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德镇 |
释义 | 五德镇位于镇雄西部,距离县城44公里。全镇国土总面积为154.4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3781亩,全镇辖区10个行政村23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回等民族52263人,其中农业人口50831人,占总人口的97.3%,城镇1432人,占总人口的2.7%。其中彝族4185人,苗族562人,回族12人。 概况五德镇五德镇位于镇雄西部,距离县城44公里。原镇昭公路从东到西横穿五德,镇内交通方便,是镇雄西半县的交通枢纽旱码头和商品集散地。镇界东接芒部、板桥,南邻场坝、坪上,西边牛场、盐源,北抵罗坎、盐源。全镇国土总面积为188.68平方公里,全镇辖区13个行政村28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回等民族15649户66760人,其中农业人口65474人,占总人口的98.07%,城镇1286人,占总人口的1.9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821人。劳动力31600人。五德镇属于高二半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地带综合构成的立体农业乡镇,辖区内最高海拔2020米,最低海拔680米,集镇驻地平均海拔1050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910-1000毫米,粮食生产主要有玉米、小麦、薯类、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油菜、魔芋等。近年来,五德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体现特色,根据“稳粮固烟、兴桑畜、建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镇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收入为主,200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09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8元。今后五德镇的发展重点主要是:一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狠抓粮食、烤烟和蚕桑产业,抓特色产业;二是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和整村扶贫工程建设;三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四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控制、提高、转移”的方针切实抓好计划生育。五是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000元。 历史五德镇古称“五眼洞”,源于百年前在古镇附近开出的5口乌盐井而得名,解放后,由五眼洞乡与德合乡合并,各取一字命名,称为“五德”。五德镇历史悠久,24级台阶的石拱桥曾是清代古镇的象征,如今碧波荡漾的大水沟水库是五德镇的名片。诸葛亮南征的嘶杀还在蛮族人民筑起的古城墙遗址上依稀可闻,祖先下自贡背盐的身影还在石阶古盐道上延续。五德镇资源丰富,是镇雄县的电力基地、果蔬基地、蚕桑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生活的天堂。是白水江源头的大镇要镇之一。 资源环境密植桑 五德位于镇雄县西部,距离镇雄县44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整个镇国土面积为283020亩,拥有林地78627亩。耕地总面积59932亩(其中:田365亩,地59567亩),人均耕地0.9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薯类、大豆等粮食作物。拥有经济林果地5073亩,主要种植李子、樱桃、蚕桑、梨等经济作物,有水面10728亩。 农村经济玉米 2006年整个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1096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78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4.55%;畜牧业收入244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2.3%;渔业收入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08%;林业收入11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 %。外出劳务收入2116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1675元,人均纯收入1248元。全镇村民的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德镇目前已有6915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3182户,还有740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2006年底整个镇共拥有汽车77辆;农用运输车145辆,拖拉机9辆,摩托车543辆。 交通设施五德是镇雄西半县的交通枢纽,镇昭公路从东到西贯穿五德,是花山、牛场、盐源、杉树、碗厂、干沟六乡(镇)往返县城的必经之路,镇内交通便利,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部分村还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全镇公路里程达200多公里,镇内五德河与坪上河流经全镇五个村,交汇于集镇,最后流入白水江,水能资源相对丰富,已建有4个水能发电站和1个正在建设的大水沟水库坝后电站,这些电站主要为县城及周边乡(镇)用电服务,可称镇雄县的电力基地。全镇早已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电视普及率在90%以上,电话普及率为36%。 基层党团组织五德镇建有党总支13个,下设3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954人,其中男性717人、女性237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 903人,60岁以上的 51人。五德镇党委2005年被评为昭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至2007年度被评为镇雄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德镇团委2006年被评为镇雄县先进团组织。五德镇-人口卫生 人口卫生五德镇是以汉族为主,是汉、彝、回、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60939人,彝族4844人,其他民族997人。