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星聚奎 |
释义 | 自然天象天文现象本意五星聚奎又称“五星联珠”。指的是从地球上看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为近乎直线的奇特天象。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国古代史籍中分别称谓大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五星联珠出现频率与各星间最大分离角度有密切关系,并没有明显周期性,若限定五星最大分离角度在二十三度内,则每一千年平均约可见二十六次。从科学的角度看,“五星联珠”不是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分散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太阳系内九大行星实际上对黄道面各自略有倾斜,五大行星不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参差,所谓“联珠”只存在于人们心目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五星联珠”只是一种“视觉现象”。 本次五星联珠将发生在2002年5月,下次将在2040年9月出现。 国学渊源这一个简单的天文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开元占经》中,保留了战国时期星占家石申关于“五星联珠、五星聚合”的论述:“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大利;积于西方,负海之国用兵利。”这里的 “东方”“西方”和“中国”是古代星占学中的一种分野法则或概念,古代称中原为中国,与现在有根大不同。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墓莽中,清理出土了一件色彩鲜艳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彩锦是一长方形圆角绢缘缀带的护膊用的面锦,为五重平纹经锦;纹样题材新颖,气势雄伟。织锦纹样表达着五星为五行之佐的概念和含义。彩锦上所见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几个文字涵义显明,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利于中原之地。这符合《开元占经》中的记载,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五星联珠的天象是和国家的兴衰连在一起的。、 与古代天文历法的联系“五星聚奎”还和中国的历法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干支历法,是以黄帝即位时间作为干支历法的起算时间,以那一刻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与历代历史更迭的联系据说,在黄帝时代的那一天,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联珠的时候。“五星聚奎”成了中国干支纪年的开端。 据说三代的尧帝登位,为甲辰年,也出现了五星联珠的现象。 五星聚奎,既是干支历法的开始,又是圣人即位的时刻,就当然成了祥瑞之兆。但司马迁认为,祥瑞只是对有德者而言的,无德之人,反受其殃,《史记·天官书》云:“五星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大人,奄有四方,子孙蕃昌。无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皆大,皆小,事皆小。” 明代郎瑛编著的《七修类稿.天地类》中记载:“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诸弱齐强,五星聚井,楚败汉兴,五星聚尾,安史之乱,五星聚奎,大宋开世。”房、箕、井、尾、奎,是二十八宿的名称,指五星聚于不同的方位。我们看出,五星联珠好事坏事全有,即使是好事,也是否极泰来的意思。 “殷衰周昌”,人民经过痛苦,打败了商纣王,遇到一个好的领袖,算是好事。“诸弱齐强”,说的是在战国时期齐桓公称霸诸侯,这就不见得是好事了,诸侯争霸,连年战乱,孟子就对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情颇有微词。 “楚败汉兴”,湖南长沙汉墓出土的《马王堆帛书》记载“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说的是汉高祖在霸上时,出现了“五星联珠”,这大概也算是一件好事情,毕竟人民逐渐远离了战乱。 “安史之乱”,则完全是一件坏事了,《旧唐书.列传五十一》中记载的张廷珪,唐开元初年为礼部侍郎,他想劝皇上好好干,就说:皇帝只要去奇伎淫巧,勤勤勉勉,为天下着想,自然会出现五星联珠的祥瑞。“和气上通于天,虽五星联珠,两曜合璧,未足多也。”有意思的是,爱好唱戏的皇上,整天玩乐,也可以招来五星联珠,但它带来的不是祥瑞,是祸乱。 “大宋开世”,到了宋代赵匡胤夺天下,天空星象又呈现五星联珠的状况。这似乎也昭示着赵匡胤是得了天命的。而且,北宋五子也来凑热闹,周敦颐、程灏、程颐、邵雍、张载这几个的文人,也被说成应了五星联珠的天象,由他们所开创的理学也就成了天意的代表。 五星联珠既然是1000年出几十回的自然现象,当然就会不断地出现。北宋真宗时期,大中祥符六年元旦(公元1013年),也出现了“五星联珠”,这一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了应景,宋真宗在六月去了亳州太清宫祭祀老子,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这算是道教的祥瑞吧。《元史》中记载:“推上元庚午岁天正十一月壬戌朔,子正冬至,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同会虚宿六度,以应太祖受命之符。”这次五星联珠还真的帮了忽必烈的大忙,很多汉族人看这个天象以后,便认为元朝得了天命,安安心心做顺民了。 《清史稿》中也有多次“五星联珠”的纪录,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二月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联珠,这一年,也没有特别的事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四月初一,也出现了“五星联珠”的天象,那时的中国,川陕战事未平,嘉庆皇帝说了句老实话:“躔度偶逢,兵戈未息,何足言瑞”, 此事“不必宣付史馆,用昭以实不以文之至意”。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天监奏,八月初一日,日月及水火土木四星俱在张宿五、六、八、九度之内,金星在轸,亦尚在三十度之内,这是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象。同治皇帝觉得嘉庆皇帝说的有理,命军机传谕内阁,遵照嘉庆皇帝的意思“明发”,晓谕臣民。历史又一次开了玩笑,当同治心灰意冷的时候,祥瑞降临了,曾国荃在八月初一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重镇安庆,几个月后,天京也攻克了,这仿佛真成了大清中兴的兆头了。实际上,在七月份湘军就可以完成攻克安庆的任务,为了赶上个好时间,显示曾国藩、曾国荃剿匪乃天命所系,曾氏兄弟就刻意等到这一天。 20世纪20年代的五位清华研究院导师简述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五位国学大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国学界。 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乡。甲骨四堂之一,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之一。 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 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陈寅恪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 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赵元任赵元任(1892—1982 2.25)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李济李济(1896.6.2-1979.8.1)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次年改读人口学专业,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南开大学,任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 吴宓吴宓(1894-1978)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 北宋五子——五星聚奎简述“大宋开世”宋代赵匡胤夺天下,天空星象呈现五星联珠的状况。北宋五子:周敦颐、程灏、程颐、邵雍、张载也被说成应了五星聚奎的天象,由他们所开创的理学也就成了天意的代表。于是宋理学大兴。 周敦颐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程颐程颐(1033~1107),字正叔,汉族,北宋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 程灏程颢 (hào)(1032~1085) 北宋,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 邵雍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张载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字子厚,汉族,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熙宁二年(1069),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於道,年五十八。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明公。此外还有西晋文学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