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泽理 |
释义 | 吴泽理(1889-1962),名胜,以字行 。广东新会古井文楼乡人。 个人简历出身华侨家庭,少年时随父赴加拿大,后受革命思想影响,在加拿大同盟会分会工作。 1916年初,袁世凯恢复帝制,孙中山发动讨袁运动。吴泽理闻讯 ,在加拿大组织华侨义勇(讨袁) 敢死队,回国参加讨伐袁世凯。 1917年,张勋复辟,北洋军阀践踏中华民国约法,孙中山南下广州组织护法运动,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吴泽理的华侨敢死队部分被编入粤军第一军许崇智部警卫营,吴泽理任营长 。 1919年随粤军入闽南。次年,粤军回师广东,讨伐桂系盘据广州的军阀。吴泽理率警卫营在一次战役中救护许崇智脱险 ,深得许崇智信任 。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出师北伐,吴泽理率部随许军入桂作战。他对留守广州的陈炯明的异常举动有所警觉,曾劝许崇智回师,未获接受。后陈炯明部果然叛乱。乱平后,许崇智总揽军权。时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介石具有野心,吴泽理有所察觉,曾向许崇智进言,亦未引起注意。 1924年,吴泽理的警卫营改编为五邑卫商旅,他任旅长,驻江门。 1925年初改任粤军第三警备司令,司令部驻新会会城五显冲 。2月,奉令调防香山(今中山市)。是年冬,蒋介石借“廖仲恺被刺案”打击许崇智,夺取粤军军权,并派军前往石岐,解散吴泽理的警备军。吴因事往港,幸免遭捕。 30年代初,陈济棠主持广东军政,与蒋介石对抗。吴泽理从港返穗,隐居于广州市河南基立村,居所称“退园”,一度成为反蒋军政人士聚会场所 。吴铁城任广东省主席时 ,聘吴泽理为省政府高级参议。吴曾被推举为广东“美洲同盟会”名誉理事。 广州沦陷期间,日伪诱吴泽理出任伪职,被吴坚决拒绝。后避居乡间,保持晚节。 1962年,吴泽理病逝于香港,终年73岁。 英雄事迹二次革命失败逃亡加拿大根据吴泽理后人提供的文字资料,吴泽理少年时曾在新会县城“广东崇实学堂”读书,在动荡的年代里,青年学生高谈阔论革命理想成为风尚。头脑灵活的吴泽理本身就是一个热血男儿,同龄人的思想渐渐地深入他的内心,在当时的氛围影响下,吴泽理加入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新会古井文楼村是一个典型的华侨村,迫于生计,很多乡人远走美国、加拿大谋生。和其他乡人不同的是,23岁的吴泽理是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经香港逃亡加拿大的。 这本是一次“亡命之旅”,然而,逃到加拿大美洲同盟会多伦多支部后,吴泽理很快就忘记了自己“亡命之徒”的身份,四处活动,积极为革命筹募军饷。这样的“旅行”对吴泽理来说充满了惊险和刺激,然而,这位“斗士”坚信自己从中能找到救国的理想,愿意为其赴汤蹈火。 关于吴泽理在异国他乡的转折遭遇,吴泽理的儿子吴国民在自己的回忆资料描述了一件趣事:吴泽理工作之处附近有一家游乐场,他闲时便去玩射击,从小好玩弹钗的他玩起射击简直是如鱼得水,百发百中。老板见其射击准确,吸引众多游客,生意日渐红火,索性让他免费玩耍。吴泽理经常来玩,借此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宣传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并积极为革命筹募军饷。 组织华侨敢死先锋队回国讨伐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众多的仁人义士中,吴泽理并非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孙中山在危难时刻偏偏记住了他。吴泽理多次临危授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枪法好。 1916年初,袁世凯恢复帝制,孙中山发动讨袁运动。