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芝生 |
释义 | 吴芝生,福州软木画吴氏第四代传人,三十多年来,在软木画工艺一片疲软的现状中,他仍坚守阵地,是福州目前为数不多的软木画艺人。 吴芝生儿时,恰逢中国六十年代饥荒,村里人为谋生,除了耕田,就是做软木画。七岁那年,吴芝生开始跟父亲学艺。虽然年龄还小,但却学得用心。别人单做个亭、柳,就认为学会了软木画技艺,可吴芝生却老老实实完成各个步骤。十五岁进入新店木画厂,一进厂就被评为二级技工,其手艺在当时木画厂数一数二。 老吴家中,有张木桌,透过斑驳的桌面,依稀看出这有些年头了,几次收拾房子,家人都劝老吴把这桌子丢了,换张新的,可老吴舍不得,感慨道:“我做木画,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开始自己第一刀。三十多年了,它和我就像兄弟一样,陪我看软木画的兴衰,情谊深厚哪。” 由于软木画制作成本较高,尤其是用于作画的木片,必须是从西班牙、葡萄牙或阿拉伯进口的栓树皮,老吴为了这个没少花钱,甚至不顾家人反对,把家里积蓄全部投入。但有段时间,由于软木画销售渠道不畅,吴家陷入经济困难,为了维持生计,老吴不得不外出卖报。一时间,旁人起了闲话,老吴真傻,干吗非得死撑着这没“钱途”的活儿,老吴笑解,当这是锻炼身体。 如今,吴家总算闯过了那个难关,生活稍有起色,但和周围村民挣钱盖新房相比,他们仍靠楼下一个杂货铺维持生活,显得有些寒碜。 在他的工作室,我们看到一幅巨大的《妈祖风光》,亭台楼阁玲珑精巧,树木花草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他说,软木雕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它既是雕刻,又是画,制作一幅精品需要耗费许多心血。为了创作这幅作品,他前前后后去了十几趟湄洲湾,胶卷拍了五六卷,最后又花了半年的工夫才完成创作。 提起软木画现状,老吴就伤心。他说,软木画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以刀代笔,取木作画,以其巧夺天工的精致,远销东南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内掀起一股“做画”热潮。 但产品的畅销,惹得不少投机者一窝蜂跟上,由于产品粗制滥造,砸了软木画的招牌。 2002年4月,为拯救软木画艺术,老吴创办了自己的软木画创作中心。这也是整个西园村,乃至福州市唯一的一家。中心成立后,吸收了十多位手艺尚存的艺人,继续坚守民间工艺阵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