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威 |
释义 |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要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面积3324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1.83万人,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两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有7个街道办事处、116个乡镇、1125个村委会,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景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 中文名称:武威市 外文名称:Wuwei City 别名:凉州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等 政府驻地:凉州区东大街街道 电话区号:0935 邮政区码:733000 地理位置: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 面积:33249平方千米 人口:192万(2010年) 气候条件: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白塔寺,天梯山石窟,罗什寺塔,文庙,瑞安堡等 火车站:武威站 车牌代码:甘H 行政区划代码:620600 交通:兰新铁路、312国道 著名学校:武威职业学院、武威一中 荣誉: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武威市情简介武威古称姑臧,是凉州治所,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2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乡镇政府116个,其中镇政府41个,全市总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其中地面积382.32万亩。总人口1815054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其上城镇人口50.96万人。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十六国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袓”,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同是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雪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武威居于河西“扼五郡之咽喉,通一线于广漠”的关键位置,地处泛中亚与东亚交汇之处,在亚欧大陆桥的中端,是兰新线与包兰线、包中线的交汇点、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的中心地。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拥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南火车站,西气东输和亚州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岭隧道正在建设,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市内流动人口多,市场活跃,商埠气息浓厚,是甘肃省比较繁华的商贸集散地。二是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武威位于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市内地势平坦,光热土资源丰富。全市有耕地面积391万亩,有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247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3553万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副土产品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公认的绿色食品最佳产区。目前已基本建成了80万亩加工型玉米、40万亩商品蔬菜、30万亩优质瓜类、50万亩繁育制种、8万亩酿造葡萄和畜产品等6个农业产业化基地。民勤黄河蜜瓜、黑瓜籽和天祝白牦牛享誉全国,全市无公害蔬菜远销近20个省市区。尤其是这里最适合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65%。著名诗人王翰的千古绝唱《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称中国葡萄酒故乡--武威凉州的历史写照。三是有发展食品工业的独特优势。依托丰富的农幅产品资源,已经形成了以玉米淀粉、酿造、面粉、熏醋、药品、肉类等加工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葡萄酒年生产能力已达2.3万吨,占甘肃省的72%;啤酒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占全省的33%;玉米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三,益民熏醋是全国三大名醋之一,黄羊镇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培育出了莫高干红、皇台干红、云晓熏醋、黄羊面粉、荣华味精、荣华淀粉、西凉啤酒等16种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及3个甘肃省陇货精品,其中莫高干红、干白葡萄酒获得国家级优质产品。皇台、荣华、莫高已经上市,西凉已获准上市。四是有比较丰富的矿藏。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名类矿产100多处、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种15种,钛铁、石墨、石灰石等矿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轻化、纺织、冶金、建材等形成了一定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面对全国上下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能源化工、食品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力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地理位置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总面积33249平方千米。截至2010年底,总人口192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凉州区,邮编733000,行政区划代码620600,长途电话区号0935,外文:Wuwei 。 武威古称凉州,六朝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治。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要隘,一度成为北方佛教的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在这里形成和发展。