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茱萸汤 |
释义 | 吴茱萸汤,主要成分为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 来源《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9克 人参9克 生姜18克 大枣4枚【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服三次。 功用【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用于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而见吞酸嘈杂,或头顶痛、干呕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者。 主治1)阳明寒呕。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 2)厥阴头痛。头痛干哎,吐涎沫。 3)少阴吐利。呕吐下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本方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吴茱萸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组成】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功用】养血温经散寒。 【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吴茱萸汤-《医宗金鉴》卷四十四。【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组成】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主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吴茱萸汤-《审视瑶函》卷三。【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组成】半夏(姜制) 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用法】上锉为末。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吴茱萸汤-《宜明论方》卷一。【来源】《宜明论方》卷一。 【组成】吴茱萸(汤淘,炒) 厚朴(生姜制) 官桂(去皮) 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温阳运脾,理气消胀。 【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吴茱萸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名称】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白术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荜茇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槟榔(锉)2两半,人参1两半,大黄(锉,炒)2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 【主治】霍乱,呕吐酸水,气结心下。 【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茹弹子大,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 吴茱萸汤-《千金》卷十六。【组成】吴茱萸1升,半夏1升,小麦1升,甘草1两,人参1两,桂心1两,大枣10个,生姜8两。 【来源】《千金》卷十六。 【主治】久寒,胸胁逆满,不能食。 【用法】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3升,煮取3升,分3次服。 吴茱萸汤-《万氏女科》卷三。【组成】吴茱萸(炒)1钱半,桔梗、干姜(炒)、炙草、半夏(制)、细辛、当归、白茯苓、桂心、陈皮。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夹积冷,胸腹胀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或因新产血气暴虚,风冷乘之,以致寒邪内胜,宿疾益加。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吴茱萸汤-《圣惠》卷十二。【组成】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大枣5个,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来源】《圣惠》卷十二。 【主治】伤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烦闷绝。 【用法】上锉细。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吴茱萸汤-方出《肘后方》卷一【药物组成】吴茱萸5合,桂1两。 【处方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方剂主治】卒心痛。 【用法用量】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吴茱萸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药物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1分,当归(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方剂主治】产后肺感寒,咳嗽不已。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吴茱萸汤-用药禁忌1.本方辛苦甘温,对热性呕吐、头痛、胃腹痛不宜使用。 2.服本方汤剂后,常觉胸中难受,头痛增剧或眩晕,但半小时左右反应即消失,故妥药后可稍事休息,以减轻反应。 吴茱萸汤-药理作用主要有镇吐,止泻,抗溃疡,抑制胃运动,强心,升血压,抗休克,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1.