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里墩立交桥 |
释义 | 五里墩立交桥位于合肥市区西部,在长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会合处,距离市中心2.6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成为合肥市一环路上的壮丽景观。这座立交桥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桥梁面积4万平方米,占地8.9公顷。五里墩立交桥投资2亿多元,如今它已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增光添彩的“树形象工程”,也是合肥市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简介五里墩立交桥位于合肥市区西部,在长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会合处,距离市中心2.6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成为合肥市一环路上的壮丽景观。这座立交桥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桥梁面积4万平方米,占地8.9公顷。为双“Y”定向式加环型匝道的四层互通式立交,分五个交叉道向四周辐射,解决了17个流向的交通。整座桥梁设计新颖高雅,造型美观流畅,功能合理完善,气势雄伟壮观。最高一层的高梁桥,距底层路面高达21米,长11OO多米,被称为五里飞虹。整个桥梁纵横交接,四通八达如十几条巨龙翻江倒海,给人以美的动感。五里墩立交桥投资2亿多元,如今它已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增光添彩的“树形象工程”,也是合肥市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历史1995年的春天,合肥明确提出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城市要向外延伸,辐射更大的范围。而城市的延伸必然建立在道路的延伸之上,随着长江路的拓宽,合肥开始第三次“大建设”,并第一次延伸到了老城区之外。不久,16.8公里的一环路、42.2公里的二环路相继开工,而一个名为“五里墩”的地方也开始屡屡成为合肥人的谈资。五里墩因距城五里而得名。到了现代社会,五里墩渐渐成了公共汽车站,但随之而来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频发,却让五里墩成为西部交通的“瓶颈”。这样的情形,到1995年的夏天开始改变。当时,合肥市投资2.6亿元,兴建全长1100多米的五里墩立交桥。这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其规模在当时是华东第一、中国第四。这座庞然大物一经投用,便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交通状况,它也成为第三次“大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当时也有人说,建这样的一座大型立交桥是“小题大做”了,不如修建2、3个简易的立交桥。不过,很多专家预言,这项工程将在15年以后才真正发挥其作用。果不其然,如果没有五里墩立交桥,合肥西部如今的交通是无法想象的。 作用五里墩立交桥作为合肥市第一座高架桥,1995年双贯通也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主任姜长征认为,高架桥不仅展现了合肥新形象,还标志着合肥的交通将由“平面交通”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姜长征认为,过去合肥城市发展的形态是一种“扇页状”,整个城市分为东部、东南和北部三片。当城市规模不大,对交通要求还不是很强烈时,这种城市形态对城市发展非常有利。然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这种“扇页状”的城市形态就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随着合肥西南地带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与西南方向县市,包括肥西、桐城、安庆等地联系的不断紧密,金寨路,合作化南路,长江中路承载的交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路面损坏严重,存在巨大的交通隐患。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一环、二环甚至是更多的环城公路也跟不上合肥发展的步伐,平面交通已经陷入了滞后状态。合肥一直采用的“二环九射”的交通网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扩张,尤其是肥西上派、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等外部组团的扩张,将城市内外相连,直接打通一条“路”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现有道路已经不足以承担城市快速集散人物流功能的基础上,五里墩立交桥无疑是一个超前的创举。