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月花号 |
释义 | 1 轮船五月花号“五月花”号是英国3桅盖伦船,长19.50米, 宽7.95米, 吃水3.35米,排水量180吨,于1615年下水。1620年9月6日,该船载有包括男、女及儿童在内的102名清教徒由英国普利茅斯出发,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随着美国的独立,该船就此名闻遐迩。1957年在英国德文郡(Devon)布里克瑟姆(Brixham)建造了“五月花二”号,作为送给美国的纪念礼品。1995年美国普利茅斯城决定复原“五月花”号作为一艘展览船,作为普利茅斯移民社会发展的标志。 五月花号(Mayflower)并非第一艘从英国移民驶往北美的第一艘船只,但却是英国移民驶往北美的一艘最为著名的船只。五月花号载重约180吨,长27米。以运载一批分离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该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而闻名。 分离派是英国清教中最激进的一派,由于受英国国教的残酷迫害,1608年8月离开英国到荷兰。其中一部分教徒决定迁居北美,并与弗吉尼亚公司签订移民合同。1620年9月1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离派教徒35名,余为工匠 、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11月21日,到达科德角(今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于感恩节后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陆前,即11月21日由分离派领袖在船舱内主持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五月花号公约》,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签字。其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此公约奠定了新英格兰诸州自治政府的基础。 2 五月花号公约◎ 签署过程公元1620年,一条本用来捕鱼的小船悄然离开了英国港口,驶向了大洋彼岸的新大陆。事实上,当他们离开港口时,许多老水手都怀疑他们是否能顺利到达彼岸,因为这条船是条小船,此时又不是航海的好季节。但他们必须马上扬帆启程的原因是他们中间除了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之外,还有着种种原因必须马上离开不列颠的人们,包括破产者、流浪者等因各种原因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中找不到自己定位或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船出发了,一共102人,经过65天与风暴、饥饿、疾病、绝望的搏斗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新大陆的海岸线,在这过程中,一人死亡,但同时一个新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来到了尘世。 缺水、缺粮、困乏,而新的大陆和新的家园已经在望。这时候,船反而停了下来,船上的成年男子在低声讨论着:我们将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依靠什么,领袖的权威?军队的威力还是国王的恩赐? 他们决定将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后再上岸。 讨论十分激烈,有权参加讨论的是船上41名成年男子,妇女们只有旁听的份,直到过了300年后,她们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种权利。 最后,他们决定共同签署一份公约,名为《五月花号公约》,内容是:为了国王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在此之后的数百年后,当世界各国的人们读到这一段文字时,总是心潮澎拜。 ◎ 意义《五月花号公约》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维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据此于主后l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们在科德角签名如下。 因为这一段文字,第一次从民众的角度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国家是民众以契约的形式合意组建的,国家的公权力来自于民众所度让的部分权利的组合。法律实施的真正力量源于民众对于国家法律合法性与公正性的认同,出于对法律的敬畏而自愿服从,而不是慑于国家暴力。法律是为了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为了维系某种统治秩序而制定的。也就是说,这一份写在一张简陋的纸上的契约从法理上、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并以某种形式指出国家的权力来自以全体社会成员以契约达成合意所出让的部分私权利的组合。 后人关于“五月花号公约”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或保守,或激进,不同的激情、党派和意识形态为它涂抹上了不同的色彩。于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五月花号公约”逐渐成为美国立国的传奇和神话,有关它的种种臆想使人犹如置身于霍布斯所谓的“黑暗王国”之中,无缘识其真面目。然而,也有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解释,其中之一是由一位名叫麦克劳林(Andrew C. MaLaughlin)的著名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五月花号公约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海洋法”。 基本上,“五月花号公约”还存有不少的疑点,但是它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庸质疑的,甚至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起了一个法律的典范 。 ◎ 《五月花号公约》与美国的立国基础关于美国的立国基础,其中最主要是就是宗教和商业。关于美国的宗教基础,德国的兰克以及美国的史学之父班克罗夫特都认为,加尔文才是美国的真正国父。其立论基础当然是基于美国早期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活动及其清教主义的宗教背景,正如本书栩栩如生地描述的那样。托克维尔更是认为,加尔文的清教主义不仅是一种宗教理论,更是一种政治理论,其中最具实质重要性的乃是犹太-基督教传统中的约法观念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民主的观念、习惯和操作规程。