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燕生
释义

本词条收录两位名为吴燕生的人物,一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经理吴燕生,男,汉族,1963年7月生,湖北汉阳人,2009年6月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学位。另一位是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副教授吴燕生(1938.4—)别名吴雁生,女,北京人。擅长油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经理

个人履历

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2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荣誉院士。

1981.09——1986.07 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

1986.09——1989.02 在航天工业部一院一部攻读导弹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02——1994.06 在航天工业部一院一部工作;

1994.06——1996.03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一部11室副主任;

1996.03——1996.08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一部11室主任;

1996.08——1997.07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一部主任助理兼11室主任;

1997.07——1999.03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一部副主任;

1999.03——2002.01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一部主任;

2002.01——2007.1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2006.10兼任国际宇航联副主席);

2007.1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00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授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2000年、2001年航天奖,200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和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突出贡献奖,2007年被评为“嫦娥一号”突出贡献者。2011.4.28当选中国宇航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

心系航天 志存高远

——记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神箭,是对中国运载火箭的一大美誉,发射神箭,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见证。从建造神箭的“联合舰队”身上,人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特性和精神风貌。在神箭的“故乡”——坐落在北京南苑的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人们更会领略到神箭建造者的伟大和博大精深!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是一个为我国争得无数荣耀的功勋单位,现有1万5千名职工,科研精英荟萃,科研硕果累累。

更令人惊奇的,却是该院院长,“年轻的掌门人”——吴燕生。两年前任职时,他才39岁。局外人乍一听会有一连串问号,然而,他确实领导有方、业绩卓著,令人折服,而且他正直、宽厚、谦和的为人和刻苦、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为人称道,在院里享有较高威信,职工们评价道:“这两年是我院最有生气、改革发展最大的两年”。吴燕生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近两年年终,在院领导述职后的综合测评中,他都得了“优秀”。这个评价是对他能力和品德的肯定,是职工群众给予他的最高奖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之时,有人对吴燕生能够踏实地从事管理工作抱有怀疑,总认为他有什么“捷径”或掌握了什么“诀窍”,其实没有。为适应航天科研需要,吴燕生198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该院总体部读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1989毕业后留院就职。十多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总体部普通设计员做起,历任工程组长、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在科技造诣上,他也卓尔不群,曾任长征二号F载人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全箭可靠性设计、逃逸系统设计和型号总体设计以及初样研制工作等,大家公认他为制造神箭的后起之秀,是传承航天精神出类拔萃的“帅才”,后经民主推荐、测评、上级审批,2002年初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与同龄人相比,吴燕生成长比较顺利。但对于“捷径”、“诀窍”之类的话题,他总是不以为然。2003年底,他受邀回母校清华作载人航天报告时,坦率地说:“人是要有事业心的,没有它将一事无成。有不少人问我,在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时,怎么能踏踏实实干下来呢?我对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深刻的体会。年轻人有理想,一定要从每件小事干起,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才能成功。”“年轻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评价都比较高,这容易产生对自己的一种错觉,出现眼高手低,看不起从基础干起的工作,总觉得空有一身本事和先进的理念,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其实,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干实事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吴燕生袒露自己成长的“真经”,是他抗拒浮躁和各种诱惑的准则,更是他忠于航天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信条。朴实的言语渗透着哲理,得到了清华大学同学们的认可和好评。我们慕名去该院采访时,职工们也向我们列举了许多事例,盛赞他的能力和品格。

心怀抱负 夯实思想基础

有人说,吴燕生是该院理想的“掌门人”。记者面前的吴燕生文质彬彬,思路清晰,谈吐流畅,目光中闪现着沉稳和冷静,言语中透着军人般的坚毅气质。当问到当院长的体会时,他心系航天的责任感、使命感溢于言表:我从不把它作为什么官位,而是一种责任,必须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的干事,才能不负众望。

开发太空、振兴中华,是吴燕生永恒的追求。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学、大学均就读于名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但促使他人生转折的关键还是航天精神的哺育和就业后的实践。他常表示:“院里老同志对我的培育,令我终生受益”。

他曾供职十多年的总体部,是该院的“龙头”——是个作风、技术双过硬、团结战斗的先进集体,曾先后培养了十多名两院院士。历来是中国航天系统的重要人才基地。这里有良师益友,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同事们质朴无华的作风和敬业奉献精神,使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曾任总体部领导现任院科技委副主任的李福昌对记者回忆道,“刚到总体部的吴燕生热爱航天事业,不好高骛远,能虚心地向老同志请教,钻研技术。当时室里的老同志把航天事业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人身上,惜才育才,吴燕生很快的熟悉了业务、进入了角色。”