文物古迹有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唐大云寺铜钟、海藏寺、罗什塔、文庙、钟楼、雷台观及碑刻等。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为国家文物珍品。 民族人口截至2010年末,武威市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96万人。凉州区总人口102万人,民勤县总人口28万人,古浪县总人口40万人,天祝藏族自治县总人口22万人。武威市的土族主要集中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总11837人。武威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天祝藏族自称“华热哇”,意思是英雄部落的人。据藏族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的藏族兄弟俩,哥哥叫阿秀,弟弟称华秀,他们俩都是部落首领,由于遭受天灾人祸,他俩率领全部人马先后离开故乡,来到安多藏区下部宗喀北方一带,弟弟华秀带领的部落最后在大通河流域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华锐”。 另据藏、汉文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迅速崛起后很快向外扩张,其中有一支军团十分英勇善战,他们占领河西长达一百九十多年,由于未接到藏王允许返回的命令,只好原地待命,久而久之由军变民,进入祁连山区,依靠自己的英勇顽强和勤劳智慧,终于在异常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天祝藏族。从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天祝藏族是由外地迁徙而来的事实。此地多产人参果,即天祝藏族的渊源是吐蕃,而与古羌族已无多大关系。 行政区划截至 2010年12月31日 ,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凉州区、 民勤县、古浪县2个县和1个藏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乡镇政府116个,其中镇政府41个。 行政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备注 武威市 33249 192 733000 凉州区 全市共有乡镇116个,其中镇41个。 凉州区 5081 101 733000 东大街 民勤县 16016 28.2 733000 三雷镇 古浪县 5287 39.9 733100 古浪镇 天祝藏族自治县 6865 22.5 733200 华藏寺镇 历史文化武威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史的长河曾在这里抛洒过晶莹的珍珠。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2100年前匈奴人修筑的故臧城,成为今天凉州城最早的雏形。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绵延万里的丝绸古道孕育了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公元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大败匈奴,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为显示汉军的武功军威而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郡。三国时,魏文帝因这里地处西方气候寒冷而设置凉州,上升为全国十三州之一,凉州从此在历史上奠定它的重要地位。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四个凉国都曾在这里建都兴国,加之隋末唐初李轨在这里建立大凉国,凉州成为显赫一时的“五凉古都”。在这块土地上萌生繁衍的五凉文化、佛教文化、西夏文化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激起过多彩的浪花,西凉乐舞、狮子舞以及李益、阴铿等著名诗人,都曾对中华历史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谱写出无数壮丽的篇章。 武威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更加英姿雄发。5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可供游览观瞻的文物景点,4万多件珍贵的馆藏文物,构建成凉州恢宏壮观的历史文化长廊,不断涵养、壮大着这座古城的文化根脉。巍峨峭拔的祁连山,麦黍飘香的走廊绿洲,秀丽多姿的山区草原,恢宏浩瀚的腾格里沙漠,绘成了这方水土独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在50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25个民族组成的百万凉州人民用双手在新时期中绘制出了神奇壮美的凉州新画图,创造了亘古未有的现代文明。 武威城市新区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连结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城市结构呈现为单中心的发展模式,老城区面临较大的开发压力,并且对于历史名城的保护不利。为此,我市于2011年5 月10日正式公布的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提出了城市发展思路:将用不到10年的时间,城市跨杨家坝河向东发展,与武威工业园区及武南城区形成轴向发展,老城区与新城区相互协调、新城跳跃发展。开发建设分为三期:先期开发建设新区北区,中期开发建设新区中区,后期开发建设南区。规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崭新的城市新区。今年以来,我市强化新城区建设力度,积极引入项目化管理念,把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突出项目建设管理,围绕项目明确任务,着力加快建设步伐,全面落实重点工作,市体育馆、市博物馆、市影剧院“三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规划确定以后,我市以科学的方法,按照既定的步骤,遵循有关政策,切实把规划实施好。各部门、各单位万众一心,沉着应对,克服困难,科学实施。从2009年12月16日起,市上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单位抽调专人研究组织实施这项工程,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的良好工作局面。 武威市新城区是武威未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总体规划布局以市级行政办公区和市政广场为中心,以四大班子办公楼为标志性建筑。 新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充分利用规划区域的现状条件,按照以人为本、区域带动、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融入生态化、人文化、园林化等城市规划理念,以空间优化、景观美化、效益合一为目标。 规划设计范围东至海藏路,西至二环西路,南至肿瘤医院向西延伸规划路,北至二环北路,总占地面积93.8公顷。 按用地功能分区,划分行政办公区、文化公建区、商业金融区、绿化广场区和商务住宅区五个功能区。 文化公建区主要规划市级会议中心、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市级文化公共设施,规划建筑单体以多层和低层为主,建筑布局结合绿化广场合理规划,体现文化特色,形成市级文化中心。 