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桂山 |
释义 | 五桂山是中山市唯一山,是广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区。辖区内青山联绵、溪水常流、四季花香。“五桂雄峰”是珠江口最高峰,也是中山十景之一。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广阔间。 五桂山-概览中山市人民政府五桂山办事处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脉腹地,毗邻港澳和珠海经济特区,东邻南朗,西接南区,南连三乡,北枕东区,西南面与板芙接界,辖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面积1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00多人,以客家人为主,外来人口30000多人,省市驻本区大、中专院校师生近30000人。境内群山连绵,层峦叠翠,飞瀑流泉,乃中山市之天然氧吧,有中山“市肺”之美誉,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中山市唯一的生态保护区。 五桂山交通便利,城桂公路贯穿南北,是联结中山、珠海、澳门的交通要道。长命水、石鼓、龙塘、南桥、桂南等村如长藤结瓜之状分布在城桂、马石、翠山公路两旁,公路沿途风景如画,曾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热情赞誉。 五桂山人文荟萃,在800年前已经有史迹可寻,客家文化独具特色,其中,客家白口莲山歌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参加省市大型活动表演,屡获奖项。教育事业发达,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链条,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 今日的五桂山,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2005年,五桂山办事处全境被划为生态保护区之后,五桂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环境保护。优越的自然环境先后吸引了广东药学院、广东理工学院、中山中专等大中专院校的入驻,一个现代化的教育园区正在五桂山形成。雅居乐、碧桂园等房地产龙头企业纷纷投资五桂山,看好五桂山。泮庐山庄、阳光翠苑、岭东上筑、山水豪庭、万鑫花园、宝丰翡翠园、雅居乐御龙山等高档住宅区先后兴建。 2010年,五桂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2.2%;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18%;农业总产值9500万元,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10.5%;各项税收合计3.6亿元,增长22.5%;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增长16%;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年纯收入增长10%。 五桂山人民正为把五桂山打造成为中山市的教育高地、绿色宝地、宜居福地、旅游胜地而不懈努力!五桂山以毗邻中心城区的优越位置,以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的优美风光,以“一站式”优质服务,热切欢迎热爱、关心、支持和有志于在五桂山建设和发展的有识之士、海内外朋友,在这块风景秀丽的投资热土上,精诚合作,携手共赢,共创美好明天! 五桂山-环境介绍五桂山故称"香山",《太平环宇记》载: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因此,这里乃中山、珠海两市的屋脊。而历代相传,五桂山区有大花园和小花园的天然景物,有奇岩怪石,异羽奇禽,流泉飞瀑,景色可与岭南胜景西樵山、罗浮山媲美,引人入胜。五桂山腹地是石滢桥村和槟榔山村,这是英雄的村庄。 