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里乡
释义

歧义词条,作为中国乡镇的名称主要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的五里乡,位于湖北鹤峰县东南部;重庆市黔江区的五里乡,位于黔江区东南边陲;湖南省临湘市的五里乡,位于临湘市城东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的五里乡,位于宿松县城东;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的五里乡,位于九江市市区东大门,2002年1月份由五里乡变更为五里街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五里乡,该乡农业生产以柑桔、胡柚、枇杷为主,2005年5月撤销乡建制;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的五里乡,位于黔西县城的西南面。

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

乡镇概况

五里乡位于湖北鹤峰县东南部,毗邻五峰县湾潭镇,东邻湖南省石门县,西南分别与本县容美、燕子、走马接壤。全乡国土总面积378.8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全境皆为山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100公尺,是典型的二高山地区,兼有低山河谷,呈立体分布。五里现辖五里、瓦屋、紫荆、金钟、青山、杨柳、南村、水泉、十字路、寻梅、上六峰、下六峰、三路口、中坪、后坪、柏榔、潼泉、湄坪、红鱼、雉鸡、陈家21个建制村,16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52户,总人口22310人,其中农业人口21219人。全乡耕地面积34552.24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6亩。全乡耕地多呈小块盆地状分布于群山之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分,雨量充足。适宜的自然气候造就了五里“农业大乡”的光荣称号。

历史背景

“自汉历唐,世守容阳。”元至正十年(1350)设立四川容米洞军民总管府,自古容美设官之始,方有五里的历史记载。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田土王在五里乡南村村设立行栈,即土司南府,当地经济文化进入鼎盛发展时期,此期间著名诗人顾彩自南村入容美,行至南村,见当地物产丰饶,而民风古朴,且食习简素时说:“物货很好,缺少佐料,不善烹调。”

革命老区

五里革命老街位于五里集镇中心,在土司年代已经形成,清光绪年间,广商林紫宸派员设庄采办红茶,往来商贾频繁。五里更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率领的革命队伍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1931年4至9月,是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和湘鄂边五县联合政府所在地,建有红军被服厂、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湘鄂边苏维运筹运筹埃商会合作社等,五鹤游击梯队、红军驻军旧址、收编川军谈判旧址等革命旧址保存完好。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这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生活富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近几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五里乡两万多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六大一强”县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10000亩烟叶、10000担茶叶、10000亩银杏、10000只山羊的“四万”工程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富裕,乡域财力不断壮大。

人文古迹

五里乡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了浓郁的民间文化。地方戏曲有“满堂音”、“傩戏”,地方民歌有“号子”、“田歌”、“风情歌”,地方舞蹈有“跳丧舞”、“耍耍”、“扁担舞”等;地方古迹有土司田舜年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的百顺桥,桥碑上有田舜年撰写的本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晋见康熙大帝的经过,还有道光年间建造于五龙山山顶的五龙寺、同治年瓦屋进士府,

还有位于南村的土司府南府旧址、位于湄坪五组的烽火墙,近代的文物有著名的五里坪革命旧址群。

旅游景点

该乡旅游主要景点:

五龙山

五龙山地处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潼泉管理区湄坪村,距县城约40公里,五龙山主峰海拔高度为888.8米,都是悬崖峭壁相连而成,高山深涧、群山逶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堪称鹤峰“小张家界”。又因深山路难觅,故有中国古桃源地的“深闺秀女”美称。五龙山由五座主峰构成,每座主峰顶上都有一巨石拔地而起,形态各异,像擎天大柱,昂首向天,吞云吐雾,又似五条巨龙,紧紧围绕主峰,因而美名曰“五龙山”。

