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通乡 |
释义 | 五通乡位于重庆市开县城西南14公里,与铁桥镇、大进镇、麻柳乡、金峰乡、巫山乡接壤。五通乡辖12个村,1个居委会,61个合作社,辖区总面积60.67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33010人,耕地32409亩。 简介五通乡2004年总户数2150户,总人口7200人。村组规模调整中,将10个村调整为4个村,将101个村民小组调整为30个村民小组。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63万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7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粮食总产量3332吨。 壮大三大产业化经营(优质粮油、肉食、劳务);培育三大项目产业链(蚕桑、烟叶、油桐)。全乡粮食播面16445亩、产量达到4026吨,480亩撂荒地全部复耕;调整粮食结构比例,种芝麻800亩、花生800亩、高粱400亩、油菜2800亩;在肉食生产上,立足“生猪品改上质量、牛羊抓发展上规模、家禽抓关口上批量”,全乡饲养生猪0.8头/人,山羊达到4000只以上,养牛1500头,鸡、鸭、鹅人平10只以上,全年出栏生猪5400头、山羊3700只、牛420头、家禽4万只;完成了150名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1896人,获劳务收入超过700万元;巩固蚕桑基地,年养蚕393张,产茧15吨;引进新项目,建白肋烟基地,成片栽植250亩;加大油桐管理力度,桐籽产量达40万斤。加大水果业的发展管理,管好柑桔、李子等杂水果3000亩,新植成片梨树150亩、核桃1000亩。招商引资300万元对兴星煤矿3万吨井进行技改,已掘井1700余米。五通乡技改长冲水库溢洪道一条、山平塘3口,建三方混泥土渠堰2条、2400米;投资30余万元新修田冲村(原岱峰村)村级公路8.6公里;投资8万元新建原岱峰、长冲两村人饮工程18处,新修人饮池20口,解决了620人的饮水问题。投资54万元新修径跨62米、宽6米的庙梁石拱大桥一座。全乡100%的村通公路;100%农户通过农改用上了优质电;100%的村通程控电话和手机;9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60%的农户安装了闭路电视。 城镇建设总投资达112万元,扩大城镇面积1公顷,新修街道2条,新增城镇建房面积2500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136人,新建化粪池14处、容积130立方米。新建一个250余平方米的屠宰场。完成农民新村建设规划2处、面积5公顷,入住户数92户、310人。投资46万元,新修集镇防护堤265米,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五通乡投资12万元新建五通乡中心校厕所450余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2.67‰,符合政策生育率90.3%。全乡创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1个、文明单位2个。五通乡在特大洪灾抗洪抢险中,共组织转移灾民398人,无一人伤亡。机关职工和乡属单位职工捐款3200元,棉被16床、衣物180件,财政拿出资金9万元救济灾民和整治被毁基础设施,65户倒房户有吃、有穿、有住,全部搬进新房,同时与镇安镇结对,送去捐赠金2550元、棉被40床、衣物450件。大力开展生产自救,补种晚秋粮食380亩、秋菜150亩,补栏生猪250头,补拦家禽600只。整治渠堰8条、2450米,整治人饮池30口,山平塘3口,恢复水毁公路5.4公里。 城镇建设开县五通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将建议意见归纳为城镇化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教育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环保等四个方面。为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该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即“三集中、两务必”。 “三集中”即镇领导干部集中精力牵头解决一个问题,党员干部集中智慧建言献策1-2条,集中各方资金统一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两务必”即对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务必使群众满意。 自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五通乡已投入60余万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加强城镇建设。投入8万元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投入2万余元更换和新装集镇街道路灯21盏,投入5000余元硬化300多平方米的集镇街道。二是注重利民服务。投入5000余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起3个便民阅报栏,投入6万元维修引水渠道23公里,为参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群众制定10条优惠政策,投入20万元新修三泉幸福院,投入17万元启动村校危房改造。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启动1500亩白芷基地建设;发挥自身旅游优势,改善旅游环境,投入6万元新修村级旅游公路3公里,投入5万元维修村道42公里。 基层建设2008年以来,五通乡选派了一批组织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担任调研员、指导员、监督员,深入到4个村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当好党委决策的“调研员”。通过下村到户地走访,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多份调研调查报告,及时发现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了解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发现所在村的发展潜力,找准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总结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等,为五通乡党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是当好干部作风的“监督员”。重点监督乡、村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相关落实情况,特别是干部关心群众、联系群众、勤政廉政、依法办事的情况。并及时向乡党委报告相关情况。 三是当好农村发展的“指导员”。一方面,发挥老干部威望高、经验多的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矛盾,协调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另一方面,发挥老干部关系多、视野宽的优势,帮助村干部开拓市场,筹资金、找项目,为五通乡的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选派的老干部工作情况,由乡党委督查考核。五通乡党委2008年共召开了5次选派老干部座谈会,悉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解决。对作用显著、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老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党政建设五通乡采取三个“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一是进一步调查研究,完善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全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五通乡的实际,针对发展的薄弱环节,认真开展大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分析,完善发展思路。 二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全乡上下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把当地经济增长放到首位,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着力化解群众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三是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要把运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努力实现五通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新五通”的奋斗目标。 相关措施一是建立信访稳定工作周汇报制度。规定每周星期四为周汇报日,由驻村干部向党委集体汇报信访稳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党委集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及突破口,细化措施,逐项落实领导包案责任。通过推行此项制度,2008年五通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功督办化解了田冲3组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种粮综合直补纠纷、五通村因实施安全人饮引发的打架纠纷、寨家村因实施退耕还林引发的补助纠纷、桐林村和三元村因修建公路引发的赔偿纠纷等,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二是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例会制度。每月的最后一周五通乡党委都要定期召开一次由全体机关干部、乡属单位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总结信访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排查存在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研究调处化解措施。三是健全完善群众来访日接待制度。乡党委将每月12日定为书记谈心日,每月10日定为乡长接待日,每逢12日、10日,书记、乡长不管多忙都要停下手中的其它工作,来到乡信访接待室,亲自接待来访群众。2008年以来五通乡“书记谈心日”共接待来访群众19批次36人次,“乡长接待日”共接待来访群众16批次32人次,现场解决信访问题16件,受理的信访事项调处化解率达到1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