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南镇 |
释义 | 凉州区武南镇位于武威(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中心市区东南10公里,是甘肃省人口大镇、交通重镇、经济强镇、财政富镇。 城镇概况武南镇设立于1984年,是甘肃省最早的建制镇之一,是武威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武南镇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武南镇三马路被列入首批全国“青年文明一条街”,2005年武南镇被国家发改委定为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镇,2006年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武南镇地处东经102°30'-102°45,北纬37°50'-37°40'之间,海拨高度1600米,年平均气温6.7℃,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968小时,属河西走廊冷温干旱气候。兰新铁路、干武铁路交汇于城区,镇区内的武威南火车站是兰州以西最大的货运中心和国际列车编组站,国道312线和武黄公路从镇区南北并行横穿全境,武(威)武(南)一级公路又将武威城区、城东工业区、武南工业小区、武南镇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全市的经济开发带。镇域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规划面积17.6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725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亩。武南镇总人口57610人,其中城市人口9285户30138人,农业人口6695户27472人,城市化水平达52.9%。有中央、省、市、区驻镇单位86家,乡镇企业1417个,其中工业企业49家。暂住人口常年保持在3500人,流动人口达5000人。镇区内公安、法庭、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机构健全,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学校、医院、商饮、娱乐、法律、家政、住宿、体育馆场等服务功能齐全。有供水场(站)2个,日供水能力达20000吨,且配有日处理污水1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个。 行政区划截止2011年10月,武南镇辖1个街道5个社区,17个行政村,即张林、百塔、上中畦、下中畦、鲁子沟、小东河、唐新庄、柏树庄、范家寨、花盛、青石、元湖、大河、马行河、宋府、西寨、武南村,下设136个村民小组,辖31个居民委员会,17 个村民委员会。 城镇现状兰州军区某部坦克修理营驻该镇。辖区内的凉州白塔寺是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为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该镇的武威铁路中学是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甘肃乃至全国唯一一所地处乡镇的省示范高中。兰州铁路局武威铁路办事处驻该镇,武威南火车站是铁路系统部令47个编组站之一。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开通,武威南车站已成为兰州以西最大的国际列车编组站和物资集散地,是西北铁路的重要铁路枢纽。 武南镇连续多年被省评为"文明镇"、"十强乡镇"、"全省乡镇财政第一强",并被国家民政部树为"双文明镇"、"全优乡镇"。 近年来,武南镇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条主线,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镇GDP达8.12亿元,经济总量达18.59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7.49亿元,财政收入达228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00元。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2.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4.14亿元,财政收入达5280万元,名列全区乡镇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73元。 武南镇是伴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交通运输集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进行大规模建设,工厂、医院、机关、学校、法院、商场、文化宫、电影院、体育馆,由于其在整个国民生活中不可忽略的地位与雄厚无比的经济实力,更产生了富态与繁盛,这与其长期作为铁路职工的生活基地是分不开的,依铁路走向,东西之间形成长达三公里的小镇,主街道由一条扩张成两条,两条扩张成三条,四条,到今天的五条,至盛时期常住城市人口多达6万。武威铁路分局是全国设在镇上的两个铁路分局之一,武威铁路中学是甘肃省乃至全国唯一一所地处乡镇的省示范高中。 2005年3月18日,兰州铁路局正式撤销下设的兰州、武威和银川3个铁路分局,铁路医院、铁路学校这些社会肌体不可或缺的要素,最先随着铁路的改变而剥离整个体系,交付地方政府;随后武威南火车站不再作为客运中转枢纽,过客稀少,随客流而生的饭馆食堂最先凋敝萧条;最后武威铁路分局的撤并与人员搬迁,完成对武南镇镇繁华的致命一击,无数小区人去楼空。 2011年,11月18日,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武威南煤炭集疏运中心项目在武南镇鲁子沟村举行奠基仪式。项目投资106亿元,是武威实施的第一个投资上百亿的项目,对武威市项目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不但是国家煤炭战略储备中心,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旱地煤码头和西北煤炭交易中心。项目将依托武威交通枢纽功能,形成集煤炭接卸、储存、加工、配煤和装车外运于一体的区域性煤炭集散地、加工中心和转运节点。 该项目占地约12000亩,建成后规模与目前武南镇城市面积相当,武威南煤炭集疏运中心项目,将建成工业、商务、物流、生活四个区域,包括铁路专运线、铁路快速装车系统、汽车运输装车系统、智能数字化储配煤中心、洁净煤加工中心、煤矸石综合利用等子项目。项目将依托武威交通枢纽功能,形成集煤炭接卸、储存、加工、配煤和装车外运于一体的区域性煤炭集散地、加工中心和转运节点。初期目标储煤能力200万吨,洗煤能力300万吨,年通过能力2000万吨;中期储煤规模500万吨,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远期储煤规模与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基地的要求相匹配,年通过能力达1亿吨以上;中、远期洗煤、配煤等加工能力,根据市场需求相应扩建。项目最终总投资约106亿元。其中,初期投资42.70亿元,中期投资35.80亿元,远期投资27.50亿元。 随着武威南煤炭集疏运中心的逐步建成,武南镇大沙河煤化工工业园区也在逐步规划之中,目前已有山煤集团、酒钢集团、内蒙古太西煤业等多家企业入驻。 