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音桥
释义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名称来源

五音桥,位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之为“五音桥”)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当击打的方位不同时,发出的声音亦不相同,会听到5种如金玉般的响声音阶,有的低沉浑厚,如钟鸣;有的清脆悠扬,仿佛是轻敲木鱼之状,悦耳动听。

桥梁简介

五音桥,位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陵地——清东陵,园区中从各陵寝的建筑的用材做工、装饰配置等方面,处处对应了清代的经济由盛到衰的历史,从艺术作品选用的题材中,深刻反映了清代文化的风貌。“七孔五音桥”是清东陵顺治皇帝的陵区里,近百座石桥之中最大、最奇特、最神秘而有趣的一座桥梁。

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当击打的方位不同时,发出的声音亦不相同,会听到5种如金玉般的响声音阶,有的低沉浑厚,如钟鸣;有的清脆悠扬,仿佛是轻敲木鱼之状,悦耳动听。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以获得最佳效果。

音响建筑

中国著名古桥:奇妙的音响建筑—七孔五音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陵地--清东陵,园区中从各陵寝的建筑的用材做工、装饰配置等方面,处处对映了清代的经济由盛到衰的历史,从艺术作品选用的题材中,深刻反映了清代文化的风貌。“七孔五音桥”是清东陵顺治皇帝的陵区里,近百座石桥之中最大、最奇特、最神秘而有趣的一座桥梁。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著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当击打的方位不同时,发出的声音亦不相同,会听到5种如金玉般的响声音阶,有的低沉浑厚,如钟鸣、有的清脆悠扬,彷佛是轻敲磬或木鱼之状,悦耳动听。据说这是根据我国古乐中的五个音阶,“宫、商、角、征、羽”的区分而确定的,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音桥”。所用石料亦属独特,除了全桥身用汉白玉石材拱砌之外,能发出音响的栏板,是使用质地洁白、细腻的方解石,此类石材约含有50%的铁质石料雕刻建造的,因此能够发出响声。荟萃了清朝建筑艺术精华的清东陵,同时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峰。

发音原因

据说这是根据我国古乐中的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区分而确定的,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音桥”。所用石料亦属独特,除了全桥身用汉白玉石材拱砌之外,能发出音响的栏板,是使用质地洁白、细腻的方解石,此类石材约含有50%的铁质石料雕刻建造的,因此能够发出响声。

荟萃了清朝建筑艺术精华的清东陵,同时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峰。

神州一绝

引言

五音桥在清东陵的神道上。清东陵坐落在河北遵化市西部马兰峪。东陵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个皇帝的陵墓。慈禧太后的陵寝也在这里。陵墓建筑群气势磅礴,巍峨肃穆。我来到清东陵时是早上6点半,各陵墓旅游点还不到开门纳客时间,因见顺治皇帝的孝陵前有一条神道通向远方,这也是整个东陵的神道,便想用陵墓开门以前的这段时间,在这条神道上游览一番。

整体外观

我沿着神道向南走了约两公里,遇到一座白色古桥,横跨在一条小河上。这是一座石拱桥,全用白石建成,两边装饰着洁白的石栏杆,栏杆上整齐地竖着一根根栏桩,每一根栏桩上面都雕刻着莲花骨朵儿,刻得精致漂亮。石桥共7孔,桥孔为拱券式,全长约百米。

五音桥发音

恰似玉虹垂落,宏伟秀丽。我在桥上从北向南,又从南到北数了数,两边的栏桩各62根。摸着雕刻得精巧美观的莲花骨朵儿,凉丝丝,滑溜溜,无意中用手一拍,竟发出咚咚的响声。我很惊奇,连着用手拍起来,咚咚咚咚,妙音不断。我好奇地顺手从桥上拾起一块石子,再来敲打,发出的响声竟像金钟一样,更加清脆悦耳。我一根根栏杆、一根根栏桩敲下去,有的叮叮叮,有的当当当,有的咚咚咚,如钟如罄,美妙动听。这石桥竟如此奇妙,真使我大为惊异。奇妙的石桥使我对神道上的古迹兴趣更浓。前面过了龙凤门,就是长达1公里的石翁仲群,共18对石人石兽,还有一对望柱。我一气看完,又跑到神道的最南端,这里是东陵的总门户大红门。在大红门旁边,我向看神道的一位老人请教七孔桥叮当响的奥妙。老人热情地解释说:古桥栏杆、栏桩选用的石料叫方解石,含有铁质,才叮咚作响。当年建桥时,工匠们根据每块石料的含铁量,按中国古代音律宫、商、角、徵、羽五音组成,所以这七孔桥又称“五音桥”。

附近景点

孝陵

孝陵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的陵寝,位于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深刻体会了"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峻。

该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开始,向北集资布置着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牌、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功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这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建筑,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给人以"高而不险、低而不卑、疏而不旷,密而不逼"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良好的视觉印象和强烈和艺术感受。由于该陵的营建准备不足,加之顺治皇帝停灵待葬,工程急迫,不得已拆用了包括北海西岸"清馥殿"在内的一些明代建筑的材料和构件。

该陵始建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二世纪九十年代历时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坏下已经相当残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91年至1993年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从而又以健康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万佛园

万佛园即燕山塔陵,是经国家民政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香港宣威集团与遵化市民政局合作兴建的。始建于1997年,占地448亩,总投资2.6亿元,是我国唯一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清东陵风水墙之内的花园式林园,其风水与清东陵一脉相承。因该建筑位于燕山脚下,具有陵墓性质,得名燕山塔陵。后有多座佛像建成,又称万佛园。这里结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及佛学、道学、儒学与现代园林艺术,是集人文景观、旅游、参学为一体的胜地。

景陵

景陵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位于唐山遵化马兰峪清东陵昌瑞山脚下,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该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景陵是清五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建筑规模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景陵在葬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圣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兴建的,用以彰扬先皇一生的功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愿,亭内竖立了两块石碑,分别镌刻满文、汉字,用以记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亲自撰写,长达4300多字,是后世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1: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