五桂山-历史文化早在1942年初,为了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决定开辟五桂山革命根据地,1944年10月,在石滢桥村召开了中山县民主政权成立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山县行政督导处,1945年1月,在槟榔山古氏宗祠成立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珠江三角洲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就设立在古氏宗祠。这些政治军事组织的成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对敌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今天,古氏宗祠已修葺一新,前庭置植花木,祠中有珠江纵队事迹文献及实物,村前有烈士纪念碑,供游人凭吊追忆,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桂山-流传故事五桂山区还流传着曾哥潭的故事:当年一双夫妻曾哥曾嫂,来到这个水潭边定居,他们勤劳智慧,受水流冲力的启发,创造了减轻劳力的碓米器械,他们生活过得很好,不料一次山洪暴发,把他们辛苦造成的水礁冲走了,为了挽救劳动成果,曾哥跳入潭中,曾嫂亦随之奋不顾身跳进去,最后双双紧抱牺牲潭中,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将此处取名曾哥谭……五桂山中盛产吊钟花、杜鹃花、兰花和沉香木,每年迎春花市上,都有采自五桂山的吊钟花,中山兰友也采得珍贵的五桂山兰,但更大面积的,是建国以来人工种植的松林、桉林、杉林和相思林。它们郁郁葱葱,覆盖群山,保持广大区域的水源。所以这一带水源充足水质好、空气清新。五柱山区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 畅通的公路,新建的楼群、山区面貌焕然一新。如果你有机会登上山巅,就可看到一项重大工程,即在此建成的电视转播台,通过电波沟通各地电视广播信息,为中山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此纵目环顾,天气晴朗之际,还可见到浩瀚的南海,珠海市以及澳门景色,令你心怀豁朗。近年开设的中山市森林游乐庄园,利用了森林资源和优美环境,有游泳池、烧烤、钓鱼等游乐项目,是接近大自然、舒展身心的绿色旅游之所,在市区享有盛名。它是中山市新设的森林旅游和健身活动相结合场所的良好的尝试。 五桂山-中山的城市之肺五桂山逍遥谷是在中山市森林公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景点,是中山市旅游规划重点项目之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腹地的银坑,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与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自然生态景区,是中山市“休闲逍遥游”的典型代表。 五桂山逍遥谷的开发意向是要使之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个著名的丘陵森林风景区,成为辐射到省港澳的独特旅游热点,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山“一山一水一河”的支柱景区之一。经过专家的实地考察和研究论证,制定出了完备的开发计划:十年之内,建成东起五桂山主峰石仔庙, 西迄城桂公路入口,北达港口林场,南抵船窝水库,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逍遥谷森林生态景区”。 五桂山-资源的开发逍遥谷的首期开发以银坑山谷为轴心,投资1000万元,对处于原始状态的山、水、林、石进行恰到好处的开发和修整,使之成为更加赏心悦目的景点。目前已有金溪、竹溪、桂池、石林、蓝池、天然草药园等近四十个特色景点可供游玩,并有天然山泉旅游池,购物商廊、餐厅、文化广场等设施以及攀岩、体能活动、茶艺、烧烤、野战等游乐项目相配套。第二,三期的开发将以“度假”为主题,包括旅业、多功能会议中心、度假区、中西餐和会所式俱乐部;增建生态区内的植物标本园、奇花异卉园等植物生态学习、教育点;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中山第一高峰,登临可远眺中山大地及珠江口海面,景区拟开设登山缆车建设山顶公园;还将依托自然独特的地形,开设露营、越野自行车、森林探险等户外体育项目。 