商业金融区主要规划各级金融机构办公楼、大型商业超市、星级宾馆和酒店等各类商业金融建筑,为规划区提供完善的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单体建筑以中高层为主;商务住宅区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区进行规划,主要规划高档次、高品质的商品住宅楼,建筑层数以中高层为主。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根据省水文水资源局蔡旗水文站监测,至2011年12月31日,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7960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26178.7万立方米增加1781.3万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为8869万立方米,占约束性指标8900万立方米的99%,超额完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年度约束性目标。截至2011年12月31日,西营水库下泄水量18076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18100万立方米少24万立方米,通过专用输水渠到蔡旗断面13455.7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13347.6万立方米增加108.1万立方米;景电二期南北分水闸调水8617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8018万立方米增加599万立方米,蔡旗断面收水7023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6535万立方米增加488万立方米;天然河道下泄水量7481.3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6296.1万立方米增加1185.2万立方米。 2011年,民勤红崖山水库向民勤盆地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1800万立方米,实际入湖1260万立方米,在青土湖人工形成季节性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向湖区生态林下泄水量360万立方米,灌溉荒漠生态林1.15万亩。 按照《规划》,到2011年,甘肃省已完成了对民勤湖区生存条件恶劣、生存成本高的1.05万人的生态移民安置。一方面退耕缓解了生态压力,另一方面民勤综合运用人工造林、补播、围栏封育等技术,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2900多亩,封育面积2万亩。按照《规划》精神,甘肃省先后颁布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调度管理办法》等,武威市近年来相继出台《水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行业用水定额》等制度,加快水权市场建设,建立乡、村、社、井四级水权明晰台账,对用水实行精细化管理。 防沙治沙,需要全民总动员。民勤群众自创的麦草方格压沙法已得到了世界治沙界的认可。近年来,民勤县又探索建立了“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防沙治沙长效机制,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治沙的队伍当中。 武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地域特征,决定了需要确立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需要从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探索。 2010年11月,中共武威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市情认识,从武威生态条件严酷、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处于全省发展后进阶段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武威城市小、农村大,城镇化水平低和工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的现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通过新建高等级公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打破城乡和行政区界限,在优势地区聚集要素,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加快特色产业聚集、促进公共资源共享、统筹城乡发展、富裕群众生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为了科学指导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建设,在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制《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为西北起于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东南至古浪县大靖镇的带状区域。包括中心城区,29个乡镇(丰乐镇、金山乡、永丰镇、怀安乡、五和乡、永昌镇、金沙乡、和平镇、柏树乡、金羊镇、中坝镇、发放镇、高坝镇、清水乡、清源镇、武南镇、河东乡、东河乡、谢河镇、黄羊镇、吴家井乡、泗水镇、黄花滩乡、土门镇、永丰滩乡、大靖镇、西靖乡、民权乡、裴家营镇),黄羊河农场及马路滩林场。共涉及364个行政村,总人口88.91万人。总面积2484平方公里,约占市域总面积的7.5%。 规划期为2010年—2030年。近期为2010年—2015年,中期为2016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资源优势气候条件武威市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海拔介于1020-4874米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温差较大,最高温度35.7℃,最低温度-26.2℃,降水量60-61毫米,蒸发量1400-3010毫米,日照时数2200-3030小时,无霜期85-165天,太阳辐射量127-138千卡/平方厘米。 全市已形成以酿造、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纺织、制药、食品、粮油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国有、集体、乡镇、私营、股份、“三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工业体系,现有各类企业2.9万多户,主要产品达2000多种。培育了一批名优新特产品,其中皇台系列酒、凉都系列酒等16个品牌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皇台系列酒、莫高牌干红(白)葡萄酒、云晓牌熏醋3个品牌荣获陇货精品称号;熏醋、酒精、祖师麻膏药、亚麻纱、“权威”羊毛衫、地毯、碳酸钙等100多种产品分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 轻工、食品、纺织、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地方工业的支柱。