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钦炜
释义

吴钦炜,仪器仪表专家。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研究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仪器仪表科学研究机构,是制订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型谱系列和总体系的负责人之一,曾多次主持制订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技术与新产品发展规划,参与主编了多种权威性的工具书。为中国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文名:吴钦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1922年12月25日

职业:仪器仪表专家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开拓者

生平经历

吴钦炜,1922年12月25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青年时期因抗日战争,随家辗转搬迁,先后到郑州、武昌、湘西山区等地,由于住地偏僻,交通阻塞,无学可上,饱受失学之苦,主要靠自学求取知识。1941年在四川江津考入国立十七中学高中部学习。由于失学3年,深知求学之不易,在学习上比较刻苦,学习成绩较好。1944年在重庆考入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46年2月随学校迁至上海继续就读,直至1948年毕业。

1947年吴钦炜参加了交通大学地下党领导的由进步学生组织的“护校晋京请愿运动”、“响应五·二○运动”等罢课活动。从护校、争公费、抗议南京国民政府军警特务暴行、反对内战等革命活动中,使他看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和人民大众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力量。使他从个人的小圈子里走出来,投入到学生爱国运动的洪流中去。

吴钦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参加了由地下党组织的科技团体——中国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在中国技术协会的学术部里积极工作,举办技术讲座,组织学术报告,将其主要精力投入这类科技活动。1952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吴钦炜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参加京沪杭各发电厂的热工控制调查,并深入电器仪表检验和试验技术研究。1956年10月起,投入中国自动化仪表行业的创建工作,为建立中国第一个仪器仪表科学研究基地作出了开拓性的成绩。60年代,他在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热工仪表科学研究所电子研究室主任期间,从事研究并组织开发自动平衡式指示记录仪表、超声工业检测仪表、同位素工业应用仪表、电磁流量计、液位测量仪表和电子计算机等新型仪表和装置,其科研成果的水平均处于当时的国内领先地位。后来,又组织了研究所和有关仪表厂开展自动平衡式指示记录仪表系列产品的统一设计工作,努力贯彻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原则,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型谱系列,为发展中国该类仪表产品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962年以后,随着国家工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机械工业部多次派他参加石油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专家考察团赴西欧、美国、日本考察、重点了解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和配套仪表的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并与国外主要仪表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掌握了国外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仪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制订中国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和新产品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965年吴钦炜参加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局主持的产品规划编制工作,在掌握各工业部门生产过程典型装置控制系统及配套仪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分析,在王良楣主持下,组织编制了中国第一套工业自动化仪表型谱系列及总体系。它对中国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吴钦炜在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工作了30多年,长期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在1978至1986年担任所长和总工程师期间,为了贯彻机械工业部“攻成套、打基础、上水平”的方针,制定了研究所的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使仪表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仪表质量评定技术的研究、仪表专用电路设计和应用技术研究、基础试验室的建设等在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他积极支持新技术在仪表和试验装置上的应用,如在温度测试装置中采用热管技术、在光电扫描测量中采用CCD固体传感器技术等,均属创新型的科技成果。

吴钦炜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二、三、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理事长;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会理事,兼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主任。他热心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在1983年第一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大会上,代表中国作了“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发展”特约报告;在1980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了“自动化仪表装置技术发展的基本任务”专题报告,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吴钦炜参加了多种权威性工具书的编著。他主编过《中国大百科全书》 “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自动化技术工具”分支;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第二分册(产品部分); 《电机工程手册》 (第一版)“检测仪表”、“显示仪表”、“调节仪表”、“执行器”4篇;《仪器仪表环境技术和设备手册》。并撰写过数十篇专题论文。

吴钦炜在科研工作中,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勤奋钻研,埋头工作;在为人处事中,作风正派,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教育活动,特别关心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的开拓创新精神,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导师。他的学识和人品均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个人履历

1922年12月25日 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1944—1948年 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获工程学士学位。

1949—1960年 先后任华东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轻工业部上海科学研究所、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仪器仪表科学研究所技术员一级技术员。

1960—1964年 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热工仪表科学研究所电子研究室主任、工程

师。

1964—1978年 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科研生产组负责人、工程师。

1978—1986年 任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高级工程师。

1982—1986年 兼任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副总工程师。

1980年 国家科委自动化科学学科组成员,任控制系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分组副组长。

1979年 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三、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0年— 任《自动化仪表》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主编、编辑委员会主任。 1985年 任中国仪器仪表报代社长、社长。

1986年— 任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顾问、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