逍遥谷内山脉连绵,沟谷纵横,泉清石奇,林荫蔽日,气候宜人。景区内常绿植物达160多种:有油松、云杉、白皮松、阴香、青果榕、剑叶灰树、山杜英等植物以及众多名贵中草药。茂盛的森林,使具有“空气维生素”之称的负离子在景区空气中含量极高,每立方厘米达二万五千个以上,比一般城区的负离子高出千倍。人们在吸收后除直接有益于呼吸和肺机能外,还能够加速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和心脏活力。旅客步入景区就可享受到“森林浴”、“天然草药浴”和“负离子浴”,在如此清新的环境区内运动休闲,能够稳定精神,清醒头脑,增强运动能力,使人充满活力。 五桂山-瑶族特色茶--三姐油茶瑶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毗邻的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山区也有部分分布。瑶族的饮茶风习很奇特,都喜欢喝一种类似菜肴的咸油茶,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去湿、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对一个多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咸油茶实在是一种健身饮料。做咸油茶时,很注重原料的选配。主料茶叶,首选茶树上生长的健嫩新梢,采回后,经沸水烫一下,再沥干待用。配料常见的有大豆、花生米、糯粑、米花之类,制作讲究的还配有炸鸡块、爆虾子、炒猪肝等。另外,还备有食油、盐、姜、葱或韭等佐料。 制咸油茶,先将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制备完毕,分装入碗。尔后起油锅,将茶叶放在油锅中翻炒,待茶色转黄,发出清香时,加入适量姜片和食盐,再翻动几下,随后加水煮沸3-4分钟,待茶叶汁水浸出后,捞出茶渣,再在茶汤中撒上少许葱花或韭段。稍时,即可将茶汤倾入已 放有配料的茶碗中,并用调匙轻轻地搅动几下,这样才算将香中透鲜、咸里显爽的咸油茶做好了。 由于咸油茶加有许多配料,所以,与其说是一碗茶,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菜。如此一来,有些深感自己制作手艺不高的家庭,每当贵宾进门时,还得另请村里的做咸油茶高手操作。又由于咸油茶的制作费工化时,操作技艺高,给客人喝咸油茶,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因此,按当地风俗,客人喝咸油茶,一般不少于三碗,这叫“三碗不见外”。 逍遥谷配合《逍遥刘三姐》演出,也引进了这个少数民族的特色茶,欢迎大家来品尝。运气好的话,还会碰到主在演员三姐(将玲玲饰)亲自给你斟茶,给你一个惊喜。 五桂山-逍遥谷五桂山逍遥谷的开发意向是要使之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个著名的丘陵森林风景区,成为辐射到省港澳的独特旅游热点,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山“一山一水一河”的支柱景区之一。经过专家的实地考察和研究论证,制定出了完备的开发计划:十年之内,建成东起五桂山主峰石仔庙,西迄城桂公路入口,北达港口林场,南抵船窝水库,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逍遥谷森林生态景区”。 逍遥谷得天独厚的是依托了粤东南沿海的重要山脉、三百平方公里的五桂山。五桂山系北宽26公里, 南宽15公里,主峰海拔541.6米,属花岗岩地貌,南坡五公里长的断层崖雄伟险峻,北坡山脉青翠绵延起伏。景区四围有大磨山(341米)、石寨山(417米)、芋子排(496米)、马填岭(319米)、白坟头(254米)……在最高峰上,用望远镜可以眺望珠江三角洲好多城市,还可以看到澳门和香港的新机场,大有“一览众城小”的感觉。八十年代,邓小平曾徒步攀登过五桂山,留下了“不走回头路”的名句。 