经济状况武南工业区状况武南工业区位于武威市武南城区西部,是武威城市四大工业区之一,西侧隔城市生态防护绿带与城东生态工业区相连,东侧为武南城区,北接武黄公路,南连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南部约2 公里处为312 国道。工业区处于武威市区与武南城区的发展轴线上,对外交通主要有工业区南部的武南西路、中部的武威-武南一级公路、北部的武黄公路。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工业区规划用地面积 885.88 公顷,工业区现状用地构成为:村民住宅用地39.79 公顷,工业用地85.32公顷(工业企业主要以二类工业为主),仓储用地12.03 公顷,市政设施用地3.60 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2.35 公顷,教育用地1.61 公顷,特殊用地29.17 公顷,水域及其他用地712.55 公顷。工 业区规划范围内现有村民小组13 个,包括花盛村一组、十一组,青石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范家寨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居住村民约2659 人。兰新铁路、武南火车站与编组站位于工业区南侧,330kv 高压线在园区北部东西向穿过,3 条110kv 高压线从分别从工业区南部与中部东西向穿过,2 条大区域光纤从工业区北部东西向穿过。武黄公路从园区北部东西向通过,工业区内道路已具方格路网格局雏形。现状工业区供电由武威电网的化工变电站供给,化工变电站共出线4 条10kv 电力线路,主要沿工业区内道路敷设,主变容量8000KVA,现状用电最高负荷2500 KVA,最低负荷1000 KVA,供电负荷尚有大的发展空间;武南镇区的水厂位于工业区内,给水管网基本覆盖现有工业企业;武南污水厂亦位于工业区内,设计污水日处理量5000 立方米。工业区内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并随着项目的建设将不断完善和延伸。 区内知名企业有甘肃吉祥铝型材有限责任公司、福海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新达园钉有限责任公司、武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武南预制构件厂、世隆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德农种业公司、武威市粮隆工贸有限公司麦芽厂、金穗麦芽厂、金业麦芽有限责任公司、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祁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武丰油白菜脱水厂、武南中之轧钢厂、永鑫钢板改制有限责任公司、华源肥业有限责任公司、华艺纸箱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武威橡胶制品厂、武威飞天塑胶厂、奥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金西北种业、甘鑫种业、凉州麦芽厂、张义皮革厂、益民食品厂、天祥肉类加工厂等。 武南工业区处于武南城市生活区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故规划设置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无污染轻污染工业。在工业区用地范围内,地块规模划分灵活,大致分成大、小两个层次,大规模用地可适应大项目投资需求,而小规模用地可适应于相关中小项目(如相关加工工业项目)投资需求,用地划分具有适应性和连续性。 农村状况农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着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日光温室、规模养殖、食用菌栽培、制种、加工型马铃薯等产业。止2007年底,建成日光温室695座1008亩,优质瓜菜栽培面积达16024亩;建成规模养殖村5个,规模养殖组33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2061户;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78万袋5200㎡;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4.5万亩。与此同时,狠抓了农业科技服务及农业产业化的培育、扶持,成立农业产业化专业协会2个,成立了武南镇农业智能化信息中心,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武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总投资4343万元,配套建设元湖、马行河、宋府等9个村组的3.17万亩农田渠路林田;元湖、宋府、西寨、百塔村4条全长21.5公里的通村公路,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建设项目、危房改建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加快了该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了全镇和谐稳定发展。 城镇状况在城镇建设方面,按照《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武南的城市定位(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工业基地、旅游城市)及城市规划分区(东部为商贸区、南部为铁路发展区、西部为工业区、中北部为行政中心和住宅区),严格规划管理,并将城市建设项目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个大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切实加大建设力度。自1997年以来,全镇累计完成各类城市建设项目156个,完成投资3.2亿元,仅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达1.2亿元。截止2007年底,镇区共建成道路24条16公里,硬化率达95%,人均硬化面积7.8平方米;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8%,人均绿化面积7.7平方米;架设路灯238盏,安装交通标志牌16个;建成供水厂2处,铺设供水主管15.8公里,全镇城乡供水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已形成完善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为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排污主管道13.6公里;建成集中供热站3个,供热面积达90万平方米;建成供变电所3个,供电能力达4万KVA;建成集贸市场2个,现代化体育馆1个。共有医院4所,各类学校26所,金融保险机构7家,通讯企业4家。小城镇服务功能更趋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镇区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资创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全镇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全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6%,广泛开展了"平安武南"及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和六进社区、廉政教育进社区等活动,全镇已创建国家级文明社区示范点1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区级文明单位20个,文明村16个,星级文明户9517户,诚信家庭916户。