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易 |
释义 | 人物简介吴易(?-1646年)南明抗清将领。易一作昜,字日生,号朔清,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福王时,前往扬州投靠史可法,上呈《中兴末议》。可法题授职方主事,为己监军。明年,赴江南筹集粮草,未还而扬州失,率船队开赴吴江,吴江亦失。前往太湖扎营,与同邑举人孙兆奎,诸生沈自駉起义,共组“白腰党”。封忠义伯。屯兵长白荡,出没太湖、三泖间。八月二十四日,与清兵吴胜兆战于塘口,获舟二十艘。次日大雨,为清兵所败,吴易仅一人泅水走,父吴承绪、妻沈氏及女皆溺死。顺治三年,乡人周瑞复聚众四保汇反清,吴兆胜攻之,大败,吴易再度入主长白荡,趁吴江城内闹灯会之机,率兵第三次占领吴江城,六月在嘉善被俘,被执至草桥门,不屈而死。 史籍文载据《明季南略》记载:吴易字日生,号朔清;吴江人,崇祯丁丑进士。祖邦祯,嘉靖癸丑进士;官太仆。弘光立,见史可法于扬州;奇其才,题授职方主事,留之监军。乙酉,奉檄征饷未还而扬州失。六月,大兵徇吴江,县丞朱国佐以城降。诸生吴鉴欲起兵诛之,徒手入县庭,骂国佐;国佐执送苏州,杀于胥门学士街。易闻而哀之,率众擒国佐授鉴父汝延,令杀以祭鉴。遂起兵,仅得三十人;七日,众至三百并三十艘,居长白荡,出没五湖、三泖间。会松江盗首沈潘有徒千四百人,劫掠不常。诸绅患之,移书于易;易起兵往战,以计擒之。沈潘降,并其众,获艘七十。 居无何,易拜众曰:‘镇江谍报:清兵二千某时过此,愿邀之’!遂伪作农船,每里伏兵于湖滨,凡三十里。大清兵夜至,不疑;过半伏发,以长戈击之,应手而堕。其地左河、右湖,中岸颇高。大清兵止短刀,无舟不得近;大发矢,众以平基蔽之河侧;复以火器夹击,遂败。丙戌元夕,入吴江;杀令及新科举人,库藏一空。镇将吴胜兆兵至,易已入湖,民尽走;大掠二日而还。 四月,胜兆复率众七千入吴江肆掠,舟重难行;胜兆令军中曰:‘敢挈妇人者斩’!有一舟百五十人,悉沉诸湖。甫行,见岸上白衣四人,擒之使挽舟;问曰:‘见罗头贼否’?曰:‘见之’。问几何?曰:‘三十号’。清兵恃众不戒,呼曰:‘蛮子速进’!俄,四人拔刀将舟中兵杀尽之。后兵见而疾追,遥望湖中泊舟,兵至即散,复返之;忽炮发,飞舸四集,矢炮突至,烟火迷天,咫尺莫辨。胜兆势急,弃舟走,兵亦委辎重而溃,凡斩将数人。胜兆大沮;谓‘渡江以来,未有此败’!及还苏,惭忿不言;恨吴江民不救,屠之。已而率三千人复至吴江,经长桥,易用草人装兵,清兵射之;易度箭尽,乃战,大败之。 抚臣土国宝忿易久为湖患,密遣苏人伪降易,推城以待。忽反兵相向,易急换舟;舟皆连系,乃入小舟;舟重,三十人尽覆。易泅水半里,其侄见水面红快鞋,谓易已死;以追兵急,不得遽挈,即系舟后。复行半里,始举视之,尚未死;倒倾血水,酌酒数大觥。乃曰:‘今追者已退,吾兵尚有几何’?左右曰:‘百人耳’。易曰:‘速返追击!此去必大胜’。果败之,夺其辎重而还。 易有腹心某,居嘉善;六月,亲访之。其家仇人密白县令,令遣入猝取之,解于杭州杀焉。 绝命辞落魄少年场,说霸论王,金鞭玉辔拂垂杨。 剑客屠沽连骑去,唤取红妆。 歌笑酒炉旁,筑击高阳,弯弓醉里射天狼。 瞥眼神州何处在,半枕黄粱。 成败论英雄,史笔朦胧,与吴霸越事匆匆。 尽墨凌烟能几个,人虎人龙。 双弓酒杯中,身世萍逢,半窗斜月透西风。 梦里邯郸还说梦,蓦地晨钟。 相关悼文叶绍袁【哭吴日生】 南阳奇士著渔阳,大厦将倾陨栋梁。八阵未能歼舍鼠,三军曾亦殪天狼。 江山坠冷千秋月,冠剑飞残九日霜。忠武祠前今日泪,断桥回首忆孙郎。 夏完淳【鱼服】 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 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 励志鸡鸣思击楫,惊心鱼服愧同舟。 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仇。 【吴江野哭】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 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 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 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 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 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 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