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社村 |
释义 | 龙海市五社村五社位于福建省龙海市区东,海澄古镇(称“月港”,福建历史上四大商港之一),豆巷村西,五社于1854年建社,最初面积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多人。五社分为"马头,舫巷,中社,庵后,牛赵尾"五个社区,故称五社.40多年来,在 陈戴鑫 老书记的带领下,五社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五社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1954年划归为海澄县,1956年为豆巷村,1961年为豆巷大队,1983年为海澄市乡季家村民委员会,1986年为海澄市镇豆巷村民委员会。 全村以农、林、养殖为主,大部分农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这几年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2007年,人均收入6196元 近年来,五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等殊荣。并被漳州市誉为 “龙海第一社”! 漳浦县五社村村情概况五社村位于漳浦县霞美镇中部,东邻白石、霞美2村,西靠西崎山(海拔259米),南邻黄埔村,北邻眉田、巷内2村。源于巷内及本村西部石门内的下周溪,东流经本村至中社村江边社入于浮头湾海域。上游有岩坑水库,建成于1981年12月,库容42万立方米,渠道经黄埔村至于杜浔镇境内。有乡道接省道漳东线,漳诏高速公路经过村境。 政区沿革五社民国时期为霞美乡所辖五社保,新中国初期为第四区(旧镇区)五社乡,1959年9月为旧镇公社五社管理区下周、西崎、竹仔林3大队,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下周、西崎、竹仔林3大队合并为五社大队,属新从旧镇公社分设的霞美公社所辖,即今五社村。五社村辖香山、西崎头、下周、白沙仔、后田、竹仔林、埔尾7社,现共有846户,3570人,其中,西崎头167户,678人;香山52户,225人;竹仔林152户,604人;后田51户,222人;埔尾125户,452人;下周245户,1049人;白沙仔59户,267人。 姓氏源流西崎头、竹仔林、后田、下周、白沙仔5社是源自乌石的林姓聚居地,被称为五社林,以至“五社林”成为总地名,“五社”行政村村名沿袭此名,所辖自然村实则7社,除原称“五社村”的5社以外,还有埔尾,香山2社。香山为郑姓聚居地,其祖来自旧镇城内;埔尾原亦郑姓聚居地,其祖来自旧镇埔尾,后来郑姓式微,五社林姓逐渐移居埔尾,以至埔尾也成为林、郑混居地。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全村耕地2318亩,其中水田1180亩,主要种植水稻。农地1138亩,主要种植龙眼、荔技、桃、李、杨梅等果树。山地一大片,高处造林,平缓处种果。 外出至绥安镇及漳州、厦门、广东省做工者1500人。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电话普及率50%,有手机1000支。 村医疗所一所。 五社小学,校园面积4350平方米,建筑面积864平方米,设11班级,学生431人,教师16人。 文物古迹香山贝丘遗址,是夏商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开漳圣王庙,下周、西崎头、香山社前各1座,分别建于明、清。 玄天上帝庙,下周、西崎头各1座。 佛庵:香山,白沙仔、下周各1座。香山佛庵现重建,称华严寺。 李辅胜庙:白沙仔、竹仔林、后田各1座,建于清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