五桂山-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五桂山客家人从中原黄河边迁移到江西赣南以及粤东广东梅县、惠阳等地,然后分期分批从粤东迁到珠三角一带,明崇祯末年迁来中山,在千多年的迁徙过程中,融洽主流社会,既吸收了南北方的饮食特色,又积累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饮食精髓,创造了自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一是客家饮食注重四季气候变化调养身体,春天时选在三月三食用三孖苦糕,家家采摘三孖苦叶熬成汁,混合糯米粉揉成团,放在蒸笼里炊熟,蘸些糖料佐口食用,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天制作土茯苓糕,又称米仔头糕,村民上山采集土茯苓磨成粉,然后用蒸笼炊熟,加些糖浆佐口食用,起到清肝润肺的作用。秋高气爽之时,将收成萝卜切丝制作萝卜糕,据说起到通肠消滞效果。寒冬到来用腊味煮芋头糕或焗糯米饭,有暖胃增加热量的功效。 二是客家饮食注重清淡平和,平日家庭餸菜多有腌制花生米,山水豆腐,白灼腐竹,萝卜干之类。若摆宴席时,总有腐竹、猪皮胶、竹笋三种菜色,而且煮得特别多,食完可以再加。过去还有一种叫食盆菜的酒席,把家禽鱼类菜蔬统统放在一个盆里,放进佐料一起炊熟,一齐围住盆来食,客家人十分好客,任何人一旦经过宴席旁边,都会有人招呼一起进食。宴席坐满十人就开席,食完便可离开,不须一齐开席一齐散席。同时,客家人平时十分注重制作和储存餸料,如炒熟花生用瓦缸密封好,夏秋精晒菜甫、榄角,北风起晒腊鸭,春节前腌制咸鸡等等,专等客人到来热情款待之用。 三是客家饮食注重补充营养。如鸡煮酒,就是将光鸡切成块,与同等的姜片放进油锅里炒,待以发出香味后,放入一定数量的烧酒,搅拌多次后放入清水煮熟,便是香辣味扑鼻、食欲倍增的鸡煮酒了。又如客家炒饭,将姜粒放在油锅里炒香,放入米饭,待炒至干水时放些盐葱之类,便成香喷喷炒饭了,据说是产后妇女的滋补佳品,昔日人称月婆酒饭,现在已成大众菜色。又如濑粄汤是大众津津乐道的家常食品,先将米粉用水搅成糊状,再把半锅开水煮开,然后将粉糊淋在锅边,待粉糊成块后铲入锅中,如此重复多次,最后放些腊味肉食及姜葱之类佐料,就成为独特可口的美味了。此外,客家人善于就地取材制作滋补饮品,平日上山采摘山果浸制药酒,据说万字果可滋阴养颜,金英子酒可壮阳,山冬稔酒有益于妇女等。 总之,客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品种既保留了历史传统,又不断推陈出新,因而在中华饮食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 客家山歌在中山的民歌中,客家山歌是第二大和流行较广的民歌歌种。客家人源于黄河流域地区,其原居住地是在中原,而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从原始文化产生的同时,开始就有客家民歌的流行。 五桂山客家山歌分为采茶调、叹情调、白口莲、顺口溜(儿歌)等4种。采茶调音调柔扬、易学易唱,适宜表达各种主题的内容,老少皆宜,是山区客家人最普遍传唱的歌种;叹情调音调低沉悲凄,感怀身世,哀怨缠绵,多在女子出嫁或哭丧时,边哭边唱;顺口溜则多为客家儿歌歌谣,顺口显浅,易学易记,唱时犹如念书一般,内容上,洋溢童趣且富有教育意义,多为长辈教小孩传唱的歌谣。 而白口莲山歌与采茶调、叹情调、顺口溜等歌调完全不同,接近于沙田区的咸水歌调。相传,在很久以前,中山有一小山村,邻近着河涌交错的一条沙田围村,由于当时的沙田围村所吃、用的水都是咸水,而那条小山村却有一条泉水山溪。因此,因日常用水的问题,造成这两个乡村经常发生争执和械斗,小山村居住的客家人,订下乡规族约:“女不嫁沙田围,男不娶艇家妹”。这一乡规族例世代沿袭,直至有一年,客家村的一位男青年出海捕鱼,在回村途中,不慎被海蛇咬伤而中毒晕倒在沙田围村的堤围上。此时,刚好一位“艇家妹”从田里除草收工路过,见此情况,动了怜悯之心,不顾男女授受不亲和乡规族约的禁示,将其背回家中,让其父亲(当地一位乡土蛇医)帮忙救治。受蛇伤的男青年在沙田围村昏迷数天,其家人四处寻找未见,都认为已死于海潮之中。山村青年经沙田围的蛇医父女悉心照顾,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康复,康复后经常在农闲之时,自觉去帮“艇家妹”的父亲上山采草药,拜师学艺。从此山村青年与“艇家妹”互生爱慕之情。在古代,谈情说爱多以对歌的形式进行,由于艇家话和客家话的差异,山村男青年就采用了咸水歌的旋律来唱山歌,两位不同语系又互相爱慕的年青人用咸水歌曲调的山歌来倾吐心声。两人的恋情被山村客家族人发觉,便用历代沿袭的族规戒律来阻止他们自由恋爱和结婚。