自动化仪表科研

吴钦炜长期从事自动化仪表科研、管理和领导工作。他在担任机械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期间,为了使研究所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系统地翻阅和整理了日、美、英、德等国仪表科技发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合国外考察和中国自动化仪表实际情况,规划了科研机构的设置,提出了行业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了自动化仪表科研的方向性课题,建立了较完善的科研、测试基地,培养了一支自动化仪表的科研队伍,从而加快了自动化仪表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的进程。

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大量涌现。国外主要仪表企业开始在仪器仪表中应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实现仪器仪表的记忆、判断、处理、执行以及逻辑操作、监视诊断功能,并能实现各种智能作用。吴钦炜看准了微机化仪表和智能化仪表将成为各种仪表产品更新换代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了在自动化仪表科研工作中必须大力发展微机化仪表和智能化仪表的指导性意见。经过十多年努力,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已研制出一批微机化仪表和智能化仪表,并投入生产,使中国许多产品开始更新换代,从而使中国自动化仪表产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从1975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最先推出分散型控制系统以来,世界各大仪表企业都在加紧开发和建立这类新系统。由于分散型控制系统具有功能齐全,人-机联系方便,系统扩展灵活,安装调试简单,性能/价格比良好等优点,在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等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吴钦炜在70年代后期即积极提出自行开发、研制分散型控制系统的建议,并组织力量开展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科技人员在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了分散型控制系统,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近年来,吴钦炜根据国外自动化仪表发展动向,提出了自动化仪表应大力发展专用集成电路;自动化仪表必须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加速发展新型传感技术、智能变送器和现场总线通信技术;过程自动化应向工厂自动化发展;自动化仪表要注意与相邻学科相结合,如新型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上述意见和建议,有的已付诸实施,取得了成果(如专用集成电路等);有的正在实施(如仪表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等);有的已列入发展规划,准备实施。

吴钦炜还积极支持和扶植新技术在仪表和试验装置上的应用。如温度仪表研究室科技人员采用热管技术实现温度测试装置的更新换代,取得了技术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又如机械量仪表研究室科技人员采用CCD固体传感器实现光电扫描测量,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创新的科技成果。

仪表科技发展规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为了加速发展中国自动化仪表行业,必须掌握国内外自动化仪表发展历史和趋向,制订赶超国外先进水平和适合国情的自动化仪表科技发展规划。

1962年吴钦炜连续参加了由石油部和冶金部组织的出国专业实习组和考察团。通过半年的考察,对于代表当时国外先进水平的炼油工业、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冷热钢板轧制等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配套仪表的技术设计要点,都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并收集了不少技术资料,编写了书面报告。1963—1964年,吴钦炜多次与日本主要仪表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座谈,掌握了当时日本自动化仪表产品更新换代和科技发展动向,编写了详细的技术专题报告,通过出国考察与外商技术交流、技术谈判,掌握了国外自动化仪表科学技术水平和主要工业部门自动控制与配套仪表情况,从而为制订中国自动化仪表科技发展规划和新产品发展规划以及措施和建议,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技术资料。

吴钦炜早在1958年就参与制订国家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后他多次参加中国仪器仪表科技发展规划和赶超规划的调研、编制和审查工作。

1965~1966年吴钦炜参加中国各主导工业部门自动化调查工作,在掌握各工业部门生产过程典型自控系统及仪表与成套装置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协助王良楣编制了中国第一部自动化仪表产品型谱系列和总体系。这项工作对中国自动化仪表科学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1977年以后,吴钦炜多次参加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局和国家科委自动化组主持的长远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他提出了自动化仪表科技工作要点、科研开发方向、新技术发展动向、新产品发展重点,以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建议等方面的具体报告,为中国自动化仪表工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创建仪表基地

吴钦炜是仪器仪表可靠性专业创建人之一。70年代以前,中国自动化仪表科研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发展新品种,追求产品性能指标(如精确度、灵敏度、分辨能力等)。随着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单纯追求仪表产品性能指标,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吴钦炜根据国外仪器仪表发展,于70年代后期最先提出开展仪器仪表可靠性技术与环境适应性技术的研究工作。在他的主持下,调整了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的人力和物力,在原来环境研究室的基础上,改建为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室,研究的专业范围从原来的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和化学环境,发展和新设置了可靠性、仪表防爆和电磁兼容性专业。同时要求该室具有:“创业的技术、创业的队伍、创业的思想”。1979年,吴钦炜又进一步提出:“要在两年内把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基地按照国际标准IEC/TC65有关仪表适应性要求建立基本的试验条件;并为仪表行业开展可靠性工作做好技术准备。”在1982年,为使该试验基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与英国劳埃德船级社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全面改造试验条件,添置先进试验设备和仪器,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培训,按国际标准要求建设和管理试验室。该试验室已于1987年获得英国劳埃德船级社的认证和授权,并已成为国际性试验室。