五龙山巍峨挺拔、秀丽如画,游人行走山间,举目四望,看到的都是翠绿、碧绿、墨绿的树叶。从山麓到山顶,沿途古木参天,流泉飞瀑,景色清幽,风景独秀。美丽怡人的自然风光,积聚了大自然的神韵和动人的神话传说。据记载,早在明朝末年,就被四川峨嵋山人范一真看中,他带领寺院禅师彭芝伯、文公道人鲁合庭在此山选址修建寺院和庙宇,传承华夏佛教、道教文化,以祈祷天下平安,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如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很多文明古迹和遗址。当地还留传着“古代五条飞龙盘踞五龙山”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五龙山呈现出险、绝、奇、秀、等诸多美的形象,其重要景点有观音座莲、石门、龙冠一炷香、一对蜡、断山桥、蒋庄岩、三义洞、仙龙爬壁、龙女洞、仙人洞、犀牛洞、洞中树等奇景,有天然喷泉,还有温泉、七眼泉等自然景观,在晴天还可以云海观日,特别是在晴天早上看五龙山云海,格外使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古镇南村

走进五里乡南村,使人仿佛可以探到历史的足迹,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鸡犬相闻”的桃花源的意境。春季时,桃花、李花、油菜花盛开,红、白、金,灿烂无比,间有翠绿的洋芋苗、茶树等地畦排列,色彩满目;再有山间散落的吊脚楼,小桥流水人家,荷锄的老农,风光无限,引人入胜。

寻访历史的遗迹:古镇街头的古树还在,燕喜洞的麻条洞门仍然完好,张飞庙虽已被毁,但其遗址尚存。南村后山有一耸峙的高峰,最高处有1606米,当地老百姓称谓麻王寨,说是容美土司王在南村设南府时,在山巅筑有大寨、烽火台,因山峰高峻,看得极远,北望巴蜀,东观荆楚,南瞩潇湘,西瞭黔渝,一旦有狼烟燃起,便要号令士兵作好战事准备。麻王寨下面的半山腰有一四方平台,号为桌子岩,据说是田舜年的读书台。读书台建在远离人群,悬崖高耸之处,目的是读书时必要有安静的环境。田舜年当年苦读诗书,不受任何干扰,连吃饭都是由随从弄好后用绳子提上去的。

基础建设

五里乡的烟水配套工程惠泽全乡9个行政村,建设容量共12600立方米,大小水池共11口,其中5000立方米的大水池一口。2000立方米的水池3口,500立方米以上的水池7口,该乡铺设管网120000米。烟叶基建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烟叶生产条件和烟农的生活条件,深受项目区烟农的欢迎,让烟农从该项目中真正受到效益、得到实惠。

经济发展

五里乡两万多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六大一强”县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10000亩烟叶、10000担茶叶、10000亩银杏、10000只山羊的“四万”工程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富裕,乡域财力不断壮大。

重庆市黔江区五里乡

乡镇概况

五里乡位于黔江区东南边陲,距城区39公里,东邻湖北省咸丰县甲马池镇和酉阳县木叶乡,西接蓬东乡,北界邻鄂镇,南连马喇镇,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辖6行政村,36个组,3327户,11996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以上。乡政府驻干溪场。

全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600—1800米,平均海拔900米,为高山深丘地带,垂直气候明显,是典型的温带湿润型气候。森林覆盖率达42%,紧靠灰千梁子和国有林场。耕地面积13107亩,其中田6547亩,土6560亩。

清代五里乡属洛里,民国17年废里置区后属第一区,辖上、中、下牌(分别为现蓬东、五里、邻鄂境域),领15保,现境域为其第五至十保。解放后属河口区(后改第二区),1951年、1953年先后析置蓬东乡、邻鄂乡,改属第八区。1958年10月建立五里公社,2001年末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成建制保留。

基础建设

该乡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核心,加强交通基础建设,围绕增大密度,形成网络,构成循环的要求和优先修好产业路、优先修好扶贫路的“两优先”原则,实施村道公路畅通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树立镇村统筹发展的思想为核心,全力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完善集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该乡党委、政府通过区委统

战部引进天津民建资金25万元,自筹集资金10余万元,解决了青龙湾小学无课间活动场所和300师生的饮水难问题;多方筹集资金50余万元,建成了一所可接收入住25位五保、孤寡老人的养老院;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建好了一所总投资40余万元的乡卫生院和4所村卫生室;该乡还多方筹集资金560余万元,对该乡6座小型水库、1座骨干山坪塘进行了检修和补漏,维建了“深溪河”大堰水渠300余米,修复水利工程3处,渠道清淤20余公里,建成乡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万余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共筹集资金1500余万元,完成了5公里通乡水泥公路和6个村委50余公里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该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目标,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经济发展

