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茱萸粥
释义

【来源】《食鉴本草》

【原料】吴茱萸2克 粳米50克 生姜2片 葱白2茎

【制作】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

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

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粥义解说:吴茱萸,又名吴萸、淡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唐朝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引起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但王维诗中的茱萸到底是何物,一直困扰着人们。茱萸也是一味中药,茱萸分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一般用于寒湿脚气、高血压、口疮、湿疹等病的治疗;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的治疗。那么重阳节的时候,人们身上插的是哪一个茱萸呢?据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王孝涛考证,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插的应该是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叶子大,有香味,与有关史料的记载一致。

中医认为,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入脾、胃、肝经,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气,和胃止呕之功,本品能温中散寒而止痛,又善解肝经之郁滞,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呕吐吞酸及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泻等,尤以止痛、止呕效果最为显著。《本草纲目》言其"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也"。《本经》言其"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吴茱萸辛香气浓,煮粥服食,可减少吴萸对胃肠的刺激,延缓在胃肠的吸收,有助于发挥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作用,加葱姜同用,可助吴萸健脾暖胃,温中补虚之效。

注意事项:

1.吴茱萸分解物有较强的收缩子宫的作用,故孕妇慎用;

2.实热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选用。

吴茱萸粥

【来源】《饮膳正要》卷二。

【组成】吴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干,炒)

【用法】上药为末。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

【功用】散寒降逆。

【主治】心腹冷气攻冲,胁肋疼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