同时,教育、人武、统计、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得到省、市、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 重大项目建设境内的武威南编组站是兰州以西最大的国际列车编组站和物资集散地,是西北铁路的重要铁路枢纽干(塘)武(武威南)线终点与兰新线衔接的车站,1960年2月开始组建,196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为三等站,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技术性质为区段站。1980年1月升为二等站,技术性质为辅助编组站,1992年1月升为一等站,技术性质为编组站,是全路46个主要编组站之一。武威南车站布置形式为单向纵列式二级四场,设简易驼峰1座,长170米简易货物装卸线1条。随着兰新复线开通和宝中线建成,武威南车站站场改造1995年6月完成。站型由一级三场改造为二级四场,有44股股道。调车场采用减速器加减速顶的点连式调速制动、半自动控制。货场有东西两个货物。西货场有专用线、东货场有两条货物线,总有效长700米,一座货物站台,长210米,宽11米,可同时容纳14辆货车进行装卸作业。到达场、出发场为6502型电气集中,编组场头部为7024驼峰电气集中,采用驼峰溜放自动控制系统,同时使用雷达测速、音频测长等现代设备。1995年日均办理辆数为4645辆,日高峰达5538辆。 铁道部规划在武威南建设的煤炭集疏运中心,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批复了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在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同时,深入研究确定新疆煤炭集疏运工程方案并适时建设。对既有兰新铁路进行全面改造,逐步开行万吨和2万吨列车在武威设置万吨和2万吨列车解编系统,使万吨和2万吨列车在煤炭装车站组织整列,经既有兰新铁路至武威后拆解,通过兰武、兰渝、干武、宝中、陇海铁路等至川渝和中南地区,目前武威南煤炭集疏运中心正处于规划选址阶段,建成后将为武威南及整个河西地区能源化工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位于该镇的武南警犬基地是西北地区惟一的警犬基地,基地自1991年成立以来,共为西北五省区输出警犬千余条,开办刑侦犬、护卫犬培训班8期,为外地培训训导员200余人,携犬参与各类案件700余件,追回赃物折合人民币6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00多名, 使辖区货盗案件大幅下降,为稳定社会治安、保护铁路运输物资安全和震慑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西区域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是我省河西区域首家批准建设的较具规模的集粮食购销、储存、中转、批发、交易、拍卖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该项目依托武威南粮油储备库有限公司建设,,将成为我省河西区域功能最全、交易量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粮食物流中心。设项目由武威南粮油储备库申请承建,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批复立项,总投资2287.95万元,主要包括1万吨储备油罐与2万吨立筒仓及附属设施。河西区域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是省发改委、省粮食局规划的我省三大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之一,是我省河西区域首家批准建设的较具规模的集粮食购销、储存、中转、批发、交易、拍卖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该项目依托甘肃省武威南粮油储备库有限公司建设,建成后年经营量将超过150万吨。 武南高速公路立交桥商务港建设项目,总投资85877.84万元。建成运营后,可实现年经营收入21000万元,利税2280万元。武南镇是武威市区的东出入口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项目拟建地武威工业园区交通便利,水、电、通讯设施齐全,建厂条件优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武威市商贸市场发展迅速,形成了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和农副产品三大专业市场群,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已成为武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武威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兰新铁路、干武铁路和312国道贯穿全境,武威南火车站是西部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是兰州以西最大的国际列车编组站和物资集散地,完全能够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商务港发展。 全国第一条高原沙漠电气化铁路——兰新铁路武嘉段(武威南-嘉峪关)。2005年,经过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2000多名干部职工10个月的艰苦奋战,率先完成了该段电气化改造提速工程的施工任务。兰新铁路武威南至嘉峪关段,虽几经扩能改造,但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经济迅猛增长需求。2004年9月6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强音,兰新铁路武嘉段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铁道部将最艰巨区段的施工任务交给了曾在兰青、天兰、兰新等铁路提速工程建设中屡建功勋的中铁二十一局。武(威南)嘉(峪关)段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全长467.2公里,它的建成对于提高客货运输能力和质量,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物资交流及沿线国民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中铁二十一局承担着提速项目土建二标马莲井至东乐、新华庄至酒泉提速工程13个站场改造,低电压电力工程,机务、车辆、给排水、环保、水保以及附属工程;电气化改造工程许三湾至嘉峪关约110公里的通信、信号、电气化工程等施工任务。兰新铁路嘉峪关至武威南间每日开行的50列东进货物列车,已由原来的每列3080吨提高到3300吨。据兰州铁路局测算,嘉峪关至武威南铁路实施提吨后,每日50列东进列车可增加运力1.1万吨,相当于增开了4列货物列车和6台内燃机车。 大量物资西出东进,将使河西走廊更加繁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