这两位情人逼于无奈,只有以“私奔”的方式来反抗,最后从沙田围和小山村一带辗转出逃到当时还是人迹稀少的五桂山区安居,并继续以同化了的艇家话(白话)形式唱山歌,从而逐渐形成了白口莲山歌,在五桂山区的客家村中流行至今,成为广泛传唱的客家山歌的另类韵律。 建国初期,五桂山人唱山歌风气最为兴盛,歌唱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建国前及建国初期多以歌唱生活,倾诉对生活的看法以及歌唱爱情,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为主。歌唱形式上,有独唱,有对唱、有盘唱等。歌唱的场面十分热烈和感人,尤其是在月朗之夜,村边山头挤满了人。未婚年青男女,也有30~45岁左右的已婚男女,这里一堆,那里一群,亮起歌喉唱出悠扬而充满激情的山歌。有时是一个村中分成几组对唱,更多的是一个村落与相邻较近的另一个村落的人对唱,还有从一个村跑到另一村去唱的,对唱者多为一男一女。每一组都由若干人组成,组中推选出歌喉较好的几个代表轮流唱,其他人当参谋帮忙想歌词。更有大批人在场听歌助兴。整个夜晚,歌声此起彼落,声声相连,环绕山间田园,直到尽兴方休。那时山歌唱得好的人,自然受到别人的赞誉和青睐,许多青年男女从唱山歌中认识,到加深了解,互相爱恋,最后结为终身伴侣。但也有已婚男子唱山歌欺骗女性的,据传,马溪村中有一个男子家中贫穷,靠结发妻子辛勤耕种维持家中生活。他山歌唱得好,但很花心,每到夜晚就穿戴着妻子买的草鞋、黄衣带,上山唱情歌,欺骗那些不经世面的小姑娘。妻子知道此事后,感到很气愤。于是,在一个晚上,丈夫出门后,她就紧跟着丈夫上山。当丈夫吹起口哨的时候,她就唱起山歌,诉说他身上穿戴的来历,家贫与花心。丈夫听后,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已被妻子识破,就羞愧地下山,再也不敢上山唱情歌了。 建国后至70年代初,农村经历了个体到集体化的改变。歌唱的内容多以新生活为主题,表达对共产党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幸福婚姻的祈求。如“积肥干劲大”、“锄头歌”、“采茶歌”、“兴修水利歌”、“哥妹心雄似座山”等群众创作的歌谣应运而生。有在田间、会上唱的,也有在夜晚约上几伙人唱的。80年代之后,社会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观念也逐渐改变,年青一代已不大愿意传唱客家山歌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在文艺会上或在家里偶尔唱唱传统的山歌。 传统的客家山歌围绕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主要是口头创作,随意而出,出口成歌。在传唱之中,涌现出周金泉、周锡良、刘永荣、万润好、陈玉池、邱家仁、吕华基、周庆基等一批优秀民歌手。其中周金泉的山歌曾在省民间文艺汇演中演唱,其子周锡良因山歌唱得好而被中山文化局所招聘,刘永荣、万润好的山歌还被录入《中山文艺》CD片中。 古氏宗祠古氏宗祠位于石岐南偏东11公里、距镇政府6.5公里的槟榔山村古氏宗祠,是乡绅古腾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为纪念开村先祖古琪胜而捐资兴建,光绪癸末年(1883年)重修。 宗祠为硬山式顶,前进为砖木结构,中间天井,两边有回廊连接。后进为台梁式木架构。祠堂两旁有偏殿,为两进三间布局,祠堂门前有大块空地和池塘,占地面积1062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两旁偏殿后因虫蛀蚀严重已倒塌。 1941年9月,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作出“发展中山,经营番禺”的决定,决定开辟五桂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部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943年2月,为加强对各地游击队的领导,成立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指挥林锵云,政治委员罗范群,副指挥谢立全,副指挥兼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向东(后刘田夫)。