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学峰 |
释义 | 一、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画家基本情况吴学峰教授,现任教于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科负责人,美术教学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派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江南画院理事,九三学社社员。 1963年生,安徽省宁国市人。自幼随兄吴宪生习画,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1992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修班,2004年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中心研修。 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巴黎举办个人作品展。中国画作品曾获欧洲中国艺术大展优秀奖(1997)、世界华人艺术大展铜奖(2000)、浙江省群星美术大展优秀奖(2001)、首届西博会美术大展银奖(2002)、中华文人书画展银奖(2003)、浙江省人物画大展优秀奖(2003)、浙江省中国画人体艺术展铜奖(2005)。引分别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美术作品上百幅。 个人画展2001 安徽师范大学 芜湖 2002 浙江农林大学 临安 2004 巴黎中国城 巴黎 2004 巴黎国际艺术城 巴黎 2010 浙江农林大学 临安 参展获奖1997 荷兰·欧洲中国艺术大展·优秀奖1997 上海·中国艺术大展 1999 杭州·浙江省美术作品展 1999 珠海·迎澳门回归中国画展·精品奖 2000 北京·世界华人艺术展·铜奖 2001 杭州·建党80周年浙江省美展 2001 杭州·浙江省群星美术大展·优秀奖 2002 杭州·纪念毛泽东《讲话》全国美展 2002 杭州·迎“西博会”书画大展·银奖 2003 杭州·浙江省中国人物画大展·优秀奖 2003 北京·中华文人书画小品展·银奖 2004 杭州·浙江省十一届美术作品展 2004 北京·“五一文化奖”美术作品展 2004 巴黎·住法艺术家展 2005 杭州·浙江省中国画人体艺术展·铜奖 论文专著1、《重读任伯年的人物画》发表于《新美术》(一级期刊)2008年第6期; 2、《谈中国人物画的演变》发表于《美术大观》(核心期刊)2009年第10期; 3、《陈洪授人物画造型之管见》发表于《美术观察》(核心期刊)2006年第9期。 专著:出版《吴学峰画集》。 评论文章吴宪生:吴学峰和他的画 学峰习画已有多年,个中甘苦,自不待言。 学峰这种诚恳务实的秉性,也体现在他对事业的追求上。紧张而繁忙的教学工作、成家立业的生活艰辛,都没有减弱他的创作热情。毕业二十年来,他始终没有放下画笔,辛勤地耕耘在中国人物画的领域里。工作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每次到他那里,总能看到新的作品,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努力,使他的作品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的作品,频频参加各种展览并获得奖励。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用在学峰身上,我以为很贴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个探索者,学峰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愿他能知难而进,不断能有新的收获。看到他的作品日渐成熟,作为兄长,甚感欣慰。谨录屈子之言与其共勉。 年轻一代的中国人物画家,一方面与传统艺术有着割不断的情结,一方面又常常受到现代艺术的诱惑。因而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既有对传统人物画的眷恋,依照传统的方法来进行创作的;又有对传统的反判,探索和运用新语言来表现,力图用自己的语言传达他们对世界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学峰亦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传统题材的人物画吸收了陈老莲、任伯年的造型特点,借用了虚谷的笔法,追求一种清新隽永的情趣,有着传统人物画之笔简意赅的意境 。他的大幅人物画创作,不论肖像,或是众多的人物组合,很明显地吸收了现代绘画的各种表现方法,或皴、或染、或线条排列、或墨块对置,怎样能画出感受就怎样去画,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笔法。另外他的那些以人体为题材的作品,则运用了泼墨、冲墨、泼彩等混合技法,满纸水气淋漓,墨色氤氲,使画面增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接近版画似的线条挥写,则赋于了人体的特有的生命张力,画面洋溢着一种现代的特征。 ----吴宪生 吴学峰:《历代技法集萃.人物卷.白描人物法》序
中国画,无论画千军万马,或千花万蕊,以至是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它既用奔放练达的笔调,也用细如游丝的笔致,都能同样作出充分的表达。中国画有极其丰富的艺术技巧,能适应并驾驭各种复杂对象的描写。历代富有聪明才智的画家,他们以无法生有法,有法贯众法,给后人留下了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法,藏用于人,是画家从生活中所汲取,即师客观的森罗万象及其变化,故云画法的创造,至关天地情。绘画既有法,画家必须守法、用法,但是,不可刻舟求剑,不可胶柱鼓瑟。法要用得活,更不可被法所束缚,所以说,画家在某种情况下,不妨无法无天。然而,话又得说回来,就规律而论,先得有法,然后言无法,或求法外之法。这是画法的科学辩证法,谁也违背不得。画法,不是固定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变法,要有新的创造发明。新法的产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画史告诉我们,丹青先于水墨,所以当水墨画法在那个时代出现,相对地说,它便是那个时代的新法。