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晟 |
释义 | 吴晟,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副院长。兼任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广州市重点课程“中国古代文学”负责人。2004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吴晟简介生日:5月24日 身高:180 血型:B 爱好:韩剧,足球,音乐 作品:2003年小说《陪你去看流星雨》 2006年电视剧《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荣耀:2007年韩国选秀大赛2007超级之星亚军 2007年好男儿杭州赛区10强 2007年第一次心动重庆赛区01号 信念: 我努力做王子,在等待自己的公主。 吴晟 教授个人履历2006年被评为广州大学首届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中国诗学与中国古代戏剧史研究。出版专著《黄庭坚诗歌创作论》、《中国意象诗探索》、《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台湾现代诗解》,《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主编《视角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新论》,出版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经典导读》;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文献》等国内重要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专著和论文获省市级奖多项。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会项目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广州市社科理论规划项目、广州市教委社科项目各1项。 主要论文共发表学术论文101篇,主要代表性论文有 (1)《从〈飞天〉看大学生诗歌审美观念的流变》,《评论选刊》1986年第7期。 (2)《幽默:韩愈诗文的另一种美学风格》,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 10期。 (3)《寄托、象征辨析》,《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 (4)《我国都市诗歌不发达原因初探》,《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5)《形不似味似:黄庭坚、陈师道诗比照》,《争鸣》1989年第1期 (6)《象征派诗、朦胧诗比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3期摘要。 (7)《黄庭坚诗歌审美特征深层结构透视》,《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8)《宋词理性成分摭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4期摘要。 (9)《黄庭坚诗歌审美心理机制描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2期。 (10)《李贺、李商隐意象诗比较》,《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11)《台湾现代诗的价值取向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9期。 (12)《关于海峡两岸现代派诗审美嬗变的思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 (13)《新生代诗价值体系扫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14)《韩愈诗歌阳刚美观照》,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1期。 (15)《中国现代派诗与接受美学》,《文摘报》1994年1月12日摘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 (16)《中国古代意象诗的哲学探究》,《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第3期 (17)《山谷诗词的谐趣品论》,《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18)《试论“黄庭坚体”》,《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19)《黄庭坚与茶》,《农业考古》1995年第4期 (20)《台湾现代诗与禅》,《福建论坛》199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2期。 (21)《黄庭坚诗歌立意考察》,《晋阳学刊》1995年第3期 (22)《黄庭坚诗词理趣、禅趣辨味》,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11期。 (23)《顾城诗歌审美心理结构三模式》,《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9期 (24)《中国现代派诗与现代西方哲学》,《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1期 (25)《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6期 (26)《中国古代意象诗的价值取向》,《人文杂志》1997年第5期 (27)《中国现代派诗的价值取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7期。 (28)《一曲低回的乡愁咏叹调》,《名作欣赏》1998年第2 期。又载台湾《蓝星诗学季刊》第七辑。 (29)《诗歌心理时空的几种主要形式》,《求索》1998年第3期。 (30)《我国戏剧早萌晚熟原因探赜》,《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 (31)《“书会”补说与“才人”辨正》,《文献》2000年第3期 (32)《试论瓦舍文化的商业性与娱乐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3)《宋元戏曲融合勾栏伎艺检视》,《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4)《诗学审美意象论》,《学术交流》2000年第4期 (35)《戏文、元杂剧情节长度差异及其成因》,《戏剧艺术》2001年第1期 (36)《宋元戏曲中的婚丧习俗》,《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37)《戏曲歌词承接与联章诗关系探讨》,《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38)《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5期,《文艺报》2002年1月15日“理论视窗”摘要。 (39)《瓦舍的衰微及其主要因素》,《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 (40)《我国成熟戏剧形式的主要标志》,《齐鲁学刊》2002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3期摘要。 (41)《宋元民间戏班说略》,《戏曲艺术》2003年第1期 (42)《我国古代成熟戏剧形式历史生成的三个重要环节》,《艺术百家》2003年第1期 (43)《简析宋元民间戏剧观众的主要构成》,《戏曲艺术》2004年第1期 (44)《中国古代诗歌的禅宗智慧》,《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45)《万历、嘉庆钞本〈钵中莲〉比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 (46)《黄庭坚“以剧喻诗”辨析》,《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 (47)《宋元戏曲中的民俗事象摭要》,《广州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摘要 (48)《联章: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言说体式》,《文学前沿》第10辑,2005年12月 (49)《宋元戏曲商品意识的主要表征》,《艺术百家》2006年第1期 (50)《中国古代诗歌的戏剧性因素初探》,《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51)《山谷诗集三家注述评》,《燕京学报》新第二十一期,2006年11月 (52)《同题异体:从〈会真记〉到〈西厢记〉》,《文艺研究》2008年第8期 (53)《论联句诗》,《学术研究》2008年第4期 专著(1)《黄庭坚诗歌创作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编著(1)参编《中国文学史引文释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 (2)参编《中国古代文学解析》,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年 (3)参编《中国历代咏物诗歌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4)参编《中国禅诗鉴赏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5)参编《配图正气诗歌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 (6)参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7)参编《中国一百个宰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8)主编《视角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古籍整理《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辑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吴晟将军吴晟,字哲之,曾用名方刚,山西万荣人。山西绛垣中学毕业。曾历任原国民党山西稷山县长、山西省政府秘书处参事、太原绥靖公署参事室参事、山西省第十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第二战区第九战工团团长、民族革命同志会第十五区主任特派员、山西省参议员、华北剿总司令部少将秘书。1949年随傅作义将军起义。解放后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厅主任、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7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1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 养生家艺术家:吴晟个人履历吴晟,号丹丰、紫凝山人、道名嗣宗、怀心。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道家崂山派传人,道家玄门剑宗传人。二千中华道典丛书总策划,中华道家养生宝典总策划。从师道教养生武术大师、崂山太清宫方丈匡常修道长,大成拳大师王选杰先生,华山派高道徐宇升道长,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主持张高澄道长等名家。出版有多部养生功夫书籍、光盘。功法和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南方卫视、新浪网等媒体报道 ..成就及荣誉把道家易筋经、道家风水等学说整理编辑为中英文专著,传播于海内外。著作《道家易筋经》《道家养生经典》等入选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物.和国家音像品走出去工程。作品多次参加法兰克福等国际知名书展。 诗人:吴晟简介1944——)诗人。屏东农专畜牧科毕业后,返乡任教于溪州国中,课余则下田耕作,夜晚在灯下笔耕。妻子庄芳华女士为溪州国中教师,陪着丈夫、婆婆过着乡下简单的生活,育有三个子女。 成就及荣誉吴晟的作品,都是实际生活体验,长期的农村生活,让他的诗充满了泥土味,“真诚”是他的创作理念。1970年,他获得“中国优秀诗人奖”,1975年,获得创世纪诗社第二届“中国现代诗奖”。1980年,他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访问美国半年。早期诗作多抒发少年情怀,以后作品根植于现实生活,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风格、体例、内容颇多创新,体现出中国民族风格,为乡土诗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吴晟的文学风格,真诚朴实,笔触亲切敦厚,被文艺界评为当前最有潜力、有风格、自成文采理念的名家。出版之诗集有《飘摇里》、《吾乡印象》、《泥土》、《向孩子说》、《吴晟诗选》。而散文集有《农妇》、《店仔头》、《无悔》、《不如相忘》。 首都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简介吴 晟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男,1937年5月出生。浙江省兰溪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首都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所长、副总规划师。北京市政府王府井开发建设办公室总规划师、高级规划顾问。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特约顾问。郑州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高级顾问。 主要贡献从事北京城市规划工作30多年。70至80年代,组织主持复兴门外大街、香河园、方庄等30多个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和统一建设;90年代主持编制大连市金桥小区、通州中仓小区、房山梨园居住区等详细规划和北京市区东二环路一街五个街区、广安门内大街一街7个街区等旧城改造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持编制王府井国际商业中心规划并组织实施。编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任编制组副组长),填补国内空白。完成《北京居住建筑日照标准研究》(任课题组副组长),该2项均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控制性规划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任课题组副组长),获首都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编制《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规定》,市政府于1994年颁发施行。主要著述:《北京市区住宅层数、密度及其分区的探讨》、《方在新区规划及启示》、《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设置及其计算标准的探讨》、《北京住宅建设40年的回顾》、《从城市的发展战略看高层住宅的发展方向》、《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与探讨》、《居住区详细规划》、《王府井规划的基本思路》、《评价住宅层数要从整个城市的全局出发》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