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塔寺
释义

多义项词条,分别代表北京五塔寺,呼和浩特五塔寺

北京五塔寺

简介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创建于明代永乐年(1403-1424年),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

历史

约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为“金刚宝座塔”。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后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建成后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

清王朝建立后,乾隆为给其母做寿曾两次重修五塔寺。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后为避雍正皇帝“胤禛”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乾隆二十六年是当朝皇太后七十大寿,五塔寺作为祝寿的主要场所之一又进行了全面修葺,并请来一千名喇嘛念经,各国使臣都进贡了寿礼,头戴红顶花翎的大臣们奔波于殿前塔后……当时热闹繁华的情景被绘制在一幅彩图中。图画再现了五塔寺当年的全貌:南临长河,南北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别列钟豉褛、廊庑配殿等大小二百馀间旁屋。寺内主要建筑屋顶全部换上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寺院的威严气势。

自清朝后期开始,五塔寺逐渐衰落,到民国初年仅剩一塔兀立于一片瓦砾中。由于无人看管,宝塔的铜质鎏金塔刹多次被盔。迫于无奈北平市政府于1937年至1938年对五塔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缮,增添了院墙、门楼及门楼两侧六间南房。院内圈地30亩。所庆幸的是两棵与塔同龄的白果树竟幸兔于难,至今郁郁葱葱、果实紧累。

艺术风格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释迦牟尼得道处迦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的佛塔。在我国同类的十馀座塔中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砖和青石,内部砖砌,外表甃石。其建筑外形可分为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两部分。宝座高7.70米,建于高约50匣米的台基之上。宝座最下层是高1.78米的须弥座,由下而上分为圭脚、下枋、束腰、仰莲、上枋等几个部分,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纹,梵文内容除佛经外,还记述有关建塔事迹。须弥座至宝座顶分作五层,每层挑出石刻短檐,檐头刻成椽子、满头和滴水,每层四周刻佛龛,龛内各刻有坐佛一尊。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刻有花瓶式柱子,柱头刻有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承托枋、檩、短檐。宝座外形的装饰材料均为青白石。宝座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60米,东西宽15.73米,南北立面各有一方形塔柱,塔柱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小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早已遗失。宝座南门内两侧各有一四十四级盘梯可通宝座顶的罩亭内。宝座的建筑外形顶部比基础收进约半米,宝座比台基高约15倍,给人以稳固、高大、庄重的感觉。

宝座顶部的台面四周绕以石护栏,东西各有一罩亭。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各开一券门通台面。五塔就建在这宝座顶部的台面上,中央为一大塔,四角各置一小塔。五塔均为密檐式,全部采用青石砌成。中央大塔高约八米,下层为须弥座,其上有十三层密檐,每层密檐下周匝刻有小佛龛及佛像。塔顶冠以仰莲、相轮、华盖宝珠组成铜制塔刹。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迹一对,是佛的象征,有“佛迹遍天下”之意。传说佛祖圆寂之前留足迹于摩揭陀国一块石头上,后人刻佛足以示敬仰。在我国有十馀处佛足迹,北京地区仅此一处。佛足迹旁刻莲花、八宝等纹饰。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角小塔形同大塔,只是高度约低度一米,塔檐十一层,塔刹为石制。立于高大宝座之上的五塔及其它建筑,给人以高耸而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感觉。

在佛教中宝座和五塔各有由来和讲究。按佛经上说,金刚有五方五界:佛部(中)、金刚部(东)、宝部(南)、莲花部(西)、羯摩部(北)。每部有五方主佛:中为毗卢遮那佛,东为阿闲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佛又有五方宝座,即动物坐骑:大曰狮了座、阿閦象座、宝生马座、阿弥陀孔雀座、不空成就迦楼罗金翅鸟王座,所以五塔寺金刚宝塔宝座和五塔的须弥座四周都有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五种动物形象的雕刻。五塔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寺院荡然无存,只有这座金刚宝座塔幸存下来。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佛教艺术的结晶。在宝座和五塔的须弥座上密布着佛足迹、佛像、五佛宝座、八宝金刚杵、菩提树、法轮、花瓶、天王、罗汉、梵文、卷草等。这些内容大多属藏传佛教题材,对佛学研究有重大参考价值。金刚宝座塔虽然是以印度的“佛陀迦耶塔”为蓝本,但还是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正是由于在历史、艺术、科学上具有的特殊价值,五塔寺金刚宝座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

1949年后,政府部门对这一古老精美的佛教建筑十分重视,多次进行维修,特别是在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使宝塔塔基下沉、后部开裂的情况下,政府于1979年较全面地对古塔进行了修缮,并于198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寺内还开辟了“金刚宝座塔资料陈列室”和“中国古塔图片展览室”等,以供游人观赏研究。现在这里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所在地。

呼和浩特五塔寺

位置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喇嘛教塔,和首都北京大真觉寺五塔相比,也毫不逊色。塔后嵌有三副石刻画,分别为“须纱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蒙语“天文图”。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为砖石结构,通高16.5米,塔顶是由五座舍利玲珑小塔构成。

金刚座

舍利宝塔的基座高约1米;金刚座为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部雕刻有狮、象、法轮、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束腰的上面为七层短挑檐,第一层的檐下为三种文字(蒙、藏、梵)雕刻的金刚经全文,从第二层到第七层的檐下为各种姿态的镏金佛像,共计1119尊,金刚座的南面为拱门,门上方有蒙、汉、藏三种文字写成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门旁为四大天王,塔门内东西两角有通往座顶的楼梯,出口处为一方形攒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于亭子的北边,最中间的舍利小塔为七层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为五层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镶嵌有佛像、菩提树、景云等砖雕。在金刚座舍利宝塔背面(即北面)的山墙上嵌有三幅雕刻,以“蒙古天文图石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金刚座舍利宝塔的塔身上下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浮雕佛像就达1560尊,所有的雕绘充满了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气氛,具有很深的象征性和隐喻性。

五塔原

五塔原为喇嘛召庙慈灯寺内的一座重要建筑,建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后来慈灯寺败落,寺宇塌毁,唯遗五塔巍然独立。因五塔凌云挺秀,很远处都能望见,让人们认为塔下仍存一寺,因此数百年来由五塔苦撑着寺的门面,后来人们就称五塔为“五塔寺”。1977年国家拨专款对五塔进行修葺,开始建立资料档案。1982年成立五塔文物保管所,树立了保护标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五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合介绍

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为砖石结构,通高16.5米,塔顶是由五座舍利玲珑小塔构成。

金刚座舍利宝塔的基座高约1米;金刚座为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部雕刻有狮、象、xx、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束腰的上面为七层短挑檐,第一层的檐下为三种文字(蒙、藏、梵)雕刻的金刚经全文,从第二层到第七层的檐下为各种姿态的镏金佛像,共计1119尊,金刚座的南面为拱门,门上方有蒙、汉、藏三种文字写成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门旁为四大天王,塔门内东西两角有通往座顶的楼梯,出口处为一方形攒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于亭子的北边,最中间的舍利小塔为七层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为五层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镶嵌有佛像、菩提树、景云等砖雕。

在金刚座舍利宝塔背面(即北面)的山墙上嵌有三幅雕刻,以“蒙古天文图石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金刚座舍利宝塔的塔身上下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浮雕佛像就达1560尊,所有的雕绘充满了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气氛,具有很深的象征性和隐喻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