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远碧 |
释义 | 吴远碧,女,53岁,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五一新村,是农村进城打工的当地人。1998年8月,西南医院消化科诊断为“布查氏综合症”。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医院也减免了部分费用,肚子里的50多斤腹水被抽出。2010年,肚子又突然鼓了起来,而且速度比上一次更快,医生说,如果再不及时治疗,腹水将越来越多,最终会危及生命。但由于家庭实在凑不起手术需要的5万元,只能一拖再拖。2011年5月8日的凌晨,31号屋里发出的惨烈叫声,吴远碧拿刀划开了自己的肚子放腹水,“剖腹自医”,结果肠子都掉出来了。人们紧急叫来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 抢救吴远碧重度昏迷,3个多小时过去只凑到900元钱。而正在曹家人和邻居认为陷入绝望时,他们还不知道,转机已经出现。此时,两辆救护车满载着医疗专家鸣笛而至,目的地就是石坪桥五一新村27栋31号屋,吴远碧的家。“老曹!快点出来,说是救护车往你屋头开起来了!”上午10:20,正当曹云辉父子守着昏迷中的吴远碧一筹莫展时,3名气喘吁吁的邻居使劲在外拍门,他们带来的消息,顿时让被哀伤笼罩的小屋里充满了生机。 “听到没,有人来救你了!”飞快地抓起衣服,曹云辉转身对正躺在床上的吴远碧念了一声后,连忙跑了出去。 路口,一大群邻居带着10多名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正在路上,3分钟后,31号小屋外这条狭长的巷子站满人群,“有救了!这回吴姐真的有救了!”27号楼的邻居们激动相告。 “曹大哥,我们是市卫生局派来的现场医疗小组,负责现场初步诊断吴大姐的病情,如果你愿意,我们马上把吴大姐接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31号小屋里,领队前往的重庆市卫生局医政处的负责人告诉曹云辉,按照卫生局局长要求,大家将全力救治吴远碧,“第一时间就成立了现场诊断小组,按照报纸上刊登的地址,我们就找了过来。” 上午11时,吴远碧被送到了重庆市中医院肝胆外科救治。院方一方面对吴远碧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测,一方面倡议捐款。据悉,目前重庆市急救医疗救助中心已按救援标准最高上限为吴远碧送去了1万元救援基金。目前,“爱心账号”上已有4万元的捐款,手术费终于有了着落。 吴远碧去世2011年6月2日21:48分,广为社会关注的“剖腹自救”患者吴远碧经抢救无效死亡。吴远碧的丈夫曹云辉说话了,“社会上的好心人捐了7万多给我们,支出的每一笔钱我都有记录,现在还剩6万多点。”曹云辉说,这钱咋用他昨晚就做了决定,“等办完身后事,这钱还剩多少,我一分不留,全部捐出去。” 昨日,石桥铺殡仪馆,丈夫曹云辉擦着眼泪,送妻子最后一程 深切悼念这位悲惨、但有着非凡勇气的同胞!她的遭遇,侧面证明了何作庥教导我们说的“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还是有几分道理。她的死,是重庆这座只忙于唱红打黑秀的第四直辖市之耻!也是中国民生之耻! 送妻最后一程没有哭声、没有哀乐、也没有亲友进进出出的焦急场面,昨日清晨6点,石坪桥五一新村27栋一切如旧。只是31号屋外,两个坐在院坝里的男人深埋着头,其中一个戴着孝纱,出门的邻居认出,他们是吴远碧的丈夫曹云辉和儿子曹长城。“一晚没睡,也睡不着,倒不如在坝子里坐坐,心头好受些。”曹云辉说这话时,努力用手按了按眼睛,很快,眼睛红了,但眼泪被按了回去。 如今最叫他安慰的,是妻子临走前的那大半天里,他一直守着她,尽管有一墙相隔。 “2号上午我还去看了她,当时有外地电视台去采访,我就一起去了,离开医院时,她还跟我挥了挥手。”曹云辉说,看着妻子最近的精神,他以为一切会就此好转,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别则是永别。中午1点过,曹云辉接到医院通知,吴远碧病危,陷入重度昏迷。 “我连忙喊了儿子和屋头的亲戚赶过去,到了医院后,她已经抢救过来了,但情况危急,我们就一直守在重症监护室外。”直到下午6点,曹、吴两家人聚齐,在医院的过道上等待奇迹的再次出现,但很快吴远碧病情再度加重,“我看到医生一直在抢救,他们真的尽力了。” 晚上9:48,重症监护室大门开启,护士说,“吴远碧走了,赶快进来送送她……” 弟媳一句话,说哭曹云辉“我猜到这个结果,但真的来了,我还是接受不了。”曹云辉跑到病床前时,吴远碧已经闭上了眼睛,面部安详。 “连夜我们就把她送到殡仪馆去了,商量了好久,我们还是没有租悼念厅。”曹云辉说,决定这样做不是怕花钱,只是不想再打扰更多的人。昨日凌晨,曹云辉和儿子在亲友的搀扶下回到租住的31号小屋,很多邻居赶来,但曹云辉很快送走大家,一个人留在小屋内。 清晨5点,他打电话叫醒儿子,两父子一起坐在了坝子上,除了静坐,曹云辉说他也不晓得该做些啥。坐到8点后,他和儿子要分头去医院和社区开证明。 “现在晓得不说话了哈?