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城遗址 |
释义 | 遗址简介又称南武城遗址。位于苏州昆山市巴城镇武神潭村。遗址东西宽三点五公里,南北长四公里,周围有东江、阳澄东湖、斜路港和七浦塘等水域。春秋晚期,隐居于吴的孙武经伍子胥多次举荐,被吴王委派至阳澄湖东北一带地区考察,随后向吴王提出构筑八卦水寨。这处水面军事设施竣工后,吴王赐名为南武城,距今二千五百多年。 南武城遗址所在地武神潭为一方形湖泊,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三十亩。武神潭东、西均为土埂。埂外又是河道,皆垂直成方阵。潭南有小娄江,自西向东,流入潭上港,南流至阳澄湖,河口呈喇叭形,称东喇叭和西喇叭,为船只出入阳澄湖的通道。村西为木架甸港,港岸由木排架起来,为水军操练之处,卦形水系及其他武城遗迹仍清晰可见。设计者运用阴阳八卦原理,结合湖畔地形地貌构筑卦形水寨。水寨呈出字形,设有十二处水道出口,充分利用了纵横曲折的河道,易守难攻。 2010年,武城遗址被选为苏州第三次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 保存概况2500余年前的水系与遗址清晰可见 现存的南武城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4.0公里,四周分别围绕有东江、阳澄东湖、斜路港和七浦塘等湖(河);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武城遗址所在地武神潭,为一方形湖泊,水面面积约30亩。 2007年6月,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对武城遗址进行了调查。 2009年5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和昆山市文管所联合对武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在钻探调查中,发现了数件春秋时期的陶片。 考古工作者发现,设计者运用阴阳八卦原理,结合湖畔地形地貌,精心构筑了一座“卦形”军事防御水寨。呈“出”字形的水寨,设十二处水道出口,充分利用了纵横曲折的河道所具有的虚实形势,构成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易守难攻的军事设施。 武神潭东、西均为土埂,其中西埂长400米、宽40米;东埂长200米、宽40米。埂外又是河道,皆垂直成方阵。潭南有小娄江,自西向东,流入潭上港,河湾亦方折,似为第二道城河。从小娄江和潭上港南流至阳澄湖,河口呈喇叭形,称东喇叭和西喇叭。东村叫“里巷”,西村就叫“喇叭里”,为船只出入阳澄湖的通道。村西为木架甸港,港岸由木排架起来,为水军操练之处。潭上港上有武城桥,相传为明洪武年间所建,今已改为水泥桥。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2500余年,遗址地形已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八卦”形水系及其他武城遗迹仍清晰可见。 “八卦水阵”设计者也许是兵圣孙武 关于武城或南武城,不少古籍有所记载。《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娄县下载:“娄有南武城,阖闾所起以候越。”《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下载:“南武城在昆山县西北。《越绝书》:‘娄县有城,去县三十里,今为乡也。’《姑苏志》:‘有武城村,在朱塘乡三四保’……”直到民国年间的《巴溪志》也记载:“武城在镇西八里。”“现称武城潭乡,有村落计百余户。”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公元前514年,受吴王阖闾之托与谋国政的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而大城之北的阳澄湖湖面辽阔,是吴国国都的天然屏障。吴王阖闾在湖的东、北、南三面筑城“以御见伐之师”——主要是防备从长江北岸渡江来侵的东夷。 在昆山市巴城古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供职的孔德润在他的《孙武与南武城》一文中提出,经好友伍子胥多次向阖闾推荐后,隐居于吴的孙武向阖闾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随后吴王就委派孙武考察了阳澄湖东北一带地区。因该地北临长江,西靠阳澄湖,可依托湖面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军,是一处军防要塞重地。吴国控制此处后,水军南下可以进攻越国,沿江西上可以攻楚、蔡。孙武考察地形后,向吴王提出筑一座八卦水寨军防城,使得该城在军事上表现出虚实、攻守、进退、迂回、声东击西等特点,终能克敌制胜。竣工后,吴王为表彰孙武的功绩而赐名为南武城。 由于孙武筑水城时疏浚河道,使水患变为水利,使村落居民的农耕活动受益,生活有了改善,并且不再受外敌的侵扰。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孙武的功绩,在武城潭遗址上建造了一座武神庙,供奉孙武,表示对他的崇拜和敬仰,该庙于1959年因建小学被拆毁, 2002年6月恢复重建。——民间流传的孙武建武城的口碑资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佐证。 武城与奄城的异曲同工之妙 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组成员、吴文化考古专家钱公麟研究员实地踏勘了武城遗址,他觉得这个遗址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进奄城遗址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首先是时代相近,奄城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春秋晚期地面城池遗址,被称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武城则同样是建于春秋晚期的一处水面军事设施。其次是两处遗址在外观呈现与布局思路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点从空中俯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 虽然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但相关人士认为,距今2500余年的武城遗址有可能是现存唯一的春秋吴国军防水寨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