武威金苹果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皇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武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荣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藏冶金集团、甘肃武威爱雅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银武建材集团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已形成一定的品牌规模经济优势。 水土条件区内河流广布,南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冰川,是天然的固体水库,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163亿立方米(不包括地下水重复量)。区内各类中小型水库和塘坝总库容2.35亿立方米,调蓄能力强,可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全区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2%。其中:耕地面积389万亩,经济林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49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48%,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3553万亩。土地资源未利用面积大,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46.9%,独特的光热条件和土壤特性,使节水经济型农业开发前景广阔。 文化旅游资源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自然景观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有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西夏碑;有始建于北凉时期被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建于明正统四年,号称“陇右之冠”的武威文庙;元太子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会晤的百塔寺遗址;古朴壮观的丝路名刹海藏寺;佛教胜地鸠摩罗什寺塔;历经千年的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沙井子文物遗址和古长城遗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市级文物保护点540多处。目前,馆藏文物4.7万多件,突出的代表有“一马”(马踏飞燕)、“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一堡”(瑞安堡)。同时,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景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1处,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矿产风力太阳能资源丰富武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有各类矿点100多处、30多种,探明储量的矿 种有15种,约占全省已发现矿产的23%,其中:钛铁矿、石墨矿属国内特大型矿产。石墨资源储量70.3万吨,石膏资源储量1987万吨,水泥灰岩矿区储量42944万吨,煤炭、石灰岩矿储量也相当大,极具开发潜力。 风能资源丰富,天祝县松山滩和民勤县红沙岗年有效风能贮量大,开发前景广阔。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9年,武威市发挥取之不尽的光热资源优势,引进了甘电投新应天科技有限公司太阳炉生成多晶硅和光伏发电项目,和中电投签订了100MW太阳能发电及2×1000MW火力发电项目,新能源开发势头良好。 农业资源丰厚武威是甘肃省最具优势的天然绿色食品和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端气温相对持续时间短,最适宜酿造葡萄的种植,被专家称为“中国的波尔多地区”。唐朝诗人王翰的千古绝唱“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盛赞武威葡萄酒的历史写照。农副土特产品品质优良、种类繁多。目前,80万亩加工型玉米基地、50万亩繁育制种基地、4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亩优质瓜类基地、30万亩棉花基地、15万亩啤酒大麦基地、10万亩酿造葡萄基地及微藻生产示范基地、人参果基地、畜牧业基地、花卉基地、食用菌基地、马铃薯基地、中药材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建成,形成葡萄酒、面粉、黑瓜籽、黄河蜜瓜、无公害蔬菜、淀粉系列产品和白牦牛系列产品等一批具有武威区域标志性产业品牌和地方特色的农副土特产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757.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2.06%。。 交通发达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西连新疆,自古就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战略要地,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代为商家必争之地。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兰新铁路、干武铁路、G30【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贯通全境,省道308线、211线和地方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地区。 国民经济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2.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2.4%,上半年增长14%,前三季度增长14.5%,全年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5.3%,贡献率达14.86%,拉动经济增长1.9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5.53亿元,同比增长18.6%,贡献率达54.42%,拉动经济增长7.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32亿元,同比增长12.7%,贡献率达30.72%,拉动经济增长4.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有由2010年的26.43:40.01:33.56调整为24.56:42.33:33.11。