原来两个人一天到晚地吵,现在剩你一个,我看你和哪个吵!”弟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曹云辉冲着身后看了一眼,转身时已满脸是泪,这次他没尝试去忍住。“如果她(吴远碧)能活过来,我一辈子都不得和她再顶一句嘴,我保证。”曹云辉的哭腔,让弟媳不忍再埋怨,一家人商量着接下来该如何分工去料理后事。 心愿:回到没房的老家上午9点,曹云辉赶到市中医院。这次来,他说是要开死亡证明,但还有一个目的,“我想见下祖医生和陈主任,这段时间,麻烦他们了,以后再见可能就难了。” 但赶到五楼重症监护室后,曹云辉被告知,两位医生正在开会。一直等到11点,曹云辉的电话响了,和上午的好几个电话一样,还是打来确认消息的亲戚。电话中,亲戚催促曹云辉赶快去殡仪馆,别在医院耽搁太久,曹云辉只得离开。 曹云辉赶到石桥铺殡仪馆时,儿子曹长城早已等候在外,办理完所有的手续,就等父亲最后再看母亲一眼。因为曹家人决定,尽快完成火化,送吴远碧回老家安葬,这也是吴远碧在世时,每每跟人说到身后事安排时,总会提出的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要满足她,等火化了我就和儿子带她回去。”曹云辉一算,吴远碧离开綦江屋基村的老家已经21年,如今祖屋早已被大风吹垮,“清醒的时候她就说了,等出院后,就搬回老家去住,在那养老,城里适合像娃儿这些年轻人。” 丈夫趴在妻子身边痛哭11:17,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将吴远碧的遗体推到了2号悼念厅,穿着寿衣,吴远碧跟平日里熟睡时一般,看上去很安详。“你们别进来,让我一个人在里面呆一下。”曹云辉拉住儿子,希望能够给他点时间。 3分钟后,抑制不住的抽泣声从小厅里传出,儿子放心不下,连忙推开门,但迈进大门的一瞬间,他连忙退了回来。此时的曹云辉几近失控,趴在妻子的身边大声痛哭,“和你吵了一辈子,我错了!错了!”门外的亲戚想进去劝慰,但被曹长城拉住,“你们让我爸和我妈说会话。” 门外,还是依稀能够听到曹云辉断断续续的声音。“你放心我带你回去,我一定带你回去……”曹云辉不断承诺着。 11:27,亲戚们进入悼念厅,他们从綦江、万盛赶来,大家说,本来打算端午节来主城看吴远碧。5分钟后,工作人员将吴远碧推离悼念厅,“老曹,要推进去了,再去看一眼不?”曹云辉背对着推车的方向,没有回头,“算了,不看了”。 剩余捐款全部转捐在殡仪馆的坝子里,曹、吴两家30多人开起了家庭会议。谈话中,吴远碧去世后,这一家人今后的生活该咋办是众人谈论得最多的话题。末了,一直很少搭腔的曹云辉说话了,“社会上的好心人捐了7万多给我们,支出的每一笔钱我都有记录,现在还剩6万多点。”如何处理这笔钱?大家意见不多,但叮嘱用这笔钱要对得起良心。曹云辉说,这钱咋用他昨晚就做了决定,“等办完身后事,这钱还剩多少,我一分不留,全部捐出去”。 反思1,完善社保制度,提高公民的社保意识应当承认,对于一个从无到有的全国性医保制度的国家,医保制度的完善是需要时间的,但时间绝不是掩盖一切的理由,有些是技术问题、工作态度问题、公平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城乡医保制度,因报销额度低而失去了"医保"的价值,在区分什么是"可报销医疗费",哪些又是"自费医药"的技术问题前,最后报到账的钱,往往会比预想的还要低很多。在面对飞涨的医疗费用面前,即便报销比例提高到相当比例,因绝对值的增加,其分担数额也令收入低微的农民工望而生畏。 我国有些公民的社保意识比较淡薄,对国家的社保政策不甚了解。吴远碧由于没有参加医保,也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题。提高公民的社保意识不只是个人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和基层干部的宣传与落实的工作不可忽视。 2,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容忽视个人收入是居民个人生活的第一保障。我国城乡收入、区域收入、部门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存在的时间已经较长,某些低收入群体的积贫积困,已经不能忽视。吴氏丈夫身兼两职,日夜操劳,也挣不到送妻入院的5万元医药费。贫困是导致“剖腹自医”的根源。 剖腹自医事件,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平,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薪收入水平和完善普惠式的无差别社会保障,进行,制度性解救,才能让更多的吴氏免于自剖的恐惧。 3,落实好新医改政策新医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让广大民众都能够公平享受现代水平的医疗服务,提高国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存质量,实现符合利益最大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