整个镇现有农户15649户,共66760人,其中男34828人,女31932人。农业人口数为65414人,劳动力总数31600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20811人,外出务工人数10789人。根据我镇人口现状,在计生工作上坚决以一放二扎,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目标;加强社会护养费征收粒度的同时全面推行奖优免补政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一是认真落实参合农民就医减免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二是强化医药市场清理整顿,选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员,加强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三是强化防疫和保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疫和保健意识,达到提高防疫密度的目的。至2006年底全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人,享受低保人数469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12520户,共计48766人,参合率80%。全镇建有卫生院2所,计划生育服务站2个, 13 个村均设有卫生室,个体经营的药店及诊所20所,医务人员达17人,乡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现有学校40所,其中初中1所(去年还办起了高中班),完全小学26所,初级小学6所,有4所完全小学设有初中班,一师一校7所,全镇在校学生97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建有卫生院1所,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10个村均设有卫生室,个体经营的药店及诊所5所,医务人员达30余人,乡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建有功能齐全的集贸市场1个,集镇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镇政府内设机构有民政所、土管所、扶贫办、矿管所、财政所、计生办、经管站、农技站、林业站、兽医站、蚕桑站、水管站、农机站、文化站、统计站、劳动和社会服务所、武装部、残联、信访服务办公室、司法所和功能齐全综治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工会、青年、妇联机构健全,以上机构都有专人(站所长)负责,有业务人员具体办公,并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整个机构运作正常。 特色产业五德镇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主要销售于县内外,除蚕桑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外,其他均无完善的销售渠道。2006年蚕桑、果蔬、烤烟主产业全镇销售总收入61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59 %。 五德镇的特色产业有大营村曹家寨自然村的无公害蔬菜产业;五德渡船坝的丝绵被手工加工业已初具规模;蚕桑已成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并带动我镇经济向前发展。 五德镇目前正在发展蚕桑、果蔬、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今后计划大力发展蚕桑、果蔬、畜牧和旅游业。 四忙五德镇地印村是县扶贫办的党建扶贫村,在工作队的关心支持下,地印村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每家都有“四个忙”。 一是忙烤烟田间管理。2008年,随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地印村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1800亩烤烟任务,创历史新高,当前,村支两委正在督促烟农搞好田间管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目前已管理好1750亩。 二是忙修路。县扶贫办在得知地印村至新华的断头公路未通时,决定出资3万元打通这条交通瓶颈,开通他们的致富路,目前已修通0.5公里,正忙早日打通。 三是忙建牲畜市场。建牲畜市场是地印村民梦寐以求的事情,多年来,地印村民勤劳致富,懂科学,懂技术养殖,户均养殖生猪5头以上,但面对大量商品猪存栏、出栏而又无规范的市场销售场所,扶贫办决定出资3万元帮助建牲畜市场一个。目前,村民们在忙投工投劳开挖场地,预计在两个月后建成使用。 四是忙幼龄茶园管护。在去冬今春的200亩新植茶园中,成活率达95%以上,当前,全部茶农正在忙于松根除草,实施幼龄茶园管护之中。目前已管护茶园180亩,茶叶长势良好,预计在三年后投产。 尽管当地村民有“四忙”的景象,但他们显得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整个农活进行得如火如荼。 文化教育我镇围绕实现“两基”目标,抓好以“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为重点的义务教育普及工作。一是努力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90万元的中心学校本部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已建设完工;二是注重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今年全镇共有初中毕业生537人,升入高普通高中181人,升学率达33.7 %,高中毕业生77名,升入高一级学校38人,升学率达49.3%;三是做好“普九”前期工作。 五德镇有现有学校43所,其中独立中学1所(去年还办起了高中班),附中1所,小学附设初中5所,完全小学30所,初级小学13所,教师486人,其中公办 486 人,全镇在校学生155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目前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5576人,其中小学生人数9937人,中学生人数5639人。 社会保障一是加大对特困救助对象和五保户的救助,共救助特困救助对象1150人,发放救助款166855元,救助五保户737人,发放救助款265320元;二是启动农村低保,通过镇村努力,全镇共有2042户5131名农村低保人口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核;三是关心关照残疾人和困难学生,帮助15名白内障患者到县残联做了手术,资助2名特困大学生上大学。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五德镇五德镇位于镇雄西部,距离县城44公里。