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中田妇叹
释义

作品名称:吴中田妇叹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者:苏轼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吴中田妇叹》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⑵,庶见霜风来几时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⑷。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⑸,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⑹,价贱乞与如糠粞⑺。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⑻。

官今要钱不要米⑼,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⑾,不如却作河伯妇⑿!

作品注释

⑴此诗题下自注“和贾收韵”。贾收:字耘老,乌程人,苏轼的朋友,著有诗集《怀苏集》。吴中:指江浙一带。

⑵粳:俗称“大米”,亦名“炕”。

⑶庶:差不多,此句是指霜风经常来。

⑷杷:同“耙”,翻土的农具。出菌:发霉。衣:这里指铁锈。

⑸茅苫(shān):茅棚。苫,草帘子。

⑹赪(chēng):红色。

⑺粞(xí):碎米。

⑻“卖牛”两句说:农民卖牛纳税,拆下屋子的木料烧饭,顾不得明年的饥荒了。

⑼官今要钱不要米:当时推行的新法规定,交税,免役均用现钞。农民必须把实物换成钱币。结果市场上出现了“钱荒米贱”的现象,导致田地荒疏,民躲避税收而流离失所。

⑽西北万里招羌儿:王安石等人用钱来招抚西北的羌族部落,对巩固边防起到一定作用。然而钱财来自人民,“钱荒”现象日趋严重,苏轼对此进行讽刺。

⑾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汉代宽政恤民的清官。这里借指推行新法的官员,是反语。

⑿河伯:指河神。这两句说:清官满朝,百姓却更苦,吴中田妇还不如投水嫁给河神的好。

作品简析

此诗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冬作于湖州,其时,王安石的一系列新法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施行。这对缓和宋王朝的社会矛盾,调节封建生产关系等虽然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一些弊端,苏轼有感于此,写下了《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一类的社会政治诗,这些诗虽然夹杂了诗人对新法的偏见,但并没有冲淡诗中倾注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基调。

苏轼这首诗,它的特点并不是用政治图解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倾向,而是选取典型的生活情景和人物的行动,通过叙事抒情,间用议论的方式,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读来感到真实动人。整个诗篇,借江南农妇之口,写出农民遭受天灾和虐政的双重不满,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