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鬼闹判
释义

五鬼闹判释义

名词解释

【注音】wǔ guǐ nào pàn

【典故】惟其中有五鬼闹判一语,不知所出;以问余,亦无以应也。鲁迅《小说旧闻钞·三保太监西洋记》

【解释】许多小鬼戏弄判官。剧目名。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

【出处】“五鬼闹判”一语最早见诸于明施耐庵小说《水浒传》。明万历年刻本《梼杌闲评》一书中也有描述:“却说临清地方,虽是个州治,到是个十三省总路,名曰大码头。次日正值迎春,但见数声锣响,纷纷小鬼闹钟馗。”由此可知,民舞“五鬼闹判”在临清地面上的出现至少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几十代艺人的演变,表现内容不断丰富,演艺日趋精湛。

名词应用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主谓式

【押韵词】雉伏鼠窜、长江天堑、冷眼静看、无盐不解淡、黄齑淡饭、司空见惯、腼颜人面、造难生患、盘山涉涧、百听不厌、......

【年代】当代

【成语示列】惟其中有五鬼闹判一语,不知所出;以问余,亦无以应也。(鲁迅《小说旧闻钞·三保太监西洋记》)

五鬼闹判民间艺术

清徐五鬼闹判简介

“五鬼闹判”是活跃在徐沟地区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据传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的创意源于揭露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为了钱财和名利视国法与不顾,恶意判下 冤假错案,死去的冤屈鬼魂,下到阴曹地府也不服,闹 着判官申冤雪耻。

五鬼闹判表演形式

五鬼闹判节目,由5个被冤枉的小鬼和1个判官6人组合而成。5个小鬼他们头戴2尺多高的圆锥形纸帽,身穿红、白、黄、蓝、绿五色长衫,手举状纸,披头散发,鬼脸扮相,蹦蹦跳跳地闹着判官喊冤叫屈。判官头戴圆翅儿官帽,两鬓插红耳毛,身着红色官服,腰系绿色玉带,左手拿着“生死簿”,右手摇着“铃铛”,红脸红须扮相的判官打扮,扭捏着行走在表演队伍中。

五鬼闹判上街演出时,它在社火表演队伍中,可以跑前跑后,自由地嬉戏表演。由于它是行进表演,5个小鬼在戏弄判官时,步伐必须是蹦蹦跳跳,不能正常行走,否则便失掉鬼的形态。判官在行进中表演时没有规定的步伐,在五鬼闹判戏耍时,他一会儿手摇铃铛向五鬼示威,一会儿双手翻阅生死簿,寻找被冤枉屈死的名单。这个节目在街头表演时,主要应突出一个“闹”字。 “闹”是有冤要喊,有屈要申。

在唐、宋时期确有判官这个官职,他是辅助地方官处理讼事的办事人员。在迷信传说中将这个判官的官职名称,用在了阴曹地府阎王爷手下管生死的官职。

五鬼闹判这种民间文艺形式,是示意那些掌握国家法律法规的官吏们,在执法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法办案, 不可循私枉法,否则定会落得自种苦果自己吃的下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