该乡确立了“1、3、4”发展思路,即把五里乡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小康示范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个亿以上,建设生猪、烤烟、蚕桑、花椒四大重点农业。加快生猪、蚕桑等产业建设进度,统筹抓好烤烟收购工作,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维稳工作,加快整乡人饮建设进程。 但该乡整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无工业。2003年,该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796万元,人平纯收入1710元,人均占有粮509公斤。

乡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两个目标,主抓烤烟、蚕桑、畜牧、药材四大产业,突出粮食生产、集镇建设、劳务输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五大工作重点的总体思路,切实抓好农村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建成黔江区的边区特色经济之乡。

五里乡是黔江区发展烤烟、畜牧、中药材和蚕桑基地乡之一。烤烟为骨干

经济支柱,常年面积2000亩以上,产量4000担以上,产值160万元以上。生猪常年出栏12000头以上,其中外销7000头以上,为加速建设高山瘦肉型生猪基地,该乡已建成瘦肉型生猪Ⅱ级扩繁场1个,Ⅲ级扩繁场3个,重点发展1000户养殖户。充分利用草场(1200公顷)优势,重点发展牛、山羊等草食牲畜。该乡也是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有中药材品种40余种,面积10000亩以上,其中在地“三木”(黄柏、杜仲、厚朴)药材100万株折合面积6000亩,以天麻、白术(因代表四川省出口又名川术)、黄连、玄参、党参、桔梗为主的草本药材4000亩,天麻常年种植在6000平方米以上,中药材常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栽桑养蚕是五里乡促农增收的一大产业,2006年,该乡蚕桑面积达2765亩,养蚕449张,产值17.23万元,河南村是五里乡的蚕桑大村,也是五里乡蚕桑示范村,全村桑园面积达500多亩,其中良桑占80%以上。2006年,该村养蚕140多张,产茧4500多公斤,蚕桑产业在该村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旅游景点

五里乡地处灰千山麓,属典型的西南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内有大型的溶洞2处,有惟妙惟肖的“猪龟吻”,有长150米宽80米高100米的天生石桥,有原始的生态林。

人口数据

五里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9787

男 5002

女 4785

家庭户户数 3037

家庭户总人口(总) 9783

家庭户男 4998

家庭户女 4785

0-14岁(总) 2849

0-14岁男 1585

0-14岁女 1264

15-64岁(总) 6166

15-64岁男 3019

15-64岁女 3147

65岁及以上(总) 772

65岁及以上男 398

65岁及以上女 3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592

下辖区域

五里乡下辖村:

五里村 干溪村 胡家坝村 西洋村

河南村 海洋村

湖南省临湘市五里乡

乡镇概况

五里乡位于临湘市城东郊,东与羊楼司镇接壤,南与忠防镇相连,西抵长安、白云镇,北与聂市交界。因古代驿站五里设牌,此地距长安驿站刚好五里,故名五里牌。乡政府驻地长安东路27号,乡行政区域面积11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3791亩,茶园3900亩,山林面积10.4万亩。全乡辖19个村,1个居委会,229个村(居)民小组,2004年末总人口为21945人。

资源状况

五里乡居于丘陵地区,这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出产丰富。西北和西南部层峦叠嶂,树木繁茂,森林覆盖面积广,活立木蓄积量达5万多立方米,有松、杉、竹,油桐、板栗、柑桔等十多种自然林和人造经果林,其间栖息着松鹤、锦鸡、穿山甲等数十种珍奇异兽。境内107国道和最江公路沿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盛产水稻、黄豆、茶叶、红薯、百合等农产品,尤以茶叶享誉中外,年产茶叶450吨,是临湘重点产茶区之一。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该乡农业迅速发展,先后建起了万亩优质稻优质油基地,千亩无公害菜篮子基地,百亩花卉苗木基地,百口沼气生态能源基地,千亩楠竹基地,涌现了黑山羊、肉型猪,土杂鸡等养殖大户280户,全乡种养加工专业户860户,生产加工的优质稻、精制油、食用笋、高档茶等产品20多种,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特别是坝头艾绒厂加工生产的艾绒,出口日本,用于医药行业,金雄茶砖厂生产的金雄牌茯砖茶远销外蒙。 五里乡是一块投资的沃土,处处洋溢着投资开发的魅力,近年来,先后有五里隧道窑工程,新庄砖厂,3517临湘鞋帮分厂,临湘光明气体厂,生态农业园,龙腾锅业有限公司等项目落户。

