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释义

白鱀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长江女神”。1996年12月,中国第一个以水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基金会——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

基金会的使命

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多种形式从社会上募集资金,支持长江豚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发展历程

1996年初,当时的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同志在视察武汉白鱀豚馆时提议,为了给白鱀豚和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经费补充来源,最好能够成立一个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不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向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提出成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的申请。

1996年9月,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武汉市分行以“武银非银[1996]60号”文,批复同意成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同年12月,武汉市民政局以“武民政[1996]199号”文批准成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并登记注册。

1996年12月25日,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楼举行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成立新闻发布会。

1997年1月25日,在武汉杂技厅举行的白鱀豚保护专场晚会上正式向社会宣布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主管单位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办公地点设在水生所白鱀豚馆内。基金会成立之初,基金会筹备组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章程(草案)》,并确定了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该名单得到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中科院水生所的同意。《章程(草案)》对基金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以及组织和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和负责人主要由水生所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人兼任,刘建康院士被邀请担任理事长。理事会还邀请了部分知名人士担任名誉理事长、名誉理事和科学委员会委员。1997年,基金会通过了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的现场稽核和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的财务审查。

1999年4月,湖北省民政厅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湖北省清理整顿社会团体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对我会进行了严格审查,并以“鄂民社发[1999]5号”文同意我会予以保留,并完成了重新注册和登记工作(登记证书号:鄂社证字第598号)。

1999年4月,由理事长建议,经主管单位同意和民政厅社团处批准,基金会法人代表由副理事长王丁担任。

2001年,基金会通过了省民政厅社团处年检,并按《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重新拟定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章程(草案)》。2002年9月,基金会理事会在白鱀豚馆召开会议,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并选举了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会议还通过了《基金会章程》。

2005年基金会通过了湖北省民政厅的“换证审查”,换发了新的《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鄂基证字第14号),并按照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拟定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章程》(草案)。

机构组织

成员名单

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名誉理事长:陈宜瑜、韩南鹏

理事长:刘建康

副理事长:侯汉屏、朱作言、刘永定、王 丁

理事:姜立斌、刘惠芬、祝希汉、刘仁俊、张卫、陈平平、唐辉远、张先锋、赵庆中、崛由纪子 ( Yukiko Hori)

秘书长(兼):张先锋

副秘书长(兼):刘惠芬、赵庆中

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名誉理事长:陈宜瑜、王少阶、袁善腊、刘建康

理事长:王 丁

副理事长:俞毓林、桂建芳、张先锋

理事:陈平平、聂 品、吴好平、刘能玉、段子渊、陈毅德、胡征宇、王利民、陈毅峰、岳 梅、张先锋、赵庆中、

陈道权、王克雄、崛由纪子 ( Yukiko Hori)

监事:张猛

秘书长(兼):张先锋

副秘书长(兼):岳 梅、赵庆中、王克雄

保护对象

白暨豚

(bái jì tún),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暨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暨豚科。 鲸目白暨豚科白暨豚属的唯一种。

保护价值

白鳍豚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它对仿生学、生理学、动物学和军事科学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种群现状

根据化石记载,白暨豚于2500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长江。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尔雅》中,亦有对白暨豚的描述,视之为江神。白暨豚曾广泛存在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及鄱阳湖湖区,在长江中的分布最远至三峡地区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至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都曾有发现。估计历史上曾经有5000头之多。

身体结构

白暨豚的大脑表面积要比海豚的大,大脑的重量约占总体量的0.5,其中平均一只重95千克的雄豚,大脑重470克。这等重量已接近大猩猩与黑猩猩的大脑重量,甚至某些学者认为白暨豚比长臂猿和黑猩猩更聪明。

繁殖习性

每年的冬末春初是白暨豚的交配期,母豚妊娠期长达1年左右,因此产仔大多在来年的春季。出生后的小白暨豚靠母亲的乳汁喂养,直到五六岁才算成熟;一般寿命30年。

其他珍稀水生动物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种鲸类品种之一;为统一起见,各地学者都称它们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学名为sousa chinensis,而「中华白海豚」只是香港及中国居民给它们的本地称号。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杀人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以及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能够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素有“长江里的大熊猫”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也有部分专家认为,产于珠江口和厦门水域的白海豚,背鳍基部并无隆起,也不驼背,应废弃使用印度太平洋驼背海豚或太平洋驼海豚等名称。

扬子鳄或称作鼍,学名alligat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黑领噪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国内为华中及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留鸟。

它全长约29cm。体色与小黑领噪鹛类似,区别在于体形稍大,并且眼先为棕色,耳羽白 色杂发黑纹,且下缘为黑色并延伸到嘴基。栖息在低山的茂密灌丛间,常与其他噪鹛尤其是小黑领噪鹛混群,在枝杈间跳跃同时振翅展尾,不断鸣叫。取食昆虫、种子、果实。营巢杯状巢于距地面不高的灌丛间,卵蓝绿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