1943年9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转移到五桂山区,指挥部设在槟榔山村。1944年1月23日,指挥部在古氏宗祠召开军事会议,针对日军准备向五桂山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制订“全面牵制,杀敌要害,攻其一路,动摇敌阵”的应战策略。1944年10月1日,省委、省军政委员会在古氏宗祠召开干部会议。林锵云、罗范群、刘田夫、谢立全、谢斌和珠江、粤中、西江3个特委的领导梁嘉、谢创、冯燊参加了会议。会上罗范群传达中央指示和省委土洋会议精神,研究部队挺进粤中的行动计划和准备工作。并宣布成立中区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罗范群,副司令员谢立全,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田夫,副主任刘向东。1944年10月20日,中区纵队领导率机关和挺进粤中主力大队近500人告别五桂山区,向粤中挺进。 中区纵队主力挺进粤中后,经中共中央批准,将原中区纵队一分为二,在珠江地区的部队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以下简称为珠江纵队)在五桂山区正式公开宣布成立,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副司令员谢斌,参谋长周伯明,政治部主任刘向东。司令部设在古氏宗祠,纵队向外界发表了《珠江纵队成立宣言》,纵队政治部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在珠江三角洲敌后前线地区实施各项政策问题》的通告。珠江纵队成立后,统一领导和指挥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击战争。珠江纵队下辖第一、第二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第一支队是在原义勇大队的基础上改编,活动在中山,支队长欧初、政委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有,政治处主任杨子江,支队下辖10个中队和政治处及后勤单位。 1980年后,中山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古氏宗祠进行修缮,并在室内陈列中山县革命斗争历史资料。1984年,被列为中山市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5年3月,确立为中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6月,古氏宗祠全面修葺完毕,新设“中山人民抗日斗争展览”, 并定为中共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每年均有不少的党团员和学生及各界人士到此瞻仰,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十六烈士牺牲地遗址劏人石位于镇政府东面6公里,槟榔山村南面,石莹桥村西北面的跳石桥(又名石莹桥)边,该石在山坡底,约120平方米,是抗日战争时期16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 1945年5月9日,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经过秘密协商后,纠合4000余人,从灯笼坑、长江、榄边、翠亨、石鼓垯、白石分兵6路对五桂山区抗日根据进行大规模“扫荡”,矛头直指五桂山心脏地带。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杀害无辜百姓,疯狂搜捕游击队员、军属和抗日群众,30余所房屋被烧毁,无辜百姓100多人被害。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奋起反击,在激战中,16名被打散的游击队员从石鼓垯等地突围,来到石莹桥附近相遇,自动集结,由于敌人搜索严密,游击队员被困于石莹桥附近的大石托山上的一个破炭窑里,断粮整整7天。为了查明敌情,他们派出1名队员下山侦察,顺便找点粮食。这名队员刚下山就不幸被捕。敌人立即派出大队人马严密搜山,另外15名队员因多日未曾进食,身体极度衰弱,无法转移而全部被俘。