此外,除了这种宗教动机,商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五月花上的这批殖民团来说,他们赴北美弗吉尼亚地界垦殖原本是经过英国伦敦一家名为“弗吉尼亚公司”的授权,而且与之签订有严格、详细的经济和约,规定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当乘客们抵达北美时,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五月花号航船驶出了弗吉尼亚的地界,这一意外在船上的乘客中引发了争执和骚乱。因为,船上不仅有原来避居荷兰来顿的虔诚的清教徒,而且也有一些所谓的“陌生人”,相比之下,他们来北美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讨一口饭吃,至于宗教上的追求,则非常淡漠,智识和道德水准也不及那些从荷兰辗转来北美的英国清教徒或“朝圣客”们。很显然,由于这一新的情况,他们原来与“弗吉尼亚公司”所签订的和约的效力就成了问题,因为他们当时所处的位置已经偏离出既定目的地几百英里。此外,船上的一些没有宗教追求的“陌生人”乃是原子式的个体,并不隶属于从荷兰社区来的那批朝圣团体,从而也不受这一避居荷兰的英国宗教团契及其约法习惯的管辖。也就是说,当五月花号航行至北美即将登陆时,他们面临着解体的危险,因为无论是与英国“弗吉尼亚公司”之间的经济和约,还是与上帝之间的宗教约法传统和习惯都不再有规范的效力。或者说,他们处于霍布斯所说的自然状态。然而,如果他们登陆后各自作鸟兽散,不能结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以共度难关,他们就无法在严寒、贫瘠的北美大陆生存下来。于是,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他们在船舱中签署了一份公约,此即后人所称的“五月花号公约”,并以此结成了一个世俗的公民政治体,成为美国政体发展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3 五月花号与感恩节11.24也就是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备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44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养火鸡、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4 图书五月花号◎ 图书档案作 者: (美)希布顿 著,王聪 译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 字 数: 208000 版 次: 1 页 数: 252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804052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历史 ◎ 内容介绍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陆地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由于那时已是深秋,他们决定就在那儿登陆而不继续航行。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 这些乘客中约三分之一是清教徒,他们最初曾逃到荷兰的莱登去寻求宗教自由。后来这一批英国殖民者全都被称为朝圣者。他们曾与伦敦的弗吉尼亚殖民公司谈判并达成一项协议,即弗吉尼亚殖民公司授权他们在该公司辽阔的土地上任选一块地方定居并管理自己。 41名男乘客在船上签了这份公约。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份公约是由“五月花号”船上的每一个家长,每一个成年单身男子和大多数雇佣的男仆所签署的。由于妇女那时没有政治权利,所以没有请她们签署。 圣诞后一天,102名定居者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利。那年11月11日,在下锚于荒凉的海港的一条船上所达成的公约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制打下了基础。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凡是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制度,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圣诞后一天,102名定居者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利。那年11月11日,在下锚于荒凉的海港的一条船上所达成的公约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制打下了基础。 这是一艘神秘的船,她转载着美国。通过这艘船,你可以了解美国;你想了解美国,必须通过这艘船。如果你不了解这艘船,那么你还不了解美国。一次改变世界的航行,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 ◎ 目录鸣谢 人物表 地图 第一部分 旧世界 序 曲海岸 第1章 清教徒 第2章 庄园老屋 第3章 到荷兰去 第4章 归家 第二部分 新世界 第5章 疾风骤雨 第6章 公约 第7章 异域惊雷 第8章 来到印第安人中间 第三部分 我们的两个世界 前言 海岸线 第9章 感恩 第10章 扎根 第11章 衰落 第12章 共同点 注记说明 5 同名电影《五月花号》 2006年 美国 外文名称 The Mayflower 更多中文片名:绝望之旅:还原真实的五月花号 更多外文片名:Desperate Crossing: The True Story of the Mayflower.....USA 导演: Lisa Wolfinger 编剧: Rocky Collins 主演: Paul Drinan ....Thomas Weston Chris K. Layman ....Captain of the Guard/Nobleman Erin Raftery ....Dorothy Bradford 影片类型: 历史 片长:180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制作人 Produced by:Lisa Wolfinger ....producer 摄影 Cinematography:Yoram Astrakhan 剪辑 Film Editing: Tony Bacon Jed Rauscher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Andrew Poleszak 制作公司:Lone Wolf Documentary Group 发行公司:History Channel[美国](2006) (worldwide) (all media)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