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立斌 |
释义 | 吴立斌,1986年-2007年。福建省闽江学院旅游系学生。福建省大学生捐献眼角膜第一人。曾获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红十字会追授他为“福建省优秀大学生”、“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福建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同时他还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福建的十大人物之一。 事迹2007年3月,有一个人的名字感动了我们,他就是福建省大学生捐献眼角膜第一人——闽江学院旅游系学生吴立斌。 年仅21岁的吴立斌坚强而平静地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人生之路,谈不上惊天动地,更没有豪言壮语,可就是那些细小平常的坚忍,那种在困境中不言放弃的韧性,那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执著,让这个年轻人有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红十字会追授他为“福建省优秀大学生”、“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福建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同时他还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福建的十大人物之一。 小山村里的好孩子吴立斌出生在闽西的一个小山村——永安市安砂镇石碧村。村里人靠种植烟叶和蔬菜为生,生活比较清苦。吴立斌从小就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 乡亲们说,每年的儿童节,小立斌在校发的儿童饼都舍不得吃,都要带回来给爷爷奶奶吃。爷爷早年患上哮喘病,一到深秋就怕冷,整日在床上躺着,立斌六七岁时就懂得给爷爷烧火取暖,端饭给爷爷吃。爷爷去世后,奶奶受到刺激下半身瘫痪。立斌一放学回家就陪奶奶说话,几年来没少端屎端尿。在乡亲们眼中,立斌懂事、勤劳、孝顺。“回来书包一放就下地帮父母干活”,“家里洗衣服、做饭、煮菜的活他都会干”……邻居们都说,这是立斌的父母“修来的福气”。 “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知道父母赚钱不易,吴立斌学习非常认真、刻苦。2005年,吴立斌考入了闽江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他在日记本中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读专科的他深知就业的压力,更知道要做一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因此他从大一就给自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专升本。为此他努力不懈。他的同学回忆说,每天早晨他都第一个爬起来晨读,晚上熄灯后,在走廊和浴室的路灯下,总会看到他勤奋读书的身影。2006年,他获得了校三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的称号,还通过了国家人力资源师助理证考试。在他的计划中,还有导游证、英语四六级要考。他告诫自己:“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永远只能是空想。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 吴立斌从高中就开始打工赚学费、生活费。大学期间,他做过家电促销员、卖过电话卡等等。他很少买衣服,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订参考资料。同学回忆说:“他饭食很简单,每餐就是两个素菜一个白饭;夏天从没有喝过冷饮;大冬天别人用棉被铺床,他却只有一条草席,后来才知道他把买被子的钱拿去买书了。”他唯一的奢侈品是一部mp3,还是用奖学金买的,别人用来听音乐,他却用来练习英语听力。可家境贫寒的他却从没有拖欠过学费,“每次有捐款的倡议,他都会积极参加。” “爱心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吴立斌在日记中写道:“爱心如一只小小的灯,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在同学们眼中,吴立斌就是学校提倡的“爱心”教育的最好注解。 新生军训,是他坚持每天抬着数十斤的水桶给同学倒水;班级宿舍调整,最重的东西总是他抢着搬;课堂上,同学小夏突然肚子痛,立斌赶紧把她背到医务室进行治疗;同班同学小黄回忆说:“有一次我去打球,不小心把眼睛弄伤了。他二话没说,就把我扶到医疗室。我眼睛受伤不能沾水,他就帮我洗头。”……同学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他,因为他热心的身影早已印在每个同学的心中。 大一开学不久,吴立斌就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在班主任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以身作则、以班集体利益为己任的优秀干部。他很好地与其他班干部一起组织了多项班集体活动,班级凝聚力、向心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充分显示出良好的组织才能。 “请把我的眼角膜捐出去”2006年12月,吴立斌因视网膜脱落,需要到福州总院治疗。