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立人 |
释义 | 吴立人上海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男,1948年3月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1992年起任职中学高级教师,1997年起命名为徐汇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徐汇区科技特长教师。另有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吴立人。 上海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简介在20年的教育生涯中,吴老师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授课风格科学严谨、生动活泼、富有哲理、激发思考,尉为特色。之外,又坚持不懈地探索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基础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的兼容性。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生物、环保方面的课外科技活动,开拓了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新天地。经过十多年的耕耘,在理论上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见解,在实践上指导学生获得市级竞赛一等奖以上项目十余项。 专业特长生物吴立人老师集教研、科研、竞赛、带教于一身,是上海市唯一的近十年来一直在高三第一线任教的生物特级教师。对生物学上海高考试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生物学上海高考考生有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与复旦大学、华师大二附中共同编写有《高考指导3+X丛书》。 教科研及著作情况教科研论文《开展科技活动 促进生物教育》1991年获上海市科技教育论文一等奖; 教科研论文《以研究型课程陶冶学生的科学气质》1999年获全国科技教育优秀论文奖; 教科研论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约束和两个突破》2001年获徐汇区生物教科研论文一等奖; 教科研实践《推广“以研究型课程陶冶学生的科学气质”》2000年获徐汇区教科研成果推广个人项目最高奖。 在各类书刊发表文章有《应用微电脑技术开发新颖教具》,《从自助实验到课题研究》,《以科技教育陶冶学生的气质》等。 参与编写有《中学生物学实验大全》(上海教育出版社);《高考指导3+X 生物分册》(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著《动物世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主持编著《生命的透视》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年)。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吴立人 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首位院长、书记 吴立人是河北省行唐县吴濨沟人,读过北平华北大学,“12·9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抗战前参加地下党,抗战后担任过保定地区的领导人。据说著名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以及同名电影中的主角、地下党的领导人杨晓屯阝就是以他为原型,将党的秘密会议开到敌人的心脏市政府里去,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可惜该影片公演时,他已离开成电,我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不过主人公的果敢、机智、出奇制胜,擅于联系群众等特点很符合吴立人的性格。解放初曾任绥远省副省长,解放后他刚三十出头就当上石家庄首任市长,出手不凡。随后又当过内蒙自治区文教副书记、第—机械部七局局长,不满四十岁就已是七级副部级高干,可谓青云直上,青年得志。抗战期间他协助过杨秀峰(共和国首任高教部部长)在冀南一带敌后创办抗日学校,培养抗日领导干部,很是成功,他每每津津乐道,引以自豪,从而培养了他办学兴趣和积累了办学经验。此后,他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立人中等身材,虽不魁梧,但英气勃勃、器宇轩昂。讲普通话略带保定口音,讲话极富感染力,令人心折。他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待人体贴入微,从不盛气凌人。他尤其擅长于做动员报告,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听者无不动容。他从不打讲稿,不讲套话,和当时的高干风格迥异。说到动情之处推开话筒,挥舞双臂,海阔天空,毫无顾虑,每句话都发自肺腑,能以真情打动群众,有时还幽默俏皮。听众往往报以笑声来表达他们的共鸣。但祸从口出,在那以言治罪的年代,由于他直言不讳,不幸埋下了他后半生坎坷的祸根。燕赵慷慨悲歌的性格,往往以悲剧作为结局,吴立人也不例外 (二)匹马单枪,开创新局面 吴立人是在1955年下年被任命为新院筹委会主任的,随后又任命他为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那时他才41岁,正是风华正茂,公瑾当年。