人文景观

五里乡环境优美,境内有人文景观二处,有小庐山之称的鸿鹤岭,苍松翠竹,鹤舞鸟鸣;有天生佳景棋子山,山顶有一金盆,盆中一天池,池水如镜,终年不涸,曾传说有仙人在此赏景下棋,山下建有一庙宇——天池禅池,气派壮观,游人不断。

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乡

乡镇概况

五里乡位于宿松县城东,已与县城连成一片。全乡国土面积50.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1公顷。现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省道宿复公路横贯东西,五桃公路穿境而过,两道串连雷万、雷六两条水泥路,将全乡各村组连接。距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宿松火车站咫尺之遥,交通十分便捷。

五里乡素有“十里桃源”之美誉,前是龙湖,后靠座山。良田千顷,果林万亩。五里民风淳朴,社会和谐,五里人坚持正义,崇尚科学,助人为乐,举止文明。社会协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积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着文明的灵光。清朝翰林院编修,兵部主事,与曾国藩交谊甚笃的石广均是该乡万缘墩人。安徽当代著名书法家,老红军黎光祖诞生于此。太白书台坐落在金龙村,旧为宿松十景之一。太子庙(即梁储宫)建于1622年,有遗址可见。

放眼今日五里,楼宇林立,花木掩映,集镇成街,阔道纵横,民殷乡富,政通人和。小城镇和小康村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显现。

基础设施

五里乡积极进行基础建设工程。一是全力推进村组道路建设。五里乡黎冲村多方筹集资金,先后建成了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面和9.8公里村组通砂石路面,同时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理,逐步完善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对不同级别道路采取不同的建设和养护方式,确保建成一条,养好一条,保护一条。二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按照“村出资、组配套、户出力”的原则,对10口当家塘进行全面改扩建,对所有水利设施进行修缮,对死水田和小块田进行改造,确保旱涝保收。三是积极争取帮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在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学校教学楼、操场、升旗台、远程教育室以及道路、厨房、厕所等配套设施改造工作。四是积极争取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在中心村建一个集中式供水点,可解决160户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经济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该乡始终坚持发展生产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整合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品,加快“一村一品”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一是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带动农民增收。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京洲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多万元,建成蘑菇大棚30个。为把蘑菇这一新兴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成立了蘑菇协会,全方位为菇农提供技术及信息服务,使蘑菇种植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该乡多次邀请县农技中心人员为农民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三是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按照“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目标要求,努力把全乡5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中80%以上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全体村民组长培养成为本村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五里乡

乡镇概况

五里乡位于庐山区的最北端,与市区接壤。是个农业乡,主产水稻、薯类、豆类、水果等。据统计,全乡养殖生猪100头以上的有23户,养鸡1000羽以上的有36户,养鹌鹑6000羽以上的有28户,搞立体水面养殖的有8户,种植大棚蔬菜的有35户,种植花卉苗木的有16户。三垅村二组家家户户养殖生猪,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村。2002年1月22日,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庐山区五里乡改设为五里街道办事处的批复》(九府字[2002]3号):同意以原五里乡行政区域为基础设立五里街道办事处,称五里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辖南湖、前进、五里、八里、三垅5个村委会和九江橡胶厂、八O六厂、九江化纤厂、庐山水泥厂、九江火车站、南湖小区、长虹北路、荷塘新村等8个居委会;办事处驻饶家垅。

经济发展

随着九江城区的拓展,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五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中,走出一条发展都市经济强街富民的新路,街道财政收入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达到5377元。五里街道辖区内有三分之一地段是九江市区新的建成区。街道充分依托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的优势,大力发展房产、宾馆服务业,吸引了龙鑫花园、信华商务广场等大批房产项目落户。2006年,全街道房地产销售收入达2.23亿元,上缴税收985.4万元。同时,依托九江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魅力城市,国内外来九江、庐山旅游的人日益增多,辖区内大小宾馆发展如雨后春笋,年接待旅客80多万人,上缴税收200多万元,解决劳动就业2000多人。

