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释义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亿万年前,武陵源是一片汪洋大海,大自然不停地搬运、雕琢,变幻出今日武陵源砂岩峰林峡谷的地貌。这里遍地奇花异草,苍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异石,突兀耸立;溪绕云谷,绝壁生烟。武陵源的自然价值和浓郁的原始野性,将人们征服。武陵源以“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 中文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外文名:WLYFJMSQ 申遗:世界自然遗产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WLYFJMSQ)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 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 无论是在黄石寨揽胜、金鞭溪探幽,还是在神堂湾历险、十里画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观云、砂刀沟赏景,都令人有美不胜收的陶醉,发出如诗如画的赞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境内,连绵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概 况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实在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呀。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 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国内外罕见,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000多座,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 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两岸峡谷对峙,山水倒映溪间,别具风味。 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黄龙洞”。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武陵源最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自然遗产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武陵源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本区基底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内外地质重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奇特多姿的地貌景观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体完美元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余米。具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极薄层云母粉砂岩或页岩,这一层组结构有利于自然造型雕塑,增强形象感。岩层裸露于向斜轮廓产状平缓(5°~8°,局部最大达20°),增加了岩石的稳定性,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决条件。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显示等距性特点,间距一般15至20余米,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峰林地貌形态和幽深峡谷提供了条件。 基于上述因素,加之在区域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抬升、倾斜,流水侵蚀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峰林,显示出高峻、顶平、壁陡等特点。 构造溶蚀地貌: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窝、溶斗、溶沟、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洼地、石膜、漏斗、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山东南缘,总数达数十个。以黄龙洞最为典型,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见及三亚类:碎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鲤鱼脊Ⅴ谷中山地貌,分布于湖坪、石家峪、黄家坪等地;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于中山外缘,山坡较缓,河谷呈开阔的Ⅴ型。 河谷侵蚀堆积地貌:本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10米;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4~5平方千米。 完整的生态系统武陵源位于西部高原亚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边缘,东北接湖北,西部直达神农架等地,西南联于黔东梵净山。各地生物相互渗透,物种丰富,特别是这里地形复杂,坡陡沟深,加上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森林发育茂盛,给众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加之武陵源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受人为干扰较少,从而保存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我国众多子遗植物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区。据考证,干百年来武陵源从未发生过较大的气候异常、水土流失、岩体崩塌或森林病虫害大发生等现象,证明武陵源保持了一个结构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 武陵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众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态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誉。 古树是自然遗产中的“活文物”。武陵源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点。神堂湾、黑枞脑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森林。张家界村一株银杏古树高达44米,胸径为1.59米,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生长于腰子寨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木。这些植物种质资源,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它们的生存环境、林相结构及其保护、保存等都是重大的研究课题。 宝贵的野生珍稀动物:武陵源在动物地理分布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位于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东区部丘陵平原亚区的交界线边缘。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丰富,经过长期的侵蚀风化,石英砂岩构成巨大的奇峰异石,坡陡沟深,加之森林茂密,给动物生活、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经初步调查,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武陵源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为300只以上。当地人叫做“娃娃鱼”的大鳃,则遍见于溪流、泉、潭中。研究动物生态在武陵源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对于保护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珍奇的地质遗迹景观武陵源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层中砂纹和跳鱼潭边岩画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不仅可供参观,而且是研究古环境和海陆变迁的证据。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龟背花纹,故称“龟纹石”,是雕塑各种工艺品的上好材料。 多姿多彩的气候景观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阴、晴、朝、暮,气候万千。云雾是武陵源最多见的气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五种形态。雨后初霁,先是膘胧大雾,继而化为白云,缥缈沉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如蓬莱仙岛,玉宇琼楼,置身其间,飘飘欲仙,有时云海涨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滚直泻,化为云瀑,蔚为壮观。(文字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景区简介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 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距张家界市城区36公里。