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5亿元,增长14%;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增长33%;大口径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914元,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1590万美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项目建设2011年 1-12月,全市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526项,比去年同期增加67项,其中,新开工项目401项,同比增加51项;亿元以上项目112项,同比增加48项,占项目总数的比重达2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49亿元,同比增长60.43%,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0.39亿元,同比增长48.22%。城镇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57.99亿元,同比增长67.3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83亿元,同比增长32.62%;非农户完成投资7.57亿元,同比增长12.79%。 分产业看:1-12月,城镇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38.3亿元,同比增长77.54%;第二产业完成116.9亿元,同比增长54.59%,其中:工业完成108.36亿元,同比增长54%;第三产业完成102.79亿元,同比增长80.52%。 从资金到位情况看:1-12月,城镇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筹措建设资金201.69亿元,同比增长66.14%,资金到位率78.18%。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9.8亿元,同比增长21.94%;银行贷款26.54亿元,同比增长74.38%;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116.95亿元,同比增长84.73%;其他资金18.4亿元,同比增长79.86%。国家预算内资金、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其他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19.7%、13.2%、58%和9.1%。 工业经济2011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始终保持在20%以上增长。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0.54亿元,同比增长25%。 分企业类型看: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2.98亿元,同比增长25.12%;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7.56亿元,同比增长24.7%。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8.76亿元,同比增长22.7%;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1.78亿元,同比增长27.1%,轻工业增速比重工业增速高4.4个百分点。 分重点行业看:1-12月,全市规模以上24个工业行业中,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3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22.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5.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7.07亿元,同比增长17.6%;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同比增长34.4%;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39.2%;上述六大重点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0.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38%。 农村经济2011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不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66.7万亩,比去年增加1.33万亩,同比增长0.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9.02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5.98万亩,同比下降2.6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7.68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7.31万亩,同比增长5.21%。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加,夏粮产量达30.33万吨,比去年减产5.93万吨,秋粮产量达69.57万吨,同比增加8.75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9.9万吨,比去年增加2.8万吨。 特色饮食中秋大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端出来”,这端出的就是大月饼。凉州大月饼,除了千层饼变形的色泽花纹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爷天爷大大下,月饼蒸上车轮子大,小伙子吃上把房跳塌。”大的月饼,足有十来八公斤,像小汽车轮子似的。过了八月十五日,女婿携妻带子去丈母娘家,大多左面提的大月饼,右面提的凉州酒。 面皮子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其作法是将优质面粉加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面粉中的蛋白质俗称面筋,被分离出来以后另行放置。游离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部后,将上面的清水倒去,再加入适量的食用碱,调成稀糊状,随即舀人大平底盘中,上笼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极受人们喜爱,食用者非常普遍。在凉州城里,几乎每街都有卖的,为数亦不少。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食品。 凉州还有一种“高担酿皮”,据说制作者过去在街头挑担出售,因其担子特别高而得名。高担酿皮的制作和普通酿皮稍有差异,主要是蒸制过程中不加入食碱,不提取面筋,所以,柔劲较强。另外,其成品色泽不是黄亮,而呈灰白。所用调料亦更精致而周全,有的在食用时还加入少许黄瓜丝或豆芽,因而在酿皮中独树一帜,被人们视为名品。 三套车三套车是指茯茶、行面、腊肉三样食品,它们是组合起来,捆绑在一起卖的,如三驾马车一样,缺一不可。少了一样,便不完美。 先说茯茶,一杯滚烫的茯茶,酸甜开胃,消渴解乏。这茶中有山楂、桂圆、红枣、枸杞、锁阳、葡萄干、核桃仁,经长时间的熬煮,喝前外加冰糖。茯茶的汤汁呈赭色,像红茶,像咖啡,更像葡萄酒。深沉中透出暖意,很有生气,也很诱人。尤其在哈气成霜的寒冬,有着强大的招徕性和亲和力。这茶随喝随续,任凭尽兴。 二为行面,也叫饧面。将面加水揉匀后,让其「醒」半个小时。「行」据了解与分析应是「饧」的笔误。据字典解释,「饧」有使面团发软的意思。因「饧」相对冷僻,少用。在当地「饧」某重意义上与「醒」通用。待面「醒」后,经搓揉拉,便可成型。这面条可圆可扁,圆的筷子般粗细、扁的手指般宽窄。满满的一碗面条,浇上稠稠的卤汁,这卤是勾了芡的,厚实明亮。卤中有胡萝卜丝、芹菜丝、肉丁、肉片诸等配料,可谓内容丰富。这面滑爽筋道,既耐嚼,又熬饥。 