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引光辉渡槽工程 |
释义 | 四川武都引水工程从江油市武都镇以北3km的涪江干流拦河引水,控灌四川省绵阳、广元、南充、遂宁四市的八县耕地400余万亩,直接灌溉农田205万亩。工程主要由武都水库、取水枢纽、总干渠以及配套的各级渠系、渠系 电站、提灌站和灌区的大中型水库组成。全灌区规划六级渠道共98条,总长1700km 。是四川省“西水东调”一项集引、蓄、提、灌于一体,以农业灌溉为 主,兼防洪、发电、航运、城乡供水、水产养殖、旅游以及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解决川 西北干旱,发展川西北经济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曾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 ? 工程分三期实施,总投资约50亿元。八局中标承建武引一期涪梓干渠下段第四标段,全长 5622.31m,包括3段引水明渠、光辉渡槽、夜合树隧洞、31座渠系建筑物。其中 光辉渡槽是四川省已建和在建的最大渡槽,全长1704.483m,工程规模宏伟壮观 ,从四川三台县光辉镇凌空而过。其三连拱跨长253.5m,在整个武都引水工程中享有 “三最”美誉:单跨跨度最长,达80m;槽身离地最高,约40m;2号墩基位于淤泥地 带,采用沉井施工,其基础沉井最大,长20m、宽10m、高13.7m。该渡槽地质复 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工期短,是武都引水工程的重中之重。1996年 1 2月18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武引施工局严格按合同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优化施工方 案,采用支墩辐射式钢管支撑技术,解决了三拱跨基础地处古河床软弱沉陷和高排架风荷载 带来的偏差和排架不稳定问题。1997年三拱跨2号墩基大井封顶,完成了主体工程基础 施工,11月28日整个光辉渡槽主体工程比合同工期提前110天完工,为涪梓干渠按期 通水奠定了基础。累计完成 土石方开挖2.15万m3,混凝土浇筑1.5万m3。整个光辉渡槽优良率84%,达 到省优标准;三拱跨优良率90%,达到国优标准,居整个武引工程工期、质量之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