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蕴喻 |
释义 | 定义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等构成我人身心的五种元素。 原理因为“五蕴”是因缘和合所生的假法,本无实在的自性,因此说“非有”。就生理方面来说,色蕴是四大假合 而有,本无实性;就心理方面来说,受想行识等四蕴都是对境而生,所对的色蕴既非实有,能对的四蕴自然也是假合之相。因此,心物二法,当体皆空,所以说“五蕴非有”。 质碍的意思。凡是有形体,占有空间,会互相障碍,且会转变败坏者,都称为色。我人根身以及山河大地等林林总总的物质现象,都属于色的范围色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积聚而成,广义的色,为物质存在的总称;狭义的色,则专指眼根所取的境。 作用一色如聚沬喻色即众生色身。沬即水沬。谓沬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实。以譬众生色身。亦 如聚沬。虚假不实也。二受如水泡喻受即领受之义。水泡即浮沤也。谓水因风动。或因物系。忽尔成泡。须 臾即没。以譬众生所受苦乐之事。亦如水泡。起灭无常也。三想如阳焰喻想即想念之义。阳焰即日光也。谓远望旷野。日光发焰。如水溶漾。而实非水。渴者想为水故。以譬众生妄想。亦如阳焰。本无实体。因念成想。皆是虚妄也。四行如芭蕉喻行即造作之义。谓芭蕉体是危脆之物。无有坚实。以譬众生造作诸行。亦如芭蕉之虚脆而无坚实也。五识如幻事喻识即分别之义。幻事即幻术之事也。谓如幻巾为马。幻草木为人。皆幻力所成。本无实体。以譬众生识心分别诸法。皆随境生灭。亦无有实也。 用例【五蕴喻】 [出大庄严经]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 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