三为腊肉,这是用新鲜猪肉用老汤老卤,经文火长时焖制出来的。这肉色泽金黄,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至于腊肉分量的多少,肉块的大小厚薄,随顾客的心愿。一般腊肉随意地码放在盘中,撒上青椒丝、大葱丝、香菜丝算是点缀和调味。这种摆放不像豪华饭店那样过于严谨,讲究章法,它于随意中透出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这腊肉的口味既不齁人,也不寡淡。你可就着茶吃,也可拌在面里吃,悉听尊便。 在武威,卖三套车的均同在一处,分门别类,单一经营。三样食品同时兼营的,几乎没有。这样的好处是精力集中,精益求精。事实上三者之间也形成了唇齿相依,兴衰与共的关系。 民俗文化凉州舞狮“狮”者势也。古时候官府衙门,寺庙厅堂,富门豪宅的门楼两侧都摆放石狮以示权贵势要,舞狮也在镇宅避邪的寓意中逐渐兴起。 作为国内狮子舞先模的凉州麻狮舞在唐代最为盛行。无论是宫廷宴会还是庆功祝捷都以舞狮助兴。那首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伎》早已将精彩的凉州麻狮舞描述得酣畅淋漓。 凉州舞狮从装扮看,二人合扮为“太狮”,一人独扮属“少狮”。“狮”的制作工艺,也有独特之处--------“麻”狮子。狮 身先用野生的麻皮经手工制成“合子布”作“皮”,再根据长短需要将麻皮染成金黄色、棕色、绿色等,经精心梳理后做成很细的丝而充当“毛”,然后戳、纳、引、栽在“皮”上。舞动时毛随风动、飘流自然,尽显狮之威武之气。 表演时由多个出身于武术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练一番流传在凉州的八步转、琵琶条子、定宋大刀等独具特色的武术套路后,随着助威的鞭炮声,和着轻重不一,急缓有别的狮舞鼓点,披红挂彩的引狮人手拿绣球,翻腾跌扑,引得狮子昂首出场。只见那狮子忽而翘首仰视、张牙舞爪,忽而低头回顾、振鬃奔突,忽而回首葡匐、翻腾戏嬉。间或穿插着舐毛、动睛、擦脚、抖身、洗耳等维妙维肖的动作,或立或卧、或扑或衔,仅一个逼真可爱 的“开裆生仔”就足以引得观众拍手叫绝。 舞狮 表演绝妙惊险,除“滚木推磨”、“戏龙取水”、“燃爆喷火”、“滚绣球”外,当属“高台”狮子舞最为精彩。表演前用特制的长条板凳搭起约10米的塔状高台,舞狮者逐级而上,边上边舞,在绣球的引导下,时而纵跃、时而攀援、时而伏卧、时而翻转做出各种杂技表演中的惊险动作。尤其在塔顶更是惊险万份、扣人心弦。此时的舞人自然谨慎无比,在时缓时急的鼓声指挥下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表演,达到手、眼、脚 及身法变换的高度统一,辅以清亮的锣镲声烘托,整个场面气氛热烈,颇为壮观。若是多支舞狮队伍表演,文明的凉州舞狮 人会主动谦让,要么让阵容较小者先行表演,要么按到场顺序轮番上阵、互相喝彩。 凉州舞狮那光彩夺目的形象,镀金贴银的化妆和那雷霆万钧、翻江倒海的气势,驱瘟散疫、恭祝安康的寓意无不体现出古凉州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社火每年春节,在凉州大地上,传统的社火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庆的锣鼓,为城镇和乡村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流行于凉州的民间社火,阵容庞大,形式独特,装扮艳丽,表演精彩,引人入胜,风格鲜明,明显地保留了古典西凉乐舞的遗风。 关于社火队的形成,凉州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齐国开战,楚庄王被围困在一座城里,突围不得。其时正逢春节,楚庄王苦思突围之策,终于计上心来,装扮成“春官老爷”,随从侍卫扮成执事跟班衙役,御林军扮成鼓子匠,王后嫔妃及宫娥彩女等扮成蜡花女,武将文臣等扮成金刚或罗汉,后随各色臣民百姓,最后由御医压阵。他们打开城门,敲锣打鼓从容而出。围城敌军见此阵势,以为是天兵天将下凡,纷纷围观看热闹,不予或忘记阻拦围攻,楚庄王因此得以脱险。从此,楚庄王为纪念这次脱险,就在每年春节按照以上规矩闹起了社火,其本人也被尊奉为社火队的祖师爷。凉州民间传统社火队的结构,一般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火的前导部分。打头的是“春官老爷”,一般人都称之为“老爷”。“春官”是封建社会对礼部的别称,掌管礼仪、祭享、贡举、外交等职。闹社火一是在春天,二是文化活动,当属分内之事。“春官老爷”是社火队的总领队,担负着统领指挥整个社火队的重任。按照民间的传统习俗,“春官老爷”必须由当地辈份大且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德高望重者担任。因此,在社火队里扮演“春官老爷”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在闹社火前,社火会(民间又称元宵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推选“老爷”,然后由会长亲自将大红请帖郑重其事地送到入选人手中。入选人为表谦虚,必然略有一番推诿,而后答应下来。为了不负众望,入选“老爷”在接到请帖后还要有一番认真准备的过程。待到社火开闹时,每天早晨社火会的人要敲锣打鼓,燃放炮仗,前往请“老爷”。“老爷”装扮齐整,欣然就位,率领社火队,红红火火,走乡串户,正式开闹。每天闹完社火,社火会的人还要敲锣打鼓送“老爷”回家,“老爷”家要设宴款待。 说起“春官老爷”的打扮,还有一定的讲究。古时候,“春官老爷”的服装是朝廷命官打扮,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蟒袍,还坐一顶四人抬的官轿。清朝时候,则穿满清官员服装,坐七品官轿。民国时期,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架一付茶色墨镜,手执一把折扇或鹅毛扇。官轿前,排列着全套仪仗执事,左右护卫手执写有“回避”、“肃静”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的虎头牌。另外还有道锣、探马、报子、门子、衙役等一班人前拥后卫,俨然一派官员出巡的威仪。到后来,这些人员逐渐有所裁减,如轿子、马匹及仪仗执事等都不再出现了,但道锣、探马、报子、门子等依然如故。增加了“陪老爷”(一般由“春官老爷”的嫡亲兄弟担任)。“老爷”仍在社火队里享有绝对的权威。 第二部分是鼓乐队,一般由大锣、大铙、大钹、铰子、长号、唢呐等组成。社火队行进表演时,配以锣鼓音乐,表演的人们按锣鼓音乐的节奏扭摆踏步,左右摇晃,显得十分热闹和谐。 第三部分是天公和天母。天公天母的扮相是一对农家夫妇。天公扛着锄头,拿着木锨;天母提着蓝子,拿着笤帚。凉州民间传说天公天母是司农之神,专管人间耕作之事,象征着勤劳与智慧,他们行进之地,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公与天母的表演动作十分逼真生动,天公挥锄耕作,握锨扬场;天母撒种扫地,送茶送饭。同时二人边唱边舞,真个是“夫唱妇随”。第四部分是腰鼓队和蜡花队。腰鼓队也叫鼓子队,打鼓人被称为鼓子匠。鼓子匠一般为古代武士打扮,身穿黑色双排扣武士装,足蹬长筒靴,头戴黑色英雄巾,上扎红绒花,各背一面羊皮鼓,双手执鼓锤,边行进边打鼓表演,动作粗犷有力。鼓子队的人数一般为8至16人,有些为32人甚至更多。蜡花队的人数与鼓子匠相同,身穿彩色女袄裙,一手拿一面手锣,一手执锣锤,锣锤上系一条长长的彩绸,敲起小锣,舞姿翩翩,彩绸飘飘,十分动人。队前有傻公子和丑婆子领头表演。傻公子和丑婆子的化妆和表演都非常滑稽可笑:傻公子一脸傻相,憨态可掬;丑婆子丑态百出,令人捧腹。他们相对扭舞打浑,为社火队增添了许多“笑料”。傻公子和丑婆子的表演是整个社火队里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特别是两队或多队社火相遇时,要展开对舞,互相迎接,以示礼貌。这时,傻公子和丑婆子便使出浑身解数,傻者愈傻,丑者愈丑,将各自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赞不绝口。 第五部分是和尚队,也叫大头队。和尚队一般穿僧衣戴僧帽,也有戴面具的。金刚穿武士装,戴头盔,手拿降魔杵、钢鞭、画戟等兵器,人数一般为8至10余人。表演时,和尚模仿十八罗汉各种神态的舞蹈,金刚作武术表演。 