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锋 |
释义 | 现代人名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武锋(1978-),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担任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先后在《江苏社会科学》、《江淮论坛》、《孔子研究》、《安徽史学》、《宗教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有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参编著作两部,主持省级课题一项。 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武 锋,男,江苏沭阳人,1963年5月生,汉族。1996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现任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从事水利量测专用仪器仪表研制开发,水利自动化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研究工作。1997年《淮河防洪模型自动控制与检测系统》获水利部淮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荣记水利厅个人二等功,2002年《大型河工模型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8年《水力模型差动式尾门及控制技术》获实用新型专利。 先后发表《基准源的温漂及其抑制方法浅析》、《多路转换器及其在微机化仪表中的应用》、《运算放大器式有源电桥浅析》、《淮河防洪模型闸门与口门控制技术》、《一种低成本单片机智能测速仪的研制》、《新型流速传感器极其流速数据采集系统》、《华阳闸远程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水沙分离式自动加沙控制系统的研制》等论文四十多篇。获安徽省科技论文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多项。 出版《PIC系列单片机的开发应用技术》、《PIC系列单片机的开发应用实战》、《PIC单片机C语言开发入门》等专著3部,其中《PIC系列单片机的开发应用技术》已经连续五次印刷发行。 古代同名典籍《武锋》《武锋》是古代军事著作《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记录在“犬韬篇”——论军队的指挥训练。本篇着重论述了战场上最有利于打击敌人的十四种战机。首先强调了用兵作战,“必有武车骁骑、驰阵选锋”。接着详细论述了十四种可以利用的战机:“敌人新集”、“人马未食”、“天时不顺”、“地形未得”、“疲劳”、“不戒”、“将离士卒”、“奔走”、“不暇”、“乱行”、“心怖”、“涉长路”、“济水”、“阻难狭路”,并指出抓住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即可取得作战的胜利。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译文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重要原则,就是必须有强大的战车和骁勇的骑兵,能够冲锋陷阵的突击部队,发现敌人有可乘之机就发起攻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时机可以发起攻击呢?” 太公答道:“要攻击敌人,应当详细察明不利于敌人的十四种情况。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就可以发起攻击,敌人必定会被打败。” 武王问:“你可以把这十四种对敌不利的情况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答道:“敌人刚集结而立足未稳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人马没有进食而饥饿时可以发起攻击,天候季节对敌人不利时可以发起攻击,地形对敌人不利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仓促奔走赶路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没有戒备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疲劳倦怠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将领离开士卒而无指挥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长途跋涉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渡河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忙乱不堪时可以发起攻击,敌军通过险阻隘路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行列散乱不整时可以发起攻击,敌人军心恐惧不安时可以发起攻击。” 原文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陈选锋①,见可则击之。如何则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②。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 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注释①选锋:突击队,敢死队。 ②变:变故。此处指对敌不利的情况。 例证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有利战机稍纵即逝。捕捉、把握和创造战机,是取得作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李璘夜袭蔡州取得成功,就是善于创造和把握战机的结果。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各地藩镇拥兵自立,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割据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三州,成为当时藩镇割据的一个顽固堡垒。唐王朝多次派兵讨伐,但都无功而还。元和十一年(816 年) 十二月,太子詹事李愬毛遂自荐,任唐(今河南泌阳)、随(今属河北)、邓(今河南邓县)三州节度使,指挥西路唐军参加讨伐。 十二年正月,李愬到达唐州,时值唐、邓军屡败之后,士气沮丧,畏敌怯战。李愬走马上任之后,先安定军心,对将士们说:“皇帝派我来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来抚慰你们的。”吴元济本来就轻视李愬,闻讯后信以为真,对李愬不再严加戒备防范。而李愬在稳定军心后,暗中积极厉兵秣马,修缮军械,增调军队,加紧备战。同时分化瓦解淮西军,先后俘获和招抚吴元济部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忠义、李愬等人。他从降将降卒那里,详细了解到淮西地形险易、兵力虚实等情况。三月,北路唐军在郾城附近击败淮西军主力,攻克郾城。吴元济见郾城失守,急调蔡州部队加强洄曲(郾城东南)守军,将主要兵力放在北线,吴元济老巢蔡州城守备空虚。李愬于是决定奇袭蔡州。 十月十五日,北风怒吼,大雪漫天。李愬利用这一天候,命李愬、李忠义率精兵三千为前锋,自率三千人为中军,今田进诚率三千人殿后,秘密向蔡州进军。唐军急进六十里,黄昏时到达军事要地张柴村,吴元济守军毫无防备,遭到全歼。部队稍事休息后,即留五百人镇守,以断敌朗山(今河南确山)救兵;令五百人截断通往洄曲的桥梁,防洄曲守军回救。随后继续东进。入夜,风雪大作,李愬率部克服重重困难,全军急速前进,经过七十里的雪夜强行军,于凌晨赶到蔡州外城。蔡州已三十多年无战事,又逢风雪天气,戒备松弛。唐军到达城下时,城内守军毫无察觉。李愬派勇士登城而入,尽杀守门士卒,打开城门,唐军大部队蜂涌而入。等到吴元济从被窝中被部下叫醒时,住宅已被唐军包围。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此战,李愬因势利导,麻痹对方,利用恶劣天候,敌人放松戒备、防守空虚,出其不意,攻敌不备,长驱突袭,终于一举获胜。从此结束了淮西割据局面,并促使成德、卢龙、横海、淄膏等藩镇先后归顺朝廷,唐王朝又一度重归统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