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爱上中医 |
释义 | 《爱上中医》作者:何裕民,于2007年3月1日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重点讲述了作者从排斥中医到热爱中医的一段学医历程。 基本信息:作 者: 何裕民著 出 版 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 字 数: 16万 开 本: 大32开 版 次: 1 页 数: 208 印 次: 1 I S B N : 9787810728775 包 装: 平装 本书背景“3.18北京中医论剑”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礼堂,开展了一场关于“中医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联合主办,座谈会邀请了多位中医学界、哲学界、医学人文界、史学界、文化界等的著名专家参加讨论,他们有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博景华、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张功耀教授、方舟子、现代文坛著名作家易中天、医学人文学者王一方,还有著名专家:韩启德、金吾伦、邱仁宗、袁钟、张大庆、常存库、吴国盛、司马南、吴咸中、邱鸿钟、赵洪钧、赵明杰、杜治政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会相继报道座谈会现况。 内容简介有必要先交代一下有关细节。2006年春节前后,笔者收到了《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几份稿件,其中一篇就是导火索:《告别中医中药》,作者口气很大地以科学的名义,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提出要“告别中医药”。说实在的,作为《医学与哲学》杂志的中医副主编,关于中医学的稿子看了不少,这篇口气好大的论文“真不怎么的”!然而,我们还是力主其发表,且坚持原文不改。基点有三:一、既是《医学与哲学》杂志,理应关心热点问题,且应充分尊重原作者意见(这也是科学的底线之一);二:本文虽不怎么地,但相关的问题已广泛引起争议,近几年的第四次“科玄”大战,证明社会关注这一话题;三:不管怎么说,作者张功耀是个大学教授,且为哲学教授,他的观点更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总之,当今讨论一下中医药问题,并非坏事,争鸣是一种进步。 作者简介何裕民教授,男,生于1952年8月,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中医基础学科系列分化教材总主编。毕业于原上海中医学院,1983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导师裘沛然教授。留校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任教至今。198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1年破格晋升教授,199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体质的研究和肿瘤的临床治疗。 目录导言:从排斥到热爱——我的学医历程 第一章 跳出中西医之争看医学 第一节 现时代医学的种种难题 一 夹缝中的现时代医学 二 健康领域的新难题 三 不和谐的噪音 四 补充和替代:无奈的重要选择 第二节 变革:医学无法回避的话题 一 社会的新呼唤 二 现代医学,变革同样重要 第三节 需要慧眼的整合——医学之“道”的不足与互补 一 规律是否特殊性? 二 天人之道 三 灵肉关系 四 何不谦虚的相互借鉴呢? 第四节 医学之“理”的偏颇与交融——睿智的选择 一 气论“真的”“已在”科学中产生重要影响? 二 “经络”——一个怪胎的挑战 三 治疗思路的参照——“战争模式”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四 多余的话 第五节 讲究实用的取舍——医“技”的承望、兼容与拓展 一 医学主体是什么? 二 患者要求(需求)什么? 三 医学应该怎么样?! 四 主流医学欠缺什么? 五 中医学可以提供什么? 第六节 科学的,更是人文的——纯科学主义批判 一 呼吸人性的医学 二 治病:怎能忽略了人 第二章 评中西医学之争的怪谬 第一节 请守住科学的底线 一 请尊重事实 二 请历史地看问题 三 善作哲学思考 第二节 对中医学诘难的回应 一 怪论赏析 二 不合常理的表演 三 杨振宁先生观点的联想 …… 第三章 思考与案例剖析 第四章 自我批判中走出夹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