镇吐家鸽按1g/100g给予吴茱萸汤灌胃,给药后1小时灌服2%硫酸铜1ml/100g,记录家鸽出现第1次呕吐的时间(呕吐潜伏期)及给硫酸铜后1小时内呕吐的次数,结果显示,本方有显著的止呕作用,其呕吐潜伏期和呕吐频率分别为23.90±4.70分钟和3.5±0.8次/小时,对照组分别为16.60±4.80分钟和6.6±1.1次/小时。正交实验证明,该方止呕作用以吴茱萸最重要,配伍生姜则作用加强,最佳组成为原方四药皆用。 2.止泻小鼠按20g/kg给吴茱萸汤,1小时后用大黄冷浸液12.5g/kg灌胃,7小时后计动物稀粪点数为2.96±0.55,对照组为4.75±0.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吴茱萸汤的温脾止泻作用可能与抑制肠运动,解除肠痉挛,促进肠吸收有关。2.6×1O-2g/ml的吴茱萸汤对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性活动有明显的抑制,对于氯化乙酰胆碱(5.7×1O-8g/ml)引起的十二指肠痉挛性收缩,吴茱萸汤亦能对抗之,均表现为张力和收缩幅度下降,收缩频率减慢。吴茱萸汤组、阿托品组及生理盐水组小肠推进率分别为26.5±4.7%、37.3±5.3%、65.3±4.8%,提示吴茱萸汤能抑制小肠推进运动;当给予甲基新斯的明后,吴茱萸汤仍然能够降低小肠推进率,吴茱萸汤(30g/kg)组为37.7±3.2%,阿托品(10mg/kg)组为30.5±5.4%,而新斯的明组为68.8±4.1%,生理盐水组与二给药组之间差异均非常显著;给吴茱萸汤前,小鼠对水吸收量(ml)及CI-吸收量(mg/100ml)分别为0.83±0.82、69.21±25.89,给药后分别为1.08±0.12及110.93±199.92,吸收量均明显多于给药前;大鼠给药前水、CI-吸收量为1.19±0.26、71.85±23.84,给药后分别为1.70±0.31、114.08±18.93,比给药前明显增加。 3.抗溃疡本方对冷水浸渍法所致大鼠应激性胃粘膜出血和溃疡有明显减轻作用,给药组溃疡指数为7.25±1.04,对照组为15.71±1.83。对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给药组溃疡指数为14.17±7.68,对照组为39.44±8.25,并能使溃疡大鼠胃液分泌量明显减少,胃液pH值显著提高。本药对正常大鼠胃液的分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胃液的酸度降低。 4.抑制胃运动吴茱萸汤能明显抑制胃排空,显著提高小鼠胃残留率,按30g/kg口服给药,其胃残留率为34.29±8.87%,对照组为23.6±63.83%。药液浓度在 1×10-2g/ml时,能抑制大鼠胃条的自发性活动,使其张力和收缩幅度均下降;对氯化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胃条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可使其张力和收缩幅度下降,频率减少,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胃运动抑制,本方无拮抗作用,反而能增强其抑制。拆方研究表明,本方对胃运动的作用主要来源于吴茱萸。 5.强心对离体蟾蜍心,吴茱萸汤按 0.5×10-3、1×10-3、2×10-3g/ml浓度给药,给药前心输量(d/min)均为72.7±26.1,给药后分别为96.3±34.7、104.5±35.5、110.2±30.4,与给药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心肌收缩力(mm)给药前均为4.1±1.4,给药后分别为5.4±t2.2、6.5±t2.7、7.3±3.9,后两浓度的给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三浓度给药前后心率变化无差异。兔耳缘静脉给吴茱萸汤(0.3g/kg)心肌收缩力(mm)给药前后分别为6.5±1.3、11.7±2.9,差异显著。观察30分钟后,再静脉给2%戊巴比妥钠适量,待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后,再给吴茱萸汤,给药前后心肌收缩力(mm)分别为8.5±1.8、12.8±2.9,差异显著。吴茱萸汤强心作用特点:剂量小,作用时间长,无异丙肾上腺素加快心率的作用,故可能无增加心肌氧耗之弊。 6. 升血压从狗股静脉按0.2g/kg给吴茱萸汤,给药前血压13.29±5.71(kPa,Ⅹ±SD,下同),给药后血压上升,最高峰为24.36±5.60,差值为10.79±1.24。从大鼠右股静脉按l.04g/kg给药吴茱萸汤,给药前血压13.49±1.55(kPa,Ⅹ±SD,下同),给药后最高峰为21.49±1.97,有显著差异,吴茱萸汤升压作用迅速,有的呈双峰形上升,下降徐缓;有肾上腺素样后降压,但后降压幅度小;升压伴有心率减慢。吴茱萸汤还具有显著的a兴奋作用和较弱而持久的β兴奋作用,为α、β受体混合兴奋剂。 7.抗休克给晚期失血性休克兔耳缘静脉点滴吴茱萸汤(生理盐水稀释至0.5g/ml)10ml/kg, 3小时.6小时的生存率分别为11/11、7/11;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为6/11、1/11。失血后兔尿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吴茱萸汤显著增加尿量,吴茱萸汤组3ml/3小时,生理盐水组为0ml/小时。 8.改善微循环给乌拉坦麻醉兔耳缘静脉缓推生理盐水0.3ml/kg,5分钟后推注吴茱萸汤0.3g/kg,观察项目及实验结果。给药后1-3分钟微动脉明显收缩,毛细血管网交点数减少;3-5分钟后,微动脉开始恢复并逐渐扩张,毛细血管网交点恢复正常;10分钟后,微动脉扩张更明显,毛细血管数显著增多;30分钟后仍未恢复正常。给药后,微血流速度迅速增快;部分微血流态改善,粒流变成线粒流,线粒流变成线流。有3只兔微血管内原有红细胞聚集,给药后全部得到改善。 9.提高免疫功能实验证明脾虚者,免疫功能低下,脾虚证小鼠按0.2ml/10g体重给吴茱萸汤(浓度1g/ml) 6天,结果胸腺/体重(%)为0.07±0.01,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0.05±0.01,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吴茱萸汤能增加胸腺重量,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