜德出主意让台山市把黄氏兄弟的父亲黄笏南老先生念故乡教育事业之情的诗句用漂亮的镜框装饰好,敬重地放在其黄笏南发动捐建的台山一中,然后,伍先生领着黄笏南老先生的后代到一中来瞻仰,黄乾亨、黄乾利昆仲见到父亲遗作,非常激动,表示一定要继承先父振兴家乡教育的遗志,先后捐资超过2000多万港元。

伍舜德精神

伍舜德精神永远激励后来人

虽然伍舜德先生已辞世近7年了,但他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伍舜德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来人。由于分管工作的关系,台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谭国渠与伍舜德先生相识相知几十年,当回忆起伍先生时,谭国渠感慨地说,与伍舜德先生接触、交往过的人都会深深感到,伍先生的身上具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爱国爱乡、求真务实、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令人敬仰。

他述

谭国渠对记者说,伍舜德先生情系故土,恩泽家园,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实践他为家乡构建从胎儿教育、幼儿教育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一条龙”教育体系的理想。近20年来的经历足以佐证,伍先生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源于他那满腔的爱国爱乡情怀,源于他对科教兴国的远见卓识。

据谭国渠介绍,作为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的伍舜德先生,对于家乡建设从来都是不惜一掷千金,可他对个人生活却自奉艰苦朴素的精神,一生都保持着生活俭朴的美德,受人敬仰。伍舜德是香港饮食业的泰斗,但跟伍舜德一起吃过饭的人说,他吃的都是家乡普通的菜蔬,不值什么钱。伍舜德平时每顿饭是一块鱼、一碟菜、一碗汤、一碗饭。伍舜德在香港住的是旧洋楼,穿的也是旧衣装。一次,他回乡和台山少年宫负责人交谈时,少年宫负责人表示由于经常有外宾和领导来参观,打算为每个老师做套1000元左右的西装,专门用于接待。伍舜德叫该负责人猜猜他身上的西服值多少钱,“不少于1000元吧?”该负责人说。伍舜德将西服的底衬翻出来,只见上面贴着的订做日期是1963年。他说:“穿着不一定要华丽,只要你干净、整洁就行,人在质不在貌。”伍舜德每件衣服一穿就是几十年,不合身就改,大领不行就改小领,每条西裤都改好几次,不但衣服改,连帽子都改。一顶绒帽他戴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发现窄了,戴不下去,伍太太找来找去找不到那种颜色的布料,只好找了块比原来颜色浅一点的布剪成小三角形加插在帽子中间。伍舜德喜欢得不得了,出门戴着,还高兴地说:“这是巴黎最新流行款式,香港仅此一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