吴钦炜在关心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基地建设的同时,关心仪器仪表可靠性人才的培养和教学工作,创造条件派中青年技术人员出国考察与培训。1982年起,他亲自担任仪器仪表可靠性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在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FMECA和FTA、化工系统可靠性分析、MontaCarlo法在仪表漂移设计中应用以及仪表可靠性增长等技术领域中给予具体指导。

吴钦炜主持编写《仪表可靠性设计、试验与评定》教材,主编《仪器仪表环境技术和设备手册》。他还担任机械电子工业部仪器仪表司可靠性技术顾问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顾问。他为仪器仪表可靠性技术和环境适应性技术的研究以及试验测试基地建设作出了贡献。

推动行业发展

吴钦炜一直把促进和推动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他经常为国内许多仪器仪表科技刊物撰写稿件,发表他对发展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见解。1979年他要求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室筹备出版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刊物。1980年2月定名为《自动化仪表》的专业技术刊物正式创刊,由他亲自担任主编。吴钦炜先后担任《自动化仪表》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届编辑委员会主任。从《自动化仪表》创刊起,吴钦炜不仅为刊物制定编辑方针、注意编辑出版水平和质量、关心编辑部的日常工作,而且亲自为刊物撰写了许多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论文。例如:“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仪表”、“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发展趋势”、“新技术革命与自动化仪表”、“微机技术推动自动化仪表更新换代”、“现代仪表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等,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重视,有的论文还引起国外同行的重视。如今,《自动化仪表》已成为国内仪器仪表行业最权威的刊物之一,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与吴钦炜长期为之倾注心血分不开的。

吴钦炜积极主张仪器仪表行业应该办一份报纸,宣传党和国家发展仪器仪表事业的方针政策,促进和推动仪器仪表行业发展,以及与应用部门交流信息。1985年,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国仪器仪表报》正式创刊,吴钦炜先后担任该报代社长、社长。从报社重要工作的决策,到编辑、出版方针、宗旨的制定;从报社记者站、通讯员等新闻队伍的建设,到报纸报导大纲的确定;他都身体力行,克服社会兼职多、工作繁忙的困难,亲自过问。他不仅为报纸撰写行业内的重大新闻报导稿,而且在报纸头版开辟的“专家论坛”栏目中发表了诸如“关于检测传感器和变送器”、“关于过程控制用执行器”、“关于采用数字技术的记录仪”、“关于分散型综合控制管理系统”、“关于智能化系统”、“关于数字调节器和智能调节器”、“关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等7篇介绍“90年代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的连续文章,以及其他多篇重要论文,为行业制订“八五”规划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论据,并为规划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他积极支持报社编辑、出版《中国仪器仪表新产品年鉴》 ,并担任主编审,从年鉴内容的选择到每份具体稿件的技术准确性,他都认真审查,严格把关,从而保证了《年鉴》的质量和水平。

吴钦炜是中国仪器仪表界的知名学者,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任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理事长;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兼任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他热心于仪器仪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把国外仪器仪表先进技术介绍到中国来,另一方面把国内仪器仪表工业介绍给世界各国,为提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1983年4月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美国仪表学会和日本测量与控制学会在上海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大会上,吴钦炜代表中国作了“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发展”特约报告,得到了与会国内外仪器仪表专家的高度评价。从1979年以来,吴钦炜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上发表了“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过程检测转换技术发展动向”、“自动化仪表装置技术发展的基本任务”、“迎接工厂自动化的挑战——几种数字控制装置的开发和应用”、“90年代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等十多篇论文和专题报告。吴钦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上述论文和报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了自动化仪表国内外现状和差距,提出了发展中国自动化仪表的对策建议,对自动化仪表行业技术发展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培养技术人才

吴钦炜治学严谨、身体力行,十分重视自动化仪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仪器仪表科技人员,华东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前身)于1950年至1952年在社会上招收10名高中毕业生,吴钦炜担任教师并协助王良楣培养仪器仪表专业人员,为科研单位增添了新生力量。目前这10个人都已成为本行业的技术骨干。

1958~1960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热工仪表科学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前身)委托上海机械专科学校(上海机械学院前身)举办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大专班,招收42名高中毕业生,吴钦炜做了大量组织工作。目前,这批学生大多已成为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从1981年起,经机械工业部审查批准,上海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成为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第一个招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单位,吴钦炜担任硕士研究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81年以来,该所共招收自动化仪表硕士研究生27名,为行业输送了一批科研骨干。吴钦炜还亲自担任仪表可靠性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4名可靠性专业硕士研究生。

此外,吴钦炜还担任上海机械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华东化工学院和上海机械学院兼职教授,为中国教育事业和教师的进修培训作出了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