全镇国土总面积为154.4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3781亩,全镇辖区10个行政村23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回等民族52263人,其中农业人口50831人,占总人口的97.3%,城镇1432人,占总人口的2.7%。其中彝族4185人,苗族562人,回族12人。 五德是镇雄西半县的交通枢纽,镇昭公路从东到西贯穿五德,是花山、牛场、盐源、杉树、碗厂、干沟六乡(镇)往返县城的必经之路,镇内交通便利,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部分村还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全镇公路里程达200多公里,镇内五德河与坪上河流经全镇五个村,交汇于集镇,最后流入白水江,水能资源相对丰富,已建有4个水能发电站和1个正在建设的大水沟水库坝后电站,这些电站主要为县城及周边乡(镇)用电服务,可称镇雄县的电力基地。全镇早已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电视普及率在90%以上,电话普及率为36%。现有学校40所,其中初中1所(去年还办起了高中班),完全小学26所,初级小学6所,有4所完全小学设有初中班,一师一校7所,全镇在校学生97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建有卫生院1所,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10个村均设有卫生室,个体经营的药店及诊所5所,医务人员达30余人,乡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建有功能齐全的集贸市场1个,集镇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镇政府内设机构有民政所、土管所、扶贫办、矿管所、财政所、计生办、经管站、农技站、林业站、兽医站、蚕桑站、水管站、农机站、文化站、统计站、劳动和社会服务所、武装部、残联、信访服务办公室、司法所和功能齐全综治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工会、青年、妇联机构健全,以上机构都有专人(站所长)负责,有业务人员具体办公,并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整个机构运作正常。 五德镇属于高二半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地带综合构成的立体农业乡镇,辖区内最高海拔2020米,最低海拔680米,集镇驻地平均海拔1060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910~1000毫米,粮食生产主要有玉米、小麦、薯类、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油菜、魔芋等。近年来,五德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体现特色,根据“稳粮固烟、兴桑畜、建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250万元,粮食总产量为3108万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07公斤,畜牧业总收入比2002年增长1.5%,肉蛋产量增长0.7%,新建蚕桑基地1500亩,目前全镇桑园面积已达10500亩,养蚕3550张,创产值120万元,种植烤烟3500亩,新增油菜200亩,魔芋100亩,煤炭产业初具规模,年产煤12万吨的四口保留煤厂已进入规范化开采阶段,年创利税18.4万元,劳务输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500人,创产值17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2003年共投资130万元,新建民心工程8起,积极争取上级投资116.4万元,建设安居、温饱工程,使354户贫困户告别了茅草房,20户特困户告别了岩洞,叉叉房,住进了窗明几亮的水泥板房。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0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1元,基本摆脱贫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五德镇五德镇地处石阡县东南部,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距县城约24公里。镇政府所在地属清代的思南、石阡、松桃、思州(岑巩)、镇远的交界处,石阡至岑巩的公路穿境而过。五德镇境内山高谷深,全镇地势东高西低,森林覆盖面广,自然生态良好,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现在的五德镇是1992年建并撤时,由原五德乡、地印乡、尧寨乡组成。镇内有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汉族等20多个民族杂居。全镇现有7个村,总人口有1.75万人,其中农业人中1.67万人,非农业人口780余人。五德镇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传统节庆花灯、龙灯、伴嫁歌、财门吉语、孝歌、哭葬歌、薅草锣鼓歌等民间文化和民族习俗。截止2003年底,五德镇粮食总产量达4580吨,烤烟总产量达170吨,地方财政收入达97.5万元,国有生产总值达5205万元,人均收入1320元。烤烟、猕猴桃、波耳山羊是五德镇的后续支柱产业。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4580吨,烤烟总产量170吨,地方财政收入97.5万元。人均纯收入1320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88万元。 五德镇通车里程达75公里,有五德通地印连上寨、五德通向红溪屯、青阳、客楼、尧寨、枫香等地。五德镇已开通程控电话386门,拥有移动用户546户,有邮政、电信两支局。五德镇所在地已建有三个能供5000人饮用的自来水池,全镇123个村民组户户饮上了自来水,其他农户靠自然井取水饮用。全镇15个村已进行农电网改造,正式并入国家电网。 五德镇有三个集市进行物质文化交流,即五德集镇、地印集镇、尧寨集镇,已于2002年之前全部集资硬化,并完成了集镇修编工作,集市贸易运转正常、繁荣兴旺。五德镇以烤烟为重要支柱产业,2003年共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585亩,其中稻田种烟450亩,实现烤烟产量21.9万公斤,产值87万余元,均价为3.95元每斤。该镇还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茶,加大茶叶生产力度,已初步完成了茶区规划和茶园改造工作。并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新华、尧寨等11个村共45个村民组划分成绿茶区和苦丁茶种植区。 五德镇境内的旅游资源丰富、千奇百态、独具风采,民族特色浓郁。如铜鼓岩悬棺、烂沟凉水河、凉风洞、五德小鸡公的天生桥、回龙的岔口洞溶洞群、横串五德的铺堤河风光、三坪水库水库的白岩塘悬棺及庙宇等自然风景均美不胜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