社会治理

五里街道是九江城区拓展的前沿阵地,有九江学院扩建等19个重大项目落户建设。五里街道每年都有一大批农民逐步变成新市民。为让他们适应新生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是充分利用党校、村民文化夜校对村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学习教育,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次是积极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重新就业和创业。再次是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街道社区被列为九江市群众文化基地,街道投资40万元组建了社区龙灯队、舞蹈队、读书会、戏剧团等10余个文化团体,经常性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街道辖区内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心稳定的和谐局面。

浙江省常山县五里乡

五里乡位于浙江省常山县,全乡辖樊村村、五里村、大弄村、山底村、浦口村、鲁士村、 泉目山村、象湖村等村委会,第五次人口普查全乡14102人,全乡农业生产以柑桔、胡柚、枇杷为主。

乡内樊村有樊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该祠共三进,坐南朝北,总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每进间有天井相隔,中后两进明间有廊相连,祠内立有大小柱子百余根,梁枋、牛腿、雀替、斗拱、飞檐等砖雕木刻的龙凤狮鹿、亭台楼阁及人物花卉图案线条流畅,精细美观,特别是祠内各砖木构件上所雕饰的110个戏曲人物图案造型各异,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立体感强,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平。1997年樊氏大宗祠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至2002年省文物局、财政部门拨款对樊氏大宗祠进行了全面修缮。

2005年,五里乡撤销建制,将其行政区域与招贤镇合并。调整后,招贤镇辖2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不变(集贤路4号)。耕地面积(水田)15185.6亩,林地面积39188亩,柑桔面积有20802亩,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4010元。

贵州省黔西县五里乡

乡镇概况

贵州省黔西县五里布依族苗族乡位于黔西县的西南面,地处东经105°21′-105°65′和北纬26°49′-29°51′之间,区域面积72.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约21公里,距省城贵阳约147公里,全乡境内最低海拔942米,最高海拔1560米。东与金碧镇张家桥村接壤,南与沙井乡泡木冲村相连,西隔六冲河与织金县的八步镇、茶店乡为界,北与锦星乡庆龙村连结。

基础设施

全乡共辖10个村,116个村民组,总人口19061人,其中少数民族7610人,占总人口的37%,居住着汉、布依、苗、彝、仡佬等七个民族,全乡耕地面积为21760亩,其中田5300亩,林地10800亩宜林地、荒山4200亩主产玉米、大豆、小麦、油菜、水稻、四季豆、烤烟等农作物,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产值5665万元,财政收入建设69万元,人均纯收入1250元,人均粮食540公斤,村村通电,9个村通公里,7个村通自来水,安装程控电话300余门,移动电话网覆盖率达85%以上,黔洪公路至东向西从全乡境内穿过,与织金县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煤炭储量丰富,以及硫铁矿、高岭上等矿产有待开发,国家重点工程--洪家渡电站建立在六冲河上,电站建设拉动了地方经济,建成后将向东部地区输出大量电源,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

自然景观

水库水域面积82.9平方公里,沿湖30公里的林带,环山抱水,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耸立,牌坊沟风景得天独厚,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悬崖怪石鳞次栉比,洞穴深幽。,仙女峰、八仙山、虎山、安家营,以及千年古墓陈家牌坊,红白相间的杜鹃花,清流澈见底的山间泉水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加上每年布依族“正月、二月二、六月六”对歌节,苗族正月十七、二月二十四花坡以及彝族的火把节、各族同胞载歌载舞,是人们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发展前景

五里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五里乡是一个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乡,过去,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全乡绝大部分地区(除解放后,一条通往化石和一条通住寄仲以外)不通公路、不通水、不通电、造成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耕作方法落后,生产方式单一,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洪家渡一声炮响,黔洪公路的开通,五里乡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洪家渡电站建设的拉动下,全乡的交通运输、建筑、饮食、娱乐和旅游等飞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从97年人均收入780元到现在1250元,上升了60个百分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