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清华 |
释义 | 1 江西明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清华,江西赣州人。江西明理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证号:14972005112918;律师资格证号:A20053607210256。 2005年开始从事律师工作。广泛接触了民事、刑事、行政领域的诉讼、非诉讼和仲裁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人诚信敬业,责任心强,永远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有追求正义,处理重大疑难案件的胆识和魄力,有济世助人的情怀,以平等正义之心愿与各界朋友广泛合作。 2 革命烈士吴清华(1917—1945),又称大眼陈。女。珠海市拱北北岭人。出生于海员家庭,幼在香港生活,兄弟姐妹及嫂子均参加革命。在家庭影响下,早年走上革命道路。民国31年(1942)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澳门党的领导机关做掩护联络工作,来往于澳门翠微间。民国32年(1943)调到五桂山珠江纵队一支队副官室工作,负责五桂山到澳门的交通线。“珠纵”建立粮食总站后,吴清华负责三乡重点站的管理工作。民国34年(1945)8月,在敌人一次突袭时被捕,遭严刑拷打,要她供出粮食存放点与负责人名单。吴清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3 大冶市鄂东南化工原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清华(1955-)大冶市金牛镇人。高中文化。湖北省大冶市鄂东南化工原料有限公司总经理。1975年在金牛食品所当工人。1984年他停薪留职,经营油漆,后经销啤酒、杉树、汽车运输,1990年起专营油漆。现已拥有近百万元资产,成为武汉毛刷厂、通城砂布厂、武汉皇冠油漆厂的鄂东南地区总代理;同时兼营白乳胶、滑石粉、铁红“106”、“107”涂料等。从1991年开始,公司销售额保持每年100万元的递增速度,目前年销售额已达700多万元。1992年,被省董必武教育奖励基金会黄石市分会、黄石市教委、市劳动局、教育工会黄石市委员会四家联合授予“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的奖牌。1993年至1994年连续被评为大冶县尊师重教先进个人、金牛镇劳动模范。1995年1月,企业被大冶市政府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称号。 4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供销联社副主任吴清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供销联社副主任。 协助主任工作;分管办公室、财会科、人事科、党务、纪检。 5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吴清华,男,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1979年毕业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同年以优异成绩留校,分配在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83年考取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研究生,师从龙怡道教授,1986年以全优成绩获医学硕士学位。1990年和1992年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西医学院“十佳青年教师”。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6年9月至1997年2月在广东心血管研究所专修心脏介入技术,1996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心脏起搏学习班,1998年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心律失常及PTCA学习班。1999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职务: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委员会起搏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生物医学工程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心电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卫生厅首批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先心病介入导师,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 专业特长:心脏电生理与心脏起搏、结构性心脏病诊治、高血压病的诊治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系统、扎实的内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各种心脏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抡救危重病人的经验,多次参与和主持院内、外各种疑难急症的抢救,特别擅长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如各种心脏起搏器、ICD的安置术(为江西第一台术者)、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等十多项介入诊疗技术。 带头引进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诊疗技术,在心血管病领域填补了省内多项空白,有些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指导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 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中药“槐胺碱”对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国核心期刊《中国药理学报》上,同时被世界著名期刊“生物学文摘”收录。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八项,获科技成果奖多项,其中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获2006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获2008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曾先后在国内杂志及全国、国际性学术大会上发表论文近40 余篇,合著《心血管疾病内科治疗学》,主编《简明高血压病学》、《新编实用心电图手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女性心血管病的特征与防治》等四部专著。 6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人物简介 吴清华,男,江西玉山人,中共党员,会计学博士(西安交大管理学院,2007)和工商管理博士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9)。擅长经济、金融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证研究,尤其在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以及会计审计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准和丰厚成果。曾任厦门大学会计学助理教授(2007年)。现供职于中央金融企业,并被借调到中国银监会参与法规制度的起草。主要致力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的理论前沿及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管控实务研究。已在SSRN、《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家自然基金委认定的重要期刊及国家权威期刊近20篇,其中一篇与英国教授合作的论文曾被下载全球前十名。曾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担任《管理世界》、《管理评论》等杂志匿名审稿专家。 工作经历 (1)2003.10-2006.8:中国光大银行西安市分行客户营销部总经理助理(兼职)。 (2)2007.3-2007.10:厦门大学会计系,任会计学助理教授。任福建省审计学会第六届理事。 (3)2007.11-2009.12: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培养)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报告被评审为优秀(近五年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唯一一个),复旦大学推荐评选高级职称。 (4)2010.7-2011.6:被借调到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四部,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制度体系的研究。主要负责《全面风险管理监管指引》的起草,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指引》的制度方案设计与部分内容起草。 (5)2007.11至今:从事博士后研究以来,师从李若山教授和谢平教授(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课题多项。