五里墩立交桥是合肥市城市建设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快速通道,建成后将大大压缩合肥南向通道的车程时间,提高南向通道的交通承载能力。在合肥的道路交通建筑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 姜长征一再强调,一个城市若不能以最快速度聚散人流和物流,那这个城市便会产生许多问题,城市也就无活力而言,城市发展的后劲就会不足。虽然金屯立交桥、美屯立交桥等空中交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但它们的作用也只是局限在某个点上。五里墩立交桥实行双贯通后,一桥飞架,不仅在点的问题上解决了长江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也在面上考虑了整个合肥的城市交通格局。五里墩立交桥不仅是合肥的第一座高架,它同时也是合肥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的过渡的标志。 五里墩立交桥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投资规模最大的“空中公路”,高架即将双贯通,合肥的轻轨、地铁也将会被提上日程,城市交通的前景一片光明,五里墩立交桥架起了合肥立体交通网络的新格局。姜长征表示,轨道交通在运量、速度、运行方式等方面都是要远远优于传统公交车和汽车的,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万至6万人次,轻轨可运送2万至3万人次。作为合肥,地面道路交通压力日益严峻是不争的事实,交通只有向空中、地下双向发展,高架和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发展规划安徽省城合肥五里墩立交桥,在多年使用后,目前路面破损严重,合肥市市政管理处即将对其进行全面维修。工程设计项目日前进行了公开招标。 五里墩立交桥是安徽省第一座城市公路立交桥,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近12年时间。经过多年的使用,五里墩立交桥桥身破损情况严重。在长江西路立交桥路面段,路面上不时能见到坑洞、沥青脱层及龟裂等,有的地方连续损坏长达一二米。 五里墩立交桥初步统计有6000多平方米的路面被损坏。除了2008年年初持续的低温冰雪天气影响外,这座立交桥建成至今路面沥青面层一直未进行过系统维修,导致路面沥青严重老化。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们一边对桥体进行清洗,一边为这座标志性的老立交桥更换各类“更摩登”的灯具和外饰。长时间以来,桥上景观灯饰由于使用寿命、桥体振动和自然因素侵蚀,部分灯具已显老化、破损。针对这一状况,合肥市市政管理处启动了对五里墩立交桥的“洗脸”和“美容”行动。工作人员集中清洗、打磨防撞墙内、外侧的桥体,并为这些防撞墙内外都喷涂了透明的有机硅防护剂,使其免于风雨和灰尘的侵蚀。此外,从桥体两侧的扶手到灯具都重新更换。 经过系列工艺处理的五里墩立交桥外立面,不仅将告别以往桥体上的蜂窝、麻面及灰尘、油污,还能避免酸、碱、油污侵蚀,防霉抗藻,防水、抗污,抗混凝土老化,桥体将更加洁净清爽。 相关阅读13岁“五里飞虹”难堪重负作为开启合肥现代化大城市首善之举,五里墩立交桥在一片争议声中震撼登场。1995年6月开建,当年年底半年就完成主体工程,1996年5月全线竣工通车,创造了合肥城建史上一大奇迹。该桥为双Y定向加环形匝道组成的4层互通式立交桥,分5个交叉道向四周辐射,解决了17个流向的交通,西城区交通豁然开朗。然而,经过13年风雨侵蚀,特别是其作为合肥咽喉地带承担东西向和南北向快速通道交通压力,大量超载车辆长年累月不断摧残着“五里飞虹”的身姿。 通过近几年不间断的定期检测评估,大桥已发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桥面沥青铺装层厚度普遍偏薄,部分纵向裂缝间断性贯穿桥面,墩顶横向开裂;较多空心板底部有纵向裂缝,部分板梁底部有横向裂缝,底板厚度偏薄,达不到设计厚度;部分孔跨空心板梁间铰缝失效,有向单板受力发展的趋势;多处墩顶横向裂缝处对应整体化混凝土开裂和渗水;部分支座缺失、脱空;部分板底部有不同程度露筋、锈胀和保护层厚度不足;现浇连续梁裂缝较多,几乎所有箱梁的跨中部分出现裂缝,裂缝的发展从底板延伸到腹板,且裂缝超标,裂缝最大宽度达到0.5㎜;部分箱梁底板两侧边缘范围内混凝土不同程度地夹杂泥沙,有混凝土表面剥落、松散及露筋等现象。 借西高架东风开工由于该桥所处位置非常敏感,特别是西城区交通具有控制性作用,因此开工时的交通全封闭必须做好细致的前期研究,而随着长江西路高架的封闭施工,使维修工程迎来了上马良机。 据介绍,为节约工程资金、缩短维修时间和尽量减少施工期间该区域交通压力,市政管理处结合长江西路高架建设工程,将五里墩立交桥维修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东西方向全封闭施工(南一环往返长江西路方向和南一环往返合作化北路方向、长江西路往返合作化北路方向、长江西路至合作化南路方向、合作化南路至南一环方向的匝道桥),计划工期4个月,即2009年8月15日至12月13日;第二阶段,南北方向全封闭施工,计划工期4个月。在保证南北方向车辆通行的情况下,该处先对五里墩立交桥东西方向实施全封闭,待东西方向维修结束后,再对南北方向进行全封闭施工,并同时放行东西方向交通。 本次维修加固设计主要包括:桥面铺装层更换改造、连续大箱梁加固、空心板梁加固(局部更换)、裂缝修补、支座更换维修、通道桥改造、引道维修和交通工程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