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 |
释义 |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前身为基础科学部,1999年建院。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育人为先,质量为本,勤奋踏实搞建设,积极进取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学科建设的龙头,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现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和工程力学系。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物理和工程力学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和共建的材料物理化学四个硕士点;另有4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获准立项建设。 简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准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专著与教材10部,现承担省级教改课题5项,获省部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现有教师129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4%;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6人,副教授47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6人,楚天学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省政府津贴1人。在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中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有10余人。 学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自然科学奖3项;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承担省基金项目10余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近三年来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 学院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奖13项;参加英语竞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7项;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获省三等奖2项。 办学与建院以来,学院已形成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师资班、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的系统培养体系,现各类在校生1115人。学院至今已培养了1000余名理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学院校友中,已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和企业家,有国际知名数学家张高勇教授、周家足教授,有武汉市政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谢先启教授,有深圳先科集团黎荣泽总经理,还有10余人担任企业经理等职务。 学院同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8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定期与国外一些知名大学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学习活动。学院曾两次成功主办“凸体理论及其相关课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参会的国外大学达10余所。同时,学院与国内60多所高校的理学院建立了密切交流合作关系。 专业介绍信息与计算科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计算方法、数据结构、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组织原理、信息工程概论、信息处理中的数学基础、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算法分析与设计、运筹与优化、计量经济学、数学软件及其应用等。 材料物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远大理想和良好思想品德,具有较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掌握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和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的基本方法,能在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教育、工业、事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从事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性能检测、技术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物理、理论物理(Ⅰ、Ⅱ)、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合成与制备、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材料物理专业实验等。 工程力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与计算机实践能力,能在与各种力学相关的工程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爆炸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软件应用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