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马镇
释义

五马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安徽省以及贵州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1、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

地理位置

五马镇地处亳州市东部,西接谯城区汤陵办事处,东近张店乡,南靠谯东镇,北与颜集镇接壤,距亳州市区仅九公里,交通便利,属于城郊型农业镇,是谯城区区委、区政府“二三四”发展战略中全区八大重点乡镇之一。311国道和建设中的泗(洪)许(昌)高速公路(亳州段)横跨东西、亳虞公路和亳阜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是皖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河流纵横,东南流向的有武家河、杨河、包河。东西流向的有涡包新河,经过治理已变水患为水利。五马镇是亳州市名镇之一。

行政区划

1992年春撤区后由五马乡、吴小阁乡合并成五马镇政府,镇政府坐落于五马集,经2006年撤并村,现在的五马镇所辖8个行政村。分别是:乔口村、八里村、五马村、杨楼村、吴小阁村、泗合村、大丁村、丁大楼村。

五马由来

五马镇坐落于五马沟,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逐鹿此地,刘秀人困马乏卧倒此沟,躲过了王莽兵马的追杀大难,后称帝建立东汉政权,随称此地为“卧马沟”。年长日久“卧”字讹传为“五”,才称五马沟。解放后,区乡政府均设于此,简称五马。

历史沿革

五马于1948年解放,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五马公社,1969年于五马公社、吴小阁公社、颜集公社合并后仍称五马公社。

1979年化五马大公社为五马、颜集、吴小阁三个小公社,1983年后改称乡政府,隶属于五马区公所。

1992年春撤区后由五马乡、吴小阁乡合并成五马镇政府,五马镇辖五马、泗合、吴小阁三个集贸市场,辖24个村,1个林场,总人口4.1万人,全镇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镇政府辖七站八所,分别是农经站、文化站、广播站、农机站、水管站、农技站、粮站、财政所、派出所、土管所、国税所、地税所、物价所。

2001年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撤销七站八所,新设事业单位6个,分别为:农业综合服务站、财政所、经济信息服务站、土地村镇建管所、文化广播电教站、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

自然资源

水土丰腴,土地和农产品资源丰富。五马镇是农业大镇,地势平坦,全镇土壤以轻黄粘土为主,经过多年科学施肥、耕作,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小麦、大豆、玉米、中药材、棉花、小辣椒等)。

境内河流纵横,西北东南流向的河流有武家河、杨河、包河、黑风沟、狐狸涧、芦引沟等,南北流向的友谊沟、李苇沟、张平沟,东西流向的有涡包新河。五马农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资源优势雄厚。这里盛产中药材、蔬菜、西瓜以及桃、梨、杏、枣等各种小杂果,已成为“药、菜、瓜、果”四个万亩生产基地。五马地处城郊,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是投资开发的黄金地段。

气象情况

五马镇地处黄淮流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年最高气温40℃,最低温度为-16℃。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840mm,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大水之年降雨量最大为1568mm,干旱年仅有436.8mm,一年中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一般约占年降雨量的62%,春秋雨量约占降雨量的17%左右。本地光照条件在全国属于二类地区。无霜期一般在210天,全年无明显的主风向。

特殊种植

五马镇是亳州市最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由于土壤优势,这里种植多种中药材,家家种药材,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位于距离亳州市不到5公里的五马镇樊井生产蒜黄种植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利润,带动了反季节蔬菜市场的发展。蒜黄销售到全国各地。

五马中药材

在1997年11月18日,由14人合伙经营的五马地产中药材市场正式挂牌营业。从此,五马人有了自己的地产药材市场,药材种植户不用在四处奔波着去兜售自产的药材了。

为了确保市场持久平稳的发展,2007年9月8日在地产中药材市场的基础上诞生了五马地产中药材产销协会。同时也成立了党支部,配备了党建室。协会里有党员18名,建立健全了组织,让党员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由于党员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新成立的协会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团结,更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协会重新配备了一批现代化办公设备,建了纯净水厂、招待所、食堂、会议室、服务室等。五马地产中药材产销协会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赢得了药商、药农有口皆碑,名声远播,名闻遐迩,河南、山东、江苏三省有许多药商慕名而来,满意而归。五马地产中药材产销协会取得的成绩,受到了亳州市、谯城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为了把五马地产中药材产销协会做的更大更强,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亳州市、谯城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5月14日,五马地产中药材村农民合作社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合作社新增会员82人呢,分为四个部:生产销售部、市场管理部、招商信息部和药材种植部。在全镇划分三个药材种植基地,共6000亩,分别为桥口村、樊井村和张楼村。三名技术员包片进行指导种植和田间管理。合作社成立后,大大拉动了五马镇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发展中药材经济的劲头十分高涨。目前,全镇种植的药材面积不少于2万5千亩,种植方式多样,种植品种繁多。陈其文、焦凤民、卜海彬、代传立等十几户会员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还有一部分农民走出了土地,专门从事中药材生意,据不完全统计,从各自然村搬迁到五马街买房从事做药材生意的就有128家,每家年收入高达4万元左右。五马街单纯做药材生意的每年总收入在400万元以上。同时,许多药商的到来,考察团的光临,又拉动了五马商业的繁荣、餐饮业的兴旺,还给五马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一片亮丽的天空。

2、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

镇情概况

五马镇位于仁怀市中心南面约30公里处,同金沙、历史名城遵义接壤(约88km),俗称“酒都南大门”。镇辖7个行政村,有人口3万余人,面积124.2平方公里。2003年镇级财政收入达192万元,为仁怀市经济强镇。镇内有208省道线(遵仁)、仁金、三洪等数条上等级公路穿越而过,交通便捷。镇内资源丰富,有煤炭、硫铁矿、石灰石、水等自然资源,还有古镇、古桥、古寺 、林场(林海风光)、三涨水、十涨水、田园风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五马是仁怀市的产粮和工业重镇,也是投资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五马镇领导班子为改变大部分农民只能维持温饱的状况,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依托市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推广农业科技,实现了该镇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完善,现已形成了两山以畜牧业和红粱产业为主,河坝以水稻制种、稻田养鱼和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农业总产值不断提高,由2002年的9929万元上升为2003年的11915万元,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00余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