吴泽理闻讯,在加拿大组织讨袁军华侨敢死先锋队。回国途中,吴泽理经日本拜见孙中山,奉指派跟其他华侨敢死先锋队队员回国前往山东潍县,归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指挥,改编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华侨义勇团,吴泽理被编列在华侨义勇团第三大队。 1917年,孙中山派吴泽理到元帅府参军处,第二年在桂林召开军事会议。期间,孙中山稍作休息,走到山林里,远远看到一只鹰在树上。孙中山允许卫士带枪打鸟。卫士举枪,枪响鹰飞。谁知,这只鹰又重新飞回到树上。孙中山再叫另一位卫士打,可惜也未命中。这只鹰好像开玩笑似的,很快又飞回到树上。孙中山让吴泽理打,吴泽理举枪,鹰应声落地,孙中山大赞其枪法精湛。这一精彩的“表演”,让吴泽理一时名声大噪,也让孙中山深深地记住了他。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出师北伐,吴泽理率部随许崇智军入桂作战。他对留守广州的陈炯明的异常举动有所警觉,曾劝许崇智回师,未获接受。1922年6月,陈炯明果然叛变,孙中山蒙难退避永丰舰。在危难时刻,孙中山派专人送委任状到新会古井(当时吴泽理受命回乡休养),委任吴泽理为讨贼联军第二军第一独立支队司令,接受第二军军长许崇智领导。吴泽理接到命令后,就地招编民军分队编练,并在8月1日约同新会县长陈永惠所部警察游击队在会城集中,分途进军江门与逆军激战。由于兵力悬殊,加以逆军军舰助防,吴泽理的军队寡不敌众暂行退出。他将所有人员移至古兜山加强训练。后来,吴泽理将此战役经过于当年9月呈报,大总统阅后由机要代答奖励。1923年2月,由朱卓文、周之贞协同收复江门,吴泽理随即进入广州,随后参加东江战役。现在,吴泽理在古井文楼村的故居里,还留有他关于此事由来及经过的亲笔书信的复印件。 1924年,吴泽理的警卫营被改编为五邑卫商旅,他任旅长,驻江门。1925年初改任粤军第三警备司令,司令部驻新会会城五显冲,2月,奉令调防香山(今中山市)。1925年冬,蒋介石借“廖仲凯被刺案”打击许崇智,夺取粤军军权,并派军前往石岐,解散吴泽理的警备军。吴泽理因事往香港,幸免遭捕,但他也从此脱离了军界。 拒绝在汪伪政权任职,“要留清白在人间”为了革命理想多次“逃亡”,是吴泽理一生的一大特色。尽管处处波折,吴泽理却披荆斩棘,从未妥协。追根到底,这是由吴泽理的个人性情所决定的。 “做人要以忠孝仁义为准则。父亲生前庭训非常严格,对子侄辈之教导恩威并济,以致我们能端正做人。父亲一生均坚持此一行为准则,把它当作为人处事的依据。忠于国家,舍名利而乐道安贫,刚直不阿。在孝道方面,无论在广州或者香港,父亲虽然曾身为司令,但有时祖父指责他,他不但诚心接受教诲,甚至下跪领罪。”吴泽理的长子吴国民对父亲的这些印象,正反映了吴泽民的性格特点。 1940年,吴泽理闲居广州基立村时,汪精卫通过相关人士,邀请其加入汪伪政权,允以高级军职。吴泽理以一首古诗回复:“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掷地有声的诗句,给了对方一个最有力的还击。 吴泽理以自己的行为,勉励青年学好本领,报效国家,谨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训辞。吴泽理次子吴国端后报考航空学校,成为二战中国空军双翼飞机王牌飞行员。同乡人吴冷西也是受吴泽理的鼓励,走上革命道路的。 吴泽理一生艰苦奋斗、义气豪爽,始终保持着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气节,深受乡亲以及战友们的爱戴。1962年,移居香港多年的吴泽理病逝,当地报纸以“革命老人”为题进行报道,细数其生平事迹作为追思。吴泽理葬于香港荃湾华人永远坟场,墓碑由原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题写,参与致祭者有当年长官、袍泽以及文楼村乡亲数百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