第六部分是百色队。这是社火队里最随便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队。这一队由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各色人物组成,大部分扮成传统戏剧故事,如唐僧取经、白蛇传、桃园结义等。这一队的人数最多,大约在五六十人至七八十人乃至百人以上。表演时,百色队在紧锣密鼓声中跑大场,有四门斗敌、五典坡、六月雪、七巧会、八阵图、九穿梭、十面埋伏、八角茴香、蒜瓣子、双龙会等很多花样,使观者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第七部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这是一个贯穿全队、活跃全局的人物,即所谓的“膏药匠”。这个角色是游方郎中打扮,一手执蝇拂,一手摇串铃。他的主要职责是随时随地制止乱挤乱闹的人群,协调指挥各队表演,起着维护秩序和照料全局演出的作用。在新到一个表演场所,或在各种表演间隙中,“膏药匠”能即景生情地现编现唱“秧歌子”。“秧歌子”多为四句一首,内容大多为颂春节、贺太平、庆乔迁、祝长寿、恭喜发财等吉庆词语,但要唱得切合实际,具体生动,诙谐有趣。长于此道的人,往往妙语连珠,好曲连台,博得观众齐声喝彩。社火队中,“膏药匠”这个人物的出现,还有其讲究。据说,膏药是药物中的万应灵药,又名八面风。“膏药匠”是古代凉州民间对医生的代称。凉州王蛤蟆膏药非常有名,可能与此有关。因此,这个人物既有联络社火全局的职能,又象征着驱瘟散疫、促进健康的良好祝愿。 古都概览历史上的武威就是凉州的州府所在,曾经也叫过“西凉”、“姑臧”。前凉、后凉、北凉都在这里做过都城。 前凉:(314年-376年) 汉族 亡于前秦 武穆公(追封)张轨(255-314)在位(300-314) 昭公 张寔(271-320) 在位(317-320) 成公 张茂(271-324)在位(320-324) 文公 张骏 (307-346)在位(324-346) 恒公 张重华(327-354)在位(346-353) 哀公 张曜灵(344-355)在位(353) 威公 张祚(?-355)在位(353-355) 冲公 张玄靓(350-363)在位(355-363) 悼公 张天锡(343-403)在位(363-376) 凉王 张大豫(?-386)在位(386) 后凉:(389年-403年)氐族 亡于后秦 懿武帝 吕光337—399 隐王 吕绍399 灵帝 吕篡 399—401 后主 吕隆401—403 北凉397年-439年 汉族、匈奴 亡于北魏 凉王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健 沮渠无讳 沮渠安周 郡望 武威郡为贾姓郡望之一。 友好城市序号 城市 地区 1 鹿角 日本 2 静安区 上海市 3 南开区 天津市 4 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 5 哈密市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6 石河子市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7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内蒙古自治区 8 阿拉善右旗 内蒙古自治区 9 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自治区 10 阿拉善盟 内蒙古自治区 武威历史长河重要历史事件一、 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打败了休屠、浑邪二王,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显示武功军威,武威由此得名。 二、 建兴四年(316),西晋亡,河西进入“五凉”割据时期。时中原大乱,惟河西独安,武威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形成辉煌的“五凉文化”。 三、 唐开元二年(714),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凉州大曲》于长安,受到唐玄宗极力赞赏,西凉乐舞成为大唐国乐。 四、 1028年,宋天圣六年,党项族占领凉州,沿置西凉府。1038年,李元昊称帝,称西夏。“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凉州由西夏统治190余年。 五、 1247年,西凉王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在武威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商谈”,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六、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950年5月,设立天祝自治县,1955年7月,改称天祝藏族县,为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七、 1958年10月,红崖山水库动工修建,1997年竣工。库存总容量9930万立方米,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八、 1969年9月,雷台汉墓出土了铜奔马。1983年10月,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2002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将铜奔马复制品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九、 1986年12月8日,武威市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十、 200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消武威地区和县级武威市,设立地级武威市,8月1日,武威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仪式。 武威瑰宝述略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名胜繁多,古迹遍地。自古以来,史书说其有“兵食恒足,战守多利,斗粟尺布,人不病饥”之誉;有“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之险要和繁荣。纵观武威五千年文明史,它不仅是“山开地辟结雄州”的军事重镇,还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河西都会;不仅是“市廛人语殊方杂”的多民族聚居地,还是文人谋士冠盖荟萃之所,烈士武将耀武扬威之地。丝路漫漫,岁月悠悠。五千年的盛衰变迁给武威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众多的文化遗产向世人见证着武威上下五千年绵延更迭的民族奋斗史。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距今五千年前,武威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秦时期,武威为戎、翟、月氏、乌孙所居。秦汉之际,以大月氏为主。约在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赶走大月氏,占据了河西走廊。西汉年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了解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将河西纳入了汉朝版图。为此,汉武帝将这块显示西汉武功军威的地方命名为“武威”,那时的武威在今民勤境内,今天的武威就是那时的姑臧。