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王城遗址 |
释义 | 吴王城遗址位于新安镇东南35公里处的烟陈乡姜渡村姜东生产队。遗址呈方台形,古城垣尚存,边长120米。遗址内残存大量瓦砾,平均文化层厚度约80厘米。据江苏省六合县民国版县志记载,吴王城为三国东吴所建,因吴王孙权而得名。北齐瓦梁郡治所置于吴王城故墓之上,南唐时废。 遗址简介该遗址为县文物工作组于1985年普查文物时发现,其时遗址东部已被破坏,截面文化层参差外露。该遗址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王城的历史吴王城遗址是三国东吴都城。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来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吴王称号,同年阴历八月开始营建吴王城。孙权又取“以武而昌”之意,把鄂县改名“武昌”,故名武昌城。 公元229年阴历四月,孙权在此称帝,又名吴大帝城。同年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派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成为东吴陪都(即西都)。太元二年四月,孙权卒,大臣诸葛恪挟天子当政,派人重修武昌宫殿,准备还都武昌,后因事变,迁都未果。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九月,末帝孙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建业,武昌再度成为孙吴首都,建业却成陪都。东吴统治期间,孙吴三建武昌宫,二度建都武昌,共历时五十余年,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地理位置吴王城遗址在今市区百子畈一带(即古城路北段)。其城北临长江,南濒南湖,东倚虎头山(今重型机器厂内),西至濠口(吴王城护城河通长江口处,故名濠口,今新民街熊家巷处)。城呈长方形,东西长一千米,南北宽五百米,周长三公里。现存南城墙夯土城墙一段,长六十米,宽十米,高四米。城墙外是护城河,现存一段,名为濠塘。 史料记载《元和郡县志》记:孙权故都城,汉将灌婴所筑。《太平寰宇记》载:城有五门,多以所向为名(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西北角多有一道门,名叫流津。流津城门直通吴王苑囿——江边散花滩。宫城东有鸡鸣阙。阙是武昌宫殿前面的高大建筑物。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作为记录官爵、功绩和远观之用。通常左右各一,中间留有空缺,故称为“阙”。传说吴王在宫城完工之后,为了很快地把阙建成,当夜有鬼怪神力相助建阙,一夜之间至天亮鸡鸣时即全部完工,故名“鸡鸣阙”。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诗》中云:“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即指这一典故。这一故事,至今鄂州民间广为流传。 吴王城遗址的历史价值吴王城遗址内有武昌宫,四周有宫城,宫城内有太极殿、礼宾殿、安乐宫。太极殿,是孙权称帝时大会群臣的金銮宝殿;礼宾殿是举行祭礼和接见宾客的地方;安乐宫是孙权的起居之所。吴王城宫殿建筑材料昂贵,《寰宇记》记:武昌宫殿砖瓦用澄泥制成,可以为砚,一瓦值万钱。1984年,吴王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鄂州城位于武汉以东70公里处的鄂州市区。三国时,这里是吴国都城,又名吴王城。此城北临长江天堑,与黄州赤壁隔江相望;南濒烟波浩淼,白浪滔滔的南湖;东靠天然屏障虎头山,西依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西山。加之,左控肥庐,右连襄汉,有利于同魏,蜀相争。于是,孙权打败关羽夺回荆州后,于公元221年迁都来鄂州,到公元229年又迁都建业,将此作为东吴西都,直到公元265年孙皓又迁都来此住了一年多时间,鄂州作为孙吴古都前后共45年,占东吴立国时间的3/4以上。在鄂州市南百子畈一带钻探查明,吴王城为一东西长,南北窄,总面积0.6平方公里的长方形古城。城内建有武昌宫,太极殿,安乐宫等。在城的周围设有多处军事堡垒:城西的樊口戍,占西山之利,扼长江之险,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千百只战船,就是从樊口戍出发的。城对岸筑有邾城,派重兵驻守,以对付曹军。城东西两面的高山顶上,都建有烽火台,以传军事警报。鄂州城历来是文人荟萃之地,晋代陶渊明,唐代李白,宋代苏轼,王安石,陆游等著名人物,都在这里活动过,留下了不朽业绩和壮丽诗篇。如今,吴王城仅存一段长约60米,宽10米,高达4米的夯土墙和其形如带的护城河痕迹。考古学家论证,这是我国三国时期留下的唯一比较明确的古代城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吴王城遗址在今鄂州市凤凰街百子畈村,北倚长江滨,南濒洋澜湖,东抵虎头山,西接古楼街。南面现存夯土墙基一段,长60米,宽10米,高4米。墙外是护城河,现存一段,名为“濠塘”。据南京大学考古专家蒋赞初教授等多次考察研究证实,这是三国时期古城墙遗址中比较明确的唯一城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吴王城现为湖北省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吴王城为长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有5个城门,都是以方向命名的,其中西面多一门,名为“流津”,直通吴王的苑圃散花滩。城内有武昌宫,四周有宫城,宫城内有孙权称帝时大会群臣的金銮宝殿太极殿,有举行蔡祀、接见宾客的礼宾殿,还有孙权起居的安乐宫等主要建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