从事航天压力重、风险大,但待遇较低,有一阶段,“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不少年轻人另谋高就,院里曾出现人才流失的两个高峰期。虽然那时吴燕生收入菲薄,但总体部里老同志们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表现,让生性就踏实的他心态更趋于平和。他的硕士生导师、时任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士合对他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希望他成为合格的航天接班人,并告诫他:坚定理想,脚踏实地为之拼搏;要有毅力,打好根基,抗拒外界诱惑;不要急功近利,要经得起挫折。吴燕生把这些牢记心头,当作鼓舞和鞭策。他心无旁骛,在基层和大家一起设计、操作,努力去弥补缺乏实践的“先天不足”。吴燕生回忆当时的想法时说:“不管有多少人走,不管别人挣钱多少,我只想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坚守而不动摇。”

促使他心系航天、专业思想稳定的,更在于他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2001年7月至10月,他荣幸地被派到德国参加国际空间大学进修。那里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世界各国航天科技人员在一起学习交流,使他了解到国际宇航形势,开阔了视野,深知我国航天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由此也更加心系航天,一心盼望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卧薪尝胆 练就过硬技术

航天事业是智者和勇敢者的事业,奋斗与跋涉的过程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岔路,关键时刻面对艰难、险阻,强者自会勇敢地承担起超常的重负和责任。吴燕生就是这种乐于接受新挑战的强者。在技术创新领域,他表现出的不仅是智慧,还有毅力。在航天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一张张照片,倾听了该院办公室黄卫华讲述的吴燕生等在技术创新中历经坎坷、经受锻炼的故事。1990年,该院订立了第一份“涉外合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它带来的既有喜悦也有挑战。美国人研制的卫星在星箭分离后不能自动起旋,可美国休斯公司却要求该院发射时卫星必须在起旋后脱离火箭。事关重大,如不应允就会误了商机。吴燕生和几位同事承担了这一难题。他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刻苦攻关,拿出了一份完美的设计方案,为创造性地解决起旋条件下星箭分离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此,吴燕生初露锋芒,引人关注。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此后,他紧盯着世界科技前沿,更主动地向新的目标冲刺。为研制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他和同事们协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如在火箭大角度调姿和主动段大角度解藕控制方案的设计中,他提出了以绕弹体轴的角偏差作为控制依据的解藕控制方案和在三个波道同时加程序的方案,使箭体绕空间轴一次旋转到位,保证了型号飞行试验成功。

雏鹰起飞,振翅远翔。刚过而立之年,吴燕生迎来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担任长征二号F载人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此箭系统复杂,载荷、结构设计及环境条件是以前运载火箭研制中未遇到过的。火箭的“自我诊断器”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航天员的“生命保护神”逃逸系统是载人火箭特有的技术。吴燕生知难而进,独当一面,主持完成了全箭可靠性设计、逃逸系统设计和型号总体设计方案与初样研制工作。起初,在缺乏资料、经验的条件下,研制工作困难重重。计算机前、实验室里多了一批“拼命三郎”,吴燕生和同事们告别节假日,每天加班加点,自主创新。他们设想了300多种火箭故障模式进行筛选、分析,研究对策,又花费了四年时间对发生概率最高的11种故障模式进行了多次飞行仿真试验。经过分析比较,最后确定了合理数据。吴燕生等用全部心智,攻克了一个个拦路虎,为航天员编织了一张可靠的“救生网”。

1993年底,吴燕生担任室主任助理兼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主任设计师,从局部到火箭的整体设计工作包括了流体、载荷设计等,很多是他从未学过的专业。这时正值他爱人分娩不久,家里需要照顾,为了科研,他顾不了家务,每天晚饭后主动回办公室上“晚自习”——看书,熟悉火箭的各个分系统、数万个零部件、每一道工艺和计算程序,这种“修炼”持续了近两年。

高新技术的科研、生产绝不可能一帆风顺。1997年,吴燕生被提拔为总体部副主任,不仅担子重,而且责任大。一次他负责的一个型号出了一个大问题,当时大家压力大、相当焦急,又苦于缺乏解决办法。问题汇报上去后,部里的领导、专家们都非常宽容,不仅没有批评他们,反而来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了难题。这件事使吴燕生感慨万千!体会到:一个人顺利成长时,积累的经验不会那么多。碰到挫折并克服了挫折,对人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这就积累了一笔宝贵财富。再碰到困难,克服起来心里就有谱了。