焦柳铁路线上的张家界火车站连接全国各地,张家界机场已开通香港、澳门、北京、大连、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青岛、福州、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南京等 20 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航线,长沙至张家界高速公路、省道S304、省道S305、省道S306均可通达景区,形成了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属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自然风景区,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369平方公里。武陵源在历史上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1988 年,国务院确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批准设立武陵源区县级行政区。是国家旅游局推荐的精品旅游景点。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国内外均属罕见,素有“奇峰三千”之称。在217.2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中,有石英砂岩山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每当雨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 武陵源水绕山转,素有“秀水八百”之称。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两岸峰林对峙,倒映溪间,别具风味。 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现已探明的大小溶洞40余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东南亚岩溶景观的缩影。 武陵源有珍奇的地质遗迹景观。包容了砂岩峰林、方山台原、天桥石门、岩溶峡谷、岩溶洞穴、沉积构造、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等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地貌景观,包存几乎没被扰动的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评价,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与石林地貌、丹霞地貌以及美国的丹佛地貌相比,其景观、特色更胜一筹,是世界上极其特殊的、珍贵的地质遗迹景观。 武陵源有十分丰富植物资源。境内森林覆盖率已达74.75%,并保存着两处原始次森林,为我国重要的古老孑遗生物的生长地区。境内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首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种子植物有珙桐等35种。在众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态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美誉。 武陵源有宝贵的野生珍稀动物。经调查,境内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武陵源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为300只以上。当地人叫做“娃娃鱼”的大鲵,则遍布于溪沟、泉眼和深潭之中。 武陵源有多姿多彩的气象景观。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阴、晴、朝、暮,气象万千。云雾是武陵源最多见的气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五种形态。雨后初霁,先是膘胧大雾,继而化为白云,缥缈沉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如蓬莱仙岛、玉宇琼楼,置身其间,飘飘欲仙,有时云海涨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滚直泻,化为云瀑,蔚为壮观。 旅游资源武陵源有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奥”为主要风景特色。景区内有石峰 3103 座,形态万千,如刀削斧劈,有 长达 2000 米以上的沟谷 32 条,总长 85 公里, 有大小溪流 800 多条,清澈明静,纤尘不染。有中国最典型的巨大溶洞,现已探明大溶洞、落水洞 40 个,最著名的黄龙洞为整个东南亚地区岩溶景观的缩影。境内森林覆盖率为74.75% ,保存着两处原始次森林,为我国重要的古老孑遗生物的生长地区。有高等植物 3000 余种,木本植物比整个欧洲拥有的树木种类还多一倍以上。首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种子植物有 35 种。药用植物有天麻、杜仲、黄连、芍药、党参等700多种。有华南虎、云豹、猕猴、大鲵、灵猫等难以尽数的野生动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0种之多。这里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深厚,有原始粗犷的茅古斯,热情奔放的摆手舞,优美奇特的哭嫁歌,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精巧细致的土家织锦,神秘莫测的巫术和硬气功无不令人称奇。 景区现状1989 年建区以来,武陵源区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开辟景点 300 多处,修建高标准游道 11 条 100 多公里。程控、微波通信随时可直拨世界各地。旅游接待床位达 3 万多张,星级宾馆 30 多家。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天子山、黄狮寨两条索道和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水绕四门观光电梯。景区管理日趋规范,综合治理成绩显著,社会秩序良好,景区安全、卫生、文明、有序。 打造索溪河休闲新亮点“白天登山看景感受自然之美、夜晚休憩漫步享受天伦之乐”。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依靠无与伦与的自然风景吸引游客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了一批旅游休闲项目,深受游客欢迎。武陵源索溪河便是其中之一。 索溪,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母亲河,它犹如一条美丽的飘带,把武陵源城区和天子山、宝峰湖、黄龙洞等著名景区紧紧连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曾以其原始、淳朴、清澈、娟秀的风貌吸引了海内外游客。著名女诗人苏叶更是写下了“来生甘作石、嫁与索溪水”的绝美诗句。 为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水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将索溪河打造为游人观景休闲新亮点,武陵源区委、区政府根据“山上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山下建设未来文化遗产”的双遗产战略,按照“美化生态、统一管理、合理整治、永续利用”的原则,严格加强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与管理,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制定了索水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狠抓了污染治理,投资8000多万元对索溪河进行综合整治、清污除障、疏通河道、美化绿化,投资6000多万元在索水源头和下游兴建并投入运营了两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经管网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各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环境执法,坚决杜绝乱排偷排行为,全面组织开展了“禁磷”行动。 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力地保护和改善了核心景区及城区的水体环境质量。与此同时,该区积极组织实施了“显山露水、拆围透绿”,工程,对索溪河沿线有碍观瞻的建筑物进行了拆除,一个植物种类多、生态环境好、休闲品位高、娱乐功能全的城市植物公园即将成为海内外游客和当地居民休憩、纳凉的新场所。 如今,美丽、灵动的索溪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人们或是水中玩耍、打闹,或是激流而下,或是垂柳下漫步,一派休闲自得,好不惬意。 主要景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又名青岩山,面积一百三十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它地处武陵山中。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石峰2000多座,形态各异,树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8%,四周山地环抱,坡陡沟深,气候暖湿,区内景点众多,尤以黄狮寨、砂刀沟、金鞭岩、金鞭溪等最为著名。有黄狮寨、金鞭溪、腰子寨、琵琶溪、砂刀沟、后花园、朝天观七条主要旅游线。 天子山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位于武陵源北,与张家界、索溪峪山水相依,总面积67平方公里。天子山海拔高1262.5米(昆仑峰),最低534米,环山游览线有40余公里。天子山风景区因南宋末年土家族领袖向王(名大坤)自称天子而得名。区内许多景点也都与此有关,如天子洲、宝剑峰、龙椅岩等。 杨家界风景区1992年在张家界西北角发现新的景区杨家界。这一新景区总面积3400公顷。相传,北宋杨家将围剿向王天子曾在天子山安营扎寨。后因战争旷日持久,杨家便在此地繁衍后代,使这里成了“杨家界”。如今,杨家界还保存有《杨氏族谱》和明清时代的杨家祖墓,有“六郎湾”、“七郎湾”、“宗保湾”、“天波府”等地名。 索溪峪风景区索溪峪自然风景区内有2000多座山峰,还有19道沟壑和6条溪流。主要景点有十里画廊、鸳鸯瀑、南天门、黄龙洞等。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