同时,与英国多所著名大学教授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6)2008.7至今:受聘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远洋、中国信达等多家中央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与审计等业务领域的培训。 部分学术论文(CSSCI级别以上) (1)Wu Qinghua, Wang Pingxin, Ding JuMin, 2005,The Determinants of timeli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service: Evidence from China[C],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 (ICSSSM05),IEEE-PROCEEDINGS: 440-444, ISBN:0-78-3-8971-9(EI和ISTP同时收录,EI Accession number: 06269961559; IDS Number: BCW31)。 (2) Wu Qinghua, Wang Pingxin, Yin Junming, 2006, Audit committee, Board Characteristic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A Research Based on the Security Market[J],《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3:385-400 (3) Wu Qinghua, Wang Pingxin, 2006, TheEffect of audit opinions and earnings surprises on the Timeli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companies[C], 2006 International Forum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4)Tian Gaoliang,Wu Qinghua,Wang Fangjun,2008,Ultimate property right, exertion methods of control right and governance demand of audit committee ——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2008 AAA Annual Conference(入选2008年美国会计学会年会), Anaheim, CA, August, 2008。 (5)Charlie X. Cai, Michael J. Hiller, Qinghua Wu, 2009,Agency Costs of Government Ownership: A Study of Voluntary Audit Committee Formation in China,AAA Annual Meeting(入选2009年美国会计学会年会)。 (6)Charlie X. Cai, Gaoliang Tian,Qinghua Wu, 2009,Agency Costs of Government Ownership: A Study of Voluntary Audit Committee Formation in China,SSRNonline (download Ranks global Top 10 for Chinese Topic)。 (7)吴清华、田高良,2008,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管理世界,9:124-137 (8)戚振东、吴清华,2008,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会计研究,2:72-82 (9)王平心、吴清华、叶小青,2008,审计委员会治理:防范校企合作创新中逆向选择风险的作用,管理工程学报,1:134-137 (10)裘宗舜、吴清华,2003,审计抽样技术之创新——货币单位抽样,审计研究,2:3-6(11)吴清华,2004,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审计研究,3:83-88(全文被收录于刑俊芳主编:《效益审计中国模式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P.521-535) (12)吴清华、王平心、冯均科,2006,审计委员会之治理效率:实证文献述评与未来研究方向,审计研究,4:72-82,19 (13)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成本控制战略之演进逻辑: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视角[J],会计研究,3:53-58 (14)吴清华、王平心、丁菊敏,2005,基于作业价值分析的价值链管理:一个理论框架,管理评论,4:27-31 (15)吴清华、王平心、殷俊明,2006,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7:49-56 (16)吴清华、王平心,2007,公司盈余质量:董事会微观治理绩效之考察——来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强制性变迁背景下的经验证据,数理统计与管理,1:30-40 1.3 (17)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平衡计分卡研究综述,经济管理,2:44-49 (18)吴清华、方宝璋,2002,论会计的适度稳健原则及在我国企业的实现,当代财经,2:76-78 (19)裘宗舜、吴清华,2004,财务报告质量评估:一种整合的观点,当代财经,2:51-55(20)王平心、吴清华、殷俊明,2006,审计委员会之弱化治理效应:一种理论假说及其证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7-42 (21)吴清华、王平心、王颖,2006,审计委员会的财务监督效率:制度成因与改革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3-19 (22)何燎原、吴清华,2005,内部控制之理论框架——基于业务流程观下的重新审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71-75 (23)吴清华、王平心,2006,基于博弈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应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137-140 (24)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基于竞争战略的预算差异分析:模型与案例,科技进步与对策,7:78-80 (25)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作业成本法和产出成本法用于产品组合决策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10:100-102 部分学术报告 (1)王平心、吴清华,2003,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规划的整合:一个分析框架,首届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上海财经大学 (2)吴清华,2004,财务呈报质量评估:一种整合的观点——面向会计国际化的视角,会计国际化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清华大学 (3)王平心、吴清华,2005,作业价值分析与价值管理:一个整合框架,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厦门大学 (4)吴清华、王平心,2005,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盈余质量——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会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中央财经大学 (5)吴清华、王平心,2006,终极产权、控制权行使与审计委员会需求,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会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暨南大学 (6)吴清华,2007,终级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中国会计学刊(CJAR)创刊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 (7)吴清华,2007,终极控制权、控制权行使与审计委员会治理绩效,中国第六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做小组报告,厦门大学 (8)吴清华,2008,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运作机制研究,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会计与财务国际研讨会,做小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9)吴清华,2008,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一个制度分析框架,首届中国银行业博士后论坛,做主题报告,中国工商银行 (10)吴清华,2009,政府控制与代理成本——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与效率的证据,第五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应邀做小组报告,担任会议论文评论人,南开大学 (11)吴清华,2010,政府控制与代理成本——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与效率的证据,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 7 吴清华博士(广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