日军将16名游击队员押解到石莹桥溪边的一块大石上,进行酷刑审讯,游击队员们英勇不屈,守口如瓶,拒不透露半点情况。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将张少攸等16名游击队员全部杀害,并惨无人道地进行碎尸,烈士的鲜血染满了大石,染红了溪流。烈士牺牲的第二天,活动在石莹桥村的游击队员潘泽得知敌人的暴行后,强忍悲痛,与石莹桥乡长钟太元一起发动古伯球等10多个民兵集结队员赶赴现场,将烈士的碎骸从溪水中捞起,葬于槟榔山之侧。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在翠亨南侧建立革命陵园,烈士遗骨被移葬于陵园内。 群众为纪念十六烈士,把烈士被杀害的大石称为烈士石(俗名劏人石)。 五桂山柴烧碌鹅碌好的鹅皮色好靓,加上鹅汁和薄荷叶就可以边滚边吃。 鹅肉在中山越来越受人欢迎,吃鹅肉的风气也越来越兴旺,一些乡村大排档和小食肆的乡村厨师也开始在做鹅方面花起心思,不仅细细研究了食客的口味,还对自己的厨房配方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五桂山逍遥谷的逍遥谷餐厅最后也从民众请来了乡土厨师新哥,专事鹅肉的加工制作。新哥在民众做鹅已经有十多年,除了焖之外,新哥最近又想出了“柴烧”这个方法。 【秘诀1】 佐料封肚 在开始柴烧之前,新哥会充分把腐乳、八角、桂皮、香叶、沙姜、酱油、薄荷等佐料填到宰杀好的鹅肚子里,然后用根竹签把鹅肚子封上。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新哥在灶头上架上一口大铁锅,灶堂里用柴升起大火,把锅烧热后加入适量花生油,轮流地在烧锅里“碌”鹅的各个部位,直至把鹅表皮“碌”成金黄色之后就可以捞出锅待用。 【秘诀2】 落镬“碌” 不要以为“碌”鹅是一件简单的事,我站在一旁,看着新哥足足“碌”了半个小时才“碌”好一只。顺便再说一句,“碌”鹅的过程中灶里的火势要稍微控制一下,不能把火烧得太大,要不鹅肉没“碌”熟,皮都已经焦了,这样的鹅可是没有卖相的。新哥介绍说,之所以想到要这样“碌”鹅,是因为想尽量保持鹅肉的原味,在鹅肚子里填上佐料,是为了让佐料在“碌”鹅的过程中把佐料的香味也“碌”到鹅肉里,让鹅既有肉质的清香又有佐料的香味。 落镬慢慢“碌” 【秘诀3】 “碌”完焖 新哥利用“碌”鹅时炸出来的一些鹅油,加入陈皮、八角、薄荷、少许姜葱翻炒,锅里出味之后再把“碌”好的鹅放到到锅里,并同时加入草果、香叶、桂皮、盐、白糖等佐料,翻炒一会之后就可以加入适量的水(水在锅里要浸过大半鹅身),就可以加上盖进行焖的工序。 焖鹅的时候,新哥把灶膛里的火尽量烧得很大,就一小会功夫,偌大的一口铁锅就开始热气腾腾,再过了一会,就可以闻到锅里冒出了佐料的香味。这时,“碌”鹅的新哥才有片刻闲暇,新哥说,“碌”好了再焖和一开始就焖的最大区别就是味道更纯粹一点。鹅肚子里的佐料和铁锅里的佐料在大火的作用下不断地对锅里的鹅肉进行渗透,半个小时之后,灶膛里的火开始变小了,新哥说,到这个时候鹅也差不多够火候了。 肚子里的是正料,接起它,呆会在桌上慢慢滚 添柴 【秘诀4】 柴火烧 之所以要选择用柴来作为烧料而不选用煤气等比较快捷的燃料,是因为新哥在做鹅的经验中发现,柴火的火力更为持久,火虽然大,但是锅里的水却不容易干,这样做出来的鹅肉更香,更可口,也更入味,肉质更酥。 灶里的余火把锅里的汁收得差不多了,新哥把鹅从锅里捞了上来斩件上桌,不一会,“碌”鹅就斩好了,新哥最后再往鹅肉块上撒上一些薄荷,一份地道的柴烧碌鹅做好了,果然是香味四溢,引出口水。 【秘诀5】 拣靓鹅 新哥的鹅吃起来更好吃一点,除了新哥制作的方法与众不同之外,新哥对鹅也有一定的要求,鹅要养到70天左右,重不超过7斤的那种。新哥把鹅从市场上买回来之后还放在五桂山逍遥谷里自己办的养殖场里再养上几天,让鹅在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里待上一段时间,从而促使鹅的肉质更好鲜美。 在小溪旁、竹棚里用餐 Tips ◎去之前最好先打个电话预约一下,因为新哥他们做好一只鹅的时间需要一个小时,如果是太饿了一接去到恐怕就等上老长一段时间,胃可受不了。 ◎吃完饭,最好就地在五桂山逍遥谷里散步或适当运动运动,有益身体哦。 开餐的时候我们坐在逍遥谷餐厅设在溪流边上的竹棚里,一边品着桌上的美味,一边听着溪流里潺潺的水声,饱了食欲,又享受了自然天籁,同时还呼吸着竹林散发出来的清香,的确是一种享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