他奉命在短短—年内,将上交、南工、华南三校电讯系迁到成都,以此为基础,合并以后,重建新院,并要求必须在1956年秋季按时招收新生开学。这在全国筹建大学的历史上是空前高速的。中央为迅速建立我国第—所国防科技大学,下了军令伏,他毅然接下了这千钧重担。开始时吴立人是个光杆司令,手下既无强兵也无能将,筹委委员全是三校有关领导,分散三地,各有在身业务,不可能替他分忧解困。他只有孤身—人穿梭于京、宁、沪、穗之间。奔走筹划,千头万绪,纷至沓来,疲于奔命。最后他下决心,动员三校教师的力量,共建新院,分解任务,分头把关,充分调动三校教师的力量,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据我记忆所及,他委托吴敬寰老师负责新院招生工作,童凯老师负责筹建新院图书馆,毛钓业老师负责在上海采购新院仪器设备工作,刘树杞老师负责筹划聘请苏联专家工作,林劲先老师负责筹备新院的教学工作,李嗣范老师负责秘书工作,陈尚勤老师负责上海交大的迁校工作,吴桓基老师负责新院主楼实验室电气线路的设计安装工作,唐茂成、虞厥帮老师负责重庆转运站工作,我本人则负责三校搬迁及新院总务工作。吴立人全部用教师搭建成筹备组的工作班子,他的指导思想是多重用懂教学的人参加建院,一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弯路,二则增加教师对新院的热爱,他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思想与目前党的尊师重教的精神不谋而合。 (三)尊师重教,做知识分子诚挚的朋友 他分给每位教师的筹建具体工作,大家都热情百倍地去努力完成,这也是新院能在最短期间开学原因的所在。正因为如此,更加强了他依靠知识分子办学的决心。他喜欢与知识分子交朋友和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解决他们的困难。例如,有—次童凯老师不慎手指受伤,当时童老师在成都旅馆,离医院不远,打算步行到医院看病,吴立人知道了,无论如何非派车送去不可,那时学校只有一部吉普车,童老先生多年之后仍念念不忘。又有一次成电一位女教师到东北某温泉疗养风湿病,因临时汇款不到,请他接济一下以度难关,他早已调离成电,他一出手拿出180元,他与这位女教师在成电从未见过面,当时—位助教每月工资才53元。他待人如此慷慨,在成电传为佳话。 (四)思想超前,曲高和寡,言语无忌,授人以柄,受不白之冤,悄然离去。 吴立人依靠教师建校,尊师重教,尊重人才,在今日看来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惜在四十多年以前那种特定的历史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出身和依靠工农干部,吴立人是离经叛道的。当时成电一些领导同志从全国各地调来,具有丰富的革命经历,但文化程度偏低,没有从事过领导高校的经历,要领导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大学,更是力不从心,以前和知识分子也从未共过事,骤然来到知识成堆的地方感到“水土不服”,本身产生了—定的自卑感。在这种情况下对吴立人的—言一行未免产生过份的敏感,加以建校之初,为了赶任务,吴立人对行政干部督责未免偏激偏急,他说某些干部不得力,这更造成了一些干部对他的抵触情绪。例如吴在某些会议上强调为教师服务就是为教学服务,却被歪曲成行政人员要像儿子伺侯老子一样地为教师服务,这本来是极其幼稚可笑不置一驳的,可是当时竟被上纲上线到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投降的高度。又例如吴某次在学院大会上不知谈到什么革命往事,竟无心地提到“那时我院某副院长还在放牛呢”。引起全场—片哄笑。这又是吴的—条侮蔑长征老干部的罪证。在那种以言治罪的年代,反右斗争中和继之而来的大跃进及大炼钢铁,他既是运动的领导者又是被批判斗争的对象,他保住了一些人,但最终并未保住自己,戴着沉重的“严重右倾分子”的帽子1959年悄然离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他为成电呕心沥血,竭尽心力,披荆斩棘,三年来创建了基业真如庄子所说:“智者虑,能者劳,饱食终日者无所求,身如不系之舟”,此后他转换了几个单位,壮志受挫折,听说也没有多大建树,不过是个昙花—现的人物而已。 (五)不美满的婚姻和家庭 正如仕途—样,他的婚姻和家庭也同样坎坷。他来成都是单身带着三个学龄前的小儿女来的,由北京经武汉、重庆转车换船千辛万苦,类似逃难,一路上三个幼儿者都患上麻疹,儿哭女啼,其狼狈可以想象。他在成都工作三年,爱人从未来过,由他来独自抚养三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工作忙,压力又大,精神不舒畅,内外交困,就是铁铮铮的男子汉,也要被压垮,真不知道那几年他是如何熬过来的。帮他料理家务的只有—个忠实憨厚的通信员小周,如今小周已快七十岁了,谈起当年吴家往事仍然摇头惑叹。听说他后来又结过婚又离婚。可能是婚姻的不幸和事业上的受挫形成恶性循环吧。 (六)结束语 吴立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可能也是在劫难逃,据我所知,外调人员曾多次来成电调查他讲过的那几句犯忌的话。他反右期间召集过几位教师交换—下对大鸣大放的看法,就被诬陷为开“反党黑会。”外调人员不断地搜集他重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罪行”,不外是想给他罪上加罪。他离开成电调到哈工大降为副校长,又调到齐齐哈尔降为第五位副市长。拨乱反正以后,他身心交瘁又调河北石家庄市任其化工学院副院长。他太累了,不久死于癌症,终年不过六十多岁。 他在成电说出的豪言壮语,例如要将成电办成万人大学,拥有千部机床,将沙河变成我院的内陆河,现在我们都超额地实现了。我们已有两万学生,千台电脑,斯人已骑黄鹤去,空留沙河水悠悠。在欢庆我校四十五周年之际,我们不禁想起这位先行者和创办人吴立人,愿他的尊师重教精神和联系群众的作风在我校发扬光大、长存不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