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忠良 |
释义 | 吴忠良,多义词,常用于人名。美女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和基金项目;江苏省锡剧团国家一级作曲家,曾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音乐奖。 中文名:吴忠良 出生地:湖南石门人 出生日期:1990年 性别:男 父亲:吴自再 母亲:母亲:彭寿华 姐:吴丽萍 2.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个人简介 专业工作简历 近期主要科学出版物) 4.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个人简介 研究领域 发表的论文 参编专著 主持项目 参与项目 科研奖励 教学奖励 荣誉称号) 1.美女网董事长个人资料湖南石门人,男,父亲:吴自再,母亲:彭寿华,姐:吴丽萍,90年出生,现任美女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从业经历>2008年毕业于湖南石门一中 >2009年创建tao-shop淘宝女装导购 >2010年因经营不善,tao-shop被迫停业 >2010年4月创建安国实业有限公司,主营美女网 >2010年5月创建美女网旗下非主流网站 2.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个人简介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5月 1985 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1988 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7-1991 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与地质力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8-1991至1993 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1989-1993至1996 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美合作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技术管理研究室(第十研究室)副主任 1990-1996至2002 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负责国际科技合作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1991-2002 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1992-2004 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专业工作简历1997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9725410) 1998 任中国地震局全国“测震”学科技术协调组组长(1998-2002) 1998 任国家“九七三”计划《大陆强震的机理与预测》项目专家组成员、《流动地震预测试验场》课题负责人(G1998040705) 1998 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9 1999 任《地震学报》中、英文版副主编(1999-2006) 1999 在伯明翰第22届IUGG大会上当选为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执委会委员(1999-2003) 1999 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1999-2002) 2000 任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野外台站(试点)项目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NEOBJI)代台长(2000-2002) 2000 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后奖 2001 被IASPEI执行局任命为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与强地面运动委员会(Commission on Earthquake Hazard, Risk, and Strong Ground Motion,IASPEI)主席(2001-2007) 2002 任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兼职副主任(2002-2004) 2002 任区域性国际学术刊物Earth, Planets and Space[日本地震学会等联合主办]Editor 2002 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2002-2006) 2003 任国际理论物理中心(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Associate(2003-2008) 2003 在札幌第23届IUGG大会上当选为IASPEI第一副主席(2003-2007) 2003 参加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 任第14专题组(基础科学研究)成员、专题学术秘书组成员 2003 任IASPEI中国委员会主席(2003-2004) 近期主要科学出版物Wu, Z. L., 2000. Frequency-size distribution of global seismicity seen from broadband radiated energy. Geophys. J. Int., 142: 59-66. Wu, Z. L., 2001. Scaling of apparent stress from broadband radiated energy catalogue and seismic moment catalogue and its focal mechanism dependence. Earth, Planets and Space, 53: 943-948. Wu, Z. L. and Chen, Y. T., 2003. Definition of seismic moment at a discontinuity interface. Bull. Seism. Soc. Amer., 93: 1832-1834. Wu, Z. L., Wan, Y. G.. and Zhou, G. W., 2004. Focal mechanism dependence of a few seismic phenome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hysics of earthquakes. PAGEOPH, 161: 1969-1978. 3.作曲家吴忠良:江苏省锡剧团国家一级作曲。曾在《海岛女民兵》、《沙家浜》、《三夫人》、《孟姜女》、《瞎子阿炳》、《珍珠塔》等数十个剧目中担任作曲。获全国地方戏交流演出音乐奖及多次获省级优秀音乐设计奖。锡剧《珍珠塔》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音乐奖。 4.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个人简介吴忠良,男,1975年5月生,硕士,现任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与应用、教学系统设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中国电化教育等教育技术学顶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被评为“河南省第三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河南师范大学“文明教师”、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主持和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7项,参编专著2部。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赴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做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组: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发表的论文1. 杜世友, 吴忠良, 王毅. PBL 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1,(8):96-99. (CSSCI 、核心) 2. 吴忠良, 危进进. 高中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与管理,2011,(9):113-115. (核心) 3. 吴忠良. 绩效分析的模型与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 2009,(6):58-61.(CSSCI) 4. 吴忠良.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编写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2009,(1):84-86. (CSSCI) 5. 吴忠良. 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成人教育,2008,(20):83-84.(核心) 6. 吴忠良. 基于问题解决的计算机学习环境的定义与构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8-10.(CN) 7. 吴忠良.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的调查.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154-157. (CN) 8. 吴忠良, 李文君. 浅谈基于问题解决的计算机学习环境设计模式. 新课程研究,2008,(35):74-76. (CN) 9. 吴忠良.参与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索. 中国电化教育, 2006,(11):27-30. (CSSCI 、核心) 10. 吴忠良,张豪锋.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 教育探索,2005,(5):57-58. (核心) 11. 吴忠良. 用Producer for Powerpoint制作同步多媒体网络课件. 中小学电教,2004(8). (CN) 12. 吴忠良.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理论基础分析研究.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CN) 13. 吴忠良,叶海智,张豪锋. 《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中小学电教,2004(1). (CN) 14. 吴忠良. 基于Authorware平台的多媒体课件中动画和视频的播放控制. 中小学电教,2003(1). (CN) 参编专著1.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张豪锋、张水潮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参编8万字)。 2. 《网络与德育》,张豪锋、陈明银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参编1.6万字)。 主持项目1.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大学研究者合作参与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2.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调查研究。 3.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研究。 4.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5. 河南师范大学教学基金项目:河南师范大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参与项目1.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5年度)(编号:0513030910):教育信息化关键问题研究(第三参加人); 2. 河南省科技厅2003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高等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开发(编号:0424480026)(第五参加人); 3. 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立项项目:物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编号:74-5)(第七参加人); 4. 现代教育技术系列网络课程(第三参加人),通过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鉴定。 科研奖励1.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著作)于2009年9月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编写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论文,独著)2010年9月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 论文:《参与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索》获2007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独著) 4. 研究报告、网络课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课程》获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5.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获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6. 论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获2005年教育厅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7. 论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理论基础分析研究》获2005年教育厅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教学奖励1.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名称:现代教育技术系列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证书封面内容)(第三完成人)。该成果同时获得河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荣誉称号1. 2010年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文明教师”。 2. 2009年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3. 河南教育厅颁发:2006年河南省第三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辅导奖。辅导的两名学生:王亚莉、魏丽娜双双获得教学技能一等奖。 4. 2006年荣获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 2005年荣获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6. 2002年荣获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7. 2000年荣获河南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