有新法,必有古法。古法,有的要淘汰,有的还有用...... ----王伯敏 吴学峰老师在巴黎举办画展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风景如画的塞纳河边,国际艺术城花枝招展,艺术之花盛开。5月27日,浙江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吴学峰副教授个人画展在当地开幕,《欧洲时报》新闻版作了专门报道。 吴学峰是一位从事教学多年,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与画家。他的人体画颇有特点,追求生命的韵律与心灵的境界,形成一种既有传统绘画的质朴、也有现代绘画个性化的探求,又能自由发挥中国文人画的笔墨精神。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美展并获奖,并有作品被海内外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吴山明评吴学峰
吴学峰是一位从事教学多年,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与画家。 学峰对人体表现颇有兴趣,并融东西绘画精神在造型、构成、空间上作了许多有成效的探索,追求生命韵律与心灵的境界,形成了一种既具传统民间绘画的质朴;又具现代绘画观念的个性化的作品格局。画面较好发挥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又能体现出其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研究成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二、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师一、基本情况 吴学峰,男,生于1963年,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青岛市第二十六中学数学教师,教龄25年,班主任工作15年。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主要荣誉: 1.1992年9月评为青岛市优秀青年教师 2.1994年9月评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 3.1997年9月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 4.2005年9月评为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5.2006年9月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二主要论著: 1.2001年1月论文《数学素养与现实社会》发表在《中学理科》 2.2003年6月论文《一道典型几何题目的几中演变》发表在《中学生数学报》 3.2004年4月论文《合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表在《山东教育报》 4.2005年12月专著《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成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2006年3月论文《对创设教学情境的认识与实践》发表在《中学数学教育》上 三公开课、优质课获奖、科研课题成果: 1.1998年5月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2.2007年7约举行全国公开课《勾股定理与拼图》 3.2008年7月《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研究》课题通过教育部课程中心国家级验收 三、主要事迹 作为青岛市第二十六中学的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教研组长,在新课程改革中,吴老师跟踪课改前沿信息,不断学习课改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把新理念内化到教育教学的行为之中。 多年以来,数学课是学生心目中最难学的一门课程,很多同学对数学学习有一种"谈虎色变"的畏惧心理。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了吴老师研究的重点。通过不懈的探索,不断的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认真分析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吴老师形成了富有创新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 吴老师经常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自编和改编一些数学的应用题,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吴老师精心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此去感染、吸引学生,构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立体课堂结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任务驱动、评价激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吴老师的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成绩令人赞叹,他的学生几乎每年都能获得全国一等奖,这在青岛市初中学校是很不容易的,用学生的话说:"吴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一道数学题发散出去会有不同的收获。"的确如此,这正是吴老师的教学精华所在。就这样吴老师的事迹不胫而走,从2003年开始青岛晚报和半岛都市报每年都特约刊登吴老师中考复习的策略和经验,2007年5月青岛电视台特邀吴老师在考试总动员节目中做了现场直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大众媒体得到广泛的传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