在十几年的航天生涯中,吴燕生一直和火箭总体设计打交道,从火箭型号论证、立项到设计,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对火箭研制的十个子系统的设计、计算程序及制作过程中的工艺到质量控制也心中有数。特别是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他也一直参与其中,由于注重经验积累,虽然年轻,但吴燕生在技术工作上已相当老到,碰到多大压力,也能从容应对。

执掌帅印 发挥集体智慧

吴燕生任院长,不少人称之谓:瓜熟蒂落、众望所归。在他前后荣任的几位副院长,也都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都有基层工作经验、学识水平高、精神饱满,且都支持他的工作,这使吴燕生感到十分欣慰。

常言道:“群雁高飞,头雁领”。吴燕生任“掌门人”后勤奋刻苦,不仅处处带头,而且特别注重发挥集体智慧,狠抓领导班子的群体素质和工作效能。该院决策层有两个“智囊团”,即院长领导班子和院科技委员会,其成员科技水平高、决策能力强,特别是院科技委中聚集了几位院士。吴燕生对他们十分尊重,经常与他们沟通情况,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超前讨论院里的规划等重大问题,并营造民主氛围,请他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近两年,吴燕生发挥“智囊团”的参谋作用,经多次研究,提出了公司化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案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院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意见。这些,给该院今后六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院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对院所属的10个研究所及其他单位,吴燕生也十分重视,通过走访和定期碰头会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通过调研摸底,吴燕生考虑本院必须打破原有的较封闭状态,紧密地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联系在一起,靠改革求生存求发展。他和党委书记多次商量,列出专题,在院决策层进行研讨,摆出了本院长期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形成的机制老化等弊病及危害性。他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保证型号任务完成,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着重扭转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思想,制定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号院到总体院的转变;由行政管理模式到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向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奋斗目标迈进。面对考验,在大会上他充满豪情地说:我们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为本院的可持续发展拟定规划。近期目标是:全面提高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拓展航天运输系统的应用领域,并为建立完善的航天运输系统奠定基础。以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国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中的竞争能力。瞄准我国军用和民用航天的需要,开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其他新概念运载器的关键技术攻关。远期目标是:建成完善的航天运输系统,初步建立满足我国军用和民用需求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开展新概念航天运载器研究。他铿锵有力的发言,在全院引起震动,许多员工赞扬他们有理想、有胆识、有魄力,也有的为此忧心忡忡,担心搞不好不仅会砸锅,还会引起一些矛盾。吴燕生对改革中将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早有思想准备,一面组织人员做思想教育工作,一面督促主管部门出台改革措施,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开展公司化经营机制改造;完善创新体系,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行“企业经营”理念;依托院内专业技术优势发展民品和重用人才等等。吴燕生搞改革旗帜鲜明,并雷厉风行地和“一班人”真抓实干。2003年,他们启动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加强质量控制管理,把过程质量控制导入整个科研生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院本部结构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发展规划部、资产经营部。

吴燕生既有激情又有理性,工作中,他更加注重创新和质量。

预研,是提升一个单位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在总体部的经验,吴燕生认为:没有预研,一个单位的科研发展就没有后劲。上任后,他针对院预研工作薄弱的情况,一面抽调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去搞预研,鼓励他们在技术上冒尖,一面着手搞基建、添设备,于2002年成立了研发中心,还建立了创新基金。院科技委副主任李福昌兴奋地说:“成立研发中心的主意高,其作用和深远意义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吴燕生深谙此理。他常对员工说:对于航天型号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细微的失误都会影响成败。细节决定成功,是我院永保成功的根本。针对本院各型号任务连续成功的情况,各级领导、型号两总系统和全体研制人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不骄不躁,认真贯彻“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方针,在型号工作中做到严慎细实,确保产品质量。为此,他经常到各所重点环节检查;到火箭发射现场去抓落实,毫不松懈。在他影响下,全院各部门狠抓质量蔚然成风,成效显著,2003年神箭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即可见一斑。

就职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吴燕生的业绩却非常突出:近三年来,该院的经济效益比过去有较大幅度增长。

长江后浪推前浪。吴燕生任院长的年龄是该院前十届院长中最年轻的,碰到的阻力和困难却前所未有,但他怀着对事业的责任心和对改革和创新的强烈愿望,不仅挺住了,而且旗开得胜。我们相信,吴燕生和他“年轻的掌门人”群体,将在改革中继续弄潮、锲而不舍地攀登,把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这艘大船,引领向胜利的彼岸。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副教授

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副教授。作品有《春回北大荒》、《晚风》、《丁香》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