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武威成了河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经过武威,大量的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如大宛的汗血马,西域的胡麻、蚕豆、核桃、苜蓿、葡萄、葱蒜等。经过武威,中原优秀的文化成果又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为各国所融汇吸收,如天文学、医药学、文学、音乐和绘画艺术等。史书上说,“(时)姑臧(武威)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其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又说武威“汉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俗,贤于内郡。”武威,成了河西走廊的第一个交通重镇和商品集散之地。 三国,凉州统领五郡。十六国时期,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氐族吕光建立的后凉、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都先后建都武威,加上汉族李暠建立的西凉,武威从此冠上了“五凉古都”的美誉。在五凉的140多年间,中原大乱,凉州独安,于是有了士大夫中“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之说,于是“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中原人才来凉州避难,也为五凉效力,因而凉州人才济济,文化勃兴,胸襟开阔,兼收并蓄,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孕育出了像著名诗人阴铿这样的杰出人才,以至于杜甫评价李白之诗时还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隋唐时期,河西进入了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又一历史阶段。隋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巡来到焉支山,时“高昌、伊吾西蕃胡二十七国,竭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声喧噪。复令武威、张掖仕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这是一次国力和经济的大检阅,同时也反映了凉州的兴盛。唐时的凉州很大气,透过“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吟唱,可见史不绝书的武威城在唐时有多么的繁华,以至于500年后的大诗人陆游也为之神往,吟出了“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的清词丽句。《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士沃物繁,而人富其地。”大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经路过武威时,用“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描述边城凉州的繁华风貌。唐初,武威是唐朝统治河西乃至整个西域的基地,后期又是河西节度使驻地。 宋朝的凉州,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国的辅郡。《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上说:“武威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说明西夏的武威在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 公元1206年,蒙古族部落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在斡滩河即位为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入西夏境内。7月,攻陷西凉府,凉州遂为元朝所统治,元封凉州的只必贴木儿为永昌王,降西凉府为州,在今凉州区永昌镇设永昌路。其时,西藏佛教领袖萨班应元太子阔端之邀来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凉州会谈,结束了西藏几百年的混乱局面,促进了民族团结,实现了祖国统一。 明洪武五年(1327),宋国公冯胜定河西,武威为明所有。为了抗击残元势力,宋朝大修武威城,使武威成了长安以西的第一名城和河西走廊的“金城汤池”。明废永昌路,设凉州卫,在河西实行军屯和民屯,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茶马互市,兴办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武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消灭了李自成农民军在河西的贺锦部,占领了河西。同治之前,武威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可谓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著名史学家张澍使是武威籍嘉庆翰林,他一生著作等身,内容涉及史学、金石学、姓氏学、敦煌学等领域,而“姓氏五书”尤为绝学。还有并称为武威四大名家的张美如、赵永章、陈之墉和牛鉴,他们为武威争了光,添了彩。清末至民国年间,武威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武威行政公署下辖武威县、古浪县、民勤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1986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2001年8月,武威地区撤建为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撤建为凉州区。 波澜起伏的武威史,孕育了瑰丽多彩的珍贵文物。截至目前,武威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有馆藏文物4万多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16件;有古籍图书24193册,其它文物14000多件。它们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时代,以不同的形态见证着历史,显示着文化。 ——遗址墓葬遍布全市。突出的有武威皇娘娘台遗址、长城遗址、百塔寺遗址和磨嘴子墓群、旱滩坡墓群、南营青嘴湾吐谷浑墓群、西郊西夏墓群和五坝山墓群等。 ——古建筑蜚声中外。有陇右梵宫之冠——海藏寺,有陇右学宫之冠——文庙,有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有罗什卓锡处——鸠摩罗什寺,有开创凉州模式的“石窟之祖”——天梯山石窟,有“灵瑞”数起的前凉张氏宫殿遗址——大云寺,有民勤圣容寺,古浪财神阁,有天祝天堂寺、华藏寺等。 ——金石遗存不可多得。这里有闻名全国的西夏碑,有汉蒙文合璧的西宁王碑和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有前秦宋华墓表等众多珍贵的碑刻。 ——书画艺术珍品璀璨夺目。突出的有汉唐木雕、汉墓壁画、明清大家书画墨宝、民间水陆画等。 此外,武威还有众多的简牍、瓷器、兵器、金器等珍奇瑰宝。 逝者不可复,知者犹可追。现存的珍贵历史遗产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神奇地域的伟大历史;不可知的历史遗产激励着今人探幽历史,打捞历史;潜在的历史遗产敦促着人们更好地去书写历史,创造历史!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