临行前,他到系里办理缓考手续,当得知缓考可能影响今后的专升本考试后,他决定暂缓住院,坚持参加考试。在老师、同学的劝阻下,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就在住院治疗期间,他还时时将课本放在床前,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 2007年1月15日下午,已经出院的吴立斌突然出现昏迷,再次入院接受治疗。之后的几天,吴立斌的情况急转直下。弥留之际,他向守候在床前的父母作了交代:“妈妈,如果我不行了,请你们把我的眼角膜捐出去!”父母含泪答应了他,并通过福州总院与福州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填写了申请表。 1月22日,吴立斌病重不治。根据遗愿,他的眼角膜被捐赠给来自闽侯县农村贫困家庭的两名中学生。吴立斌由此成为省内第一位无偿捐赠眼角膜的大学生 母亲的回忆——在福建省优秀大学生吴立斌同学命名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钟福玉 (2007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组织上和各级领导,今天在这里为我们阿斌召开隆重的命名表彰大会。作为阿斌的父母,我们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看到在座的同学都这样年轻,这样活泼,不禁让我又想起了我的阿斌。我终生忘不掉1月9日在医院时的情景,那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当时,阿斌利用手术前的时间在看书,我说眼睛不好就不要看了,等出院了再看,可他却说:“妈妈,现在大学生这么多,掌握知识越多越好。我不能浪费时间。”在我们母子相聚的日子里,我听到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浪费时间”,可是现在我年轻的阿斌却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还没来得及过上几天好日子…… 阿斌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我们家在永安农村,靠种烟叶和蔬菜过日子,生活还不富裕,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尤其是老大阿斌,从小就懂得孝敬爷爷奶奶。他爷爷早年患上哮喘病,一到深秋就怕冷,整天在床上躺着,还直打哆嗦。阿斌六、七岁时就知道爷爷怕冷,每次烧火都会给爷爷打火笼烘暖;天气太冷时就把饭端到床前给爷爷吃,爷爷总是夸阿斌最孝顺。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发的饼,阿斌都舍不得吃,总要带回来给爷爷奶奶吃。93年秋天,爷爷去世了,他奶奶受刺激下半身瘫痪,因为家里农活忙,看到奶奶一个人在家里,阿斌一放学回家就陪奶奶说话,又是端菜又是端饭,几年来从没间断过。阿斌不但对自己的奶奶好,对村里的其他老人也很好。他念初中时就经常带着几个小伙子帮村里的老人割谷子。一到放假,邻居的小孩成群结伴地到处玩,阿斌却总是在家里帮忙干活,小小的年纪就成了我们家的男劳力,有时我们说“你学习那么重,就不要下田了”,他总说“不累不累”。家里洗衣服、做饭、煮菜的活他们兄弟俩都包了,我们一回来就等着吃饭了。邻居们都说:“你家阿斌真懂事,不光学习好,只知道体贴父母,真是你们修来的福气”。 阿斌很疼他弟弟阿宝,两兄弟从小就睡一张床,共用一张书桌,从没红过脸。他的书桌上摆着一个存钱罐,里面是阿斌平时攒下来的硬币,他说等弟弟考上大学了,就给弟弟做路费。05年秋天,阿斌接到了闽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全家都为他高兴!离家去闽江学院报到的那一天,听说很多家长要陪送子女到学校,阿斌他爸爸也想送他,可阿斌说:“我已经长大了,你们不用操心,有同学做伴就可以了,省一点钱给弟弟做学费吧。”他真的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啊!有时我跟他说“家里不是很富裕,俩兄弟读书都要花钱,我们有点撑不住了”。阿斌就说“妈妈,您再坚持两年,等我毕业了就可以帮弟弟完成心愿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要把弟弟培养成才,平时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他弟弟。那年他说在学校做兼职挣了点钱,就给弟弟买了一双新运动鞋,可他自己的鞋穿旧了穿破了都舍不得换。在学院第一次拿到奖学金,阿斌也舍不得花,给他弟弟买了一部MP3,鼓励他学好英语,将来学业有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时我们说“你自己也没钱,就别给弟弟买东西了”,可他总是笑着说“我省一点没事,我是哥哥”。他们兄弟的感情真的很好。现在阿斌走了,他弟弟还在永安一中高三念书,老师说近来他书也读不下去,上课经常走神,就那样呆呆地坐着。放假回来,他还住在兄弟俩从前那间屋子里,夜里我们经常听到他的哭声。为了不让我们难过,他的哭声压得很低,可越是这样我们的心里越难受…… 阿斌是个节俭的孩子。他知道农村挣钱一分一角来之不易,所以他从高中开始就经常在假期里打工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在闽江学院读书期间,每年五一、国庆长假,同乡的同学们都回家过节了,可阿斌却总是说路费太贵,说他已经找到兼职了,要利用假期多挣点钱,就不回来了。平时他也很少打电话回来,总说长途电话费太贵。去年暑假,在上海打工的中学同学介绍他去上海打工,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那么小的孩子啊,就为了多挣一点生活费,替我们减轻点负担,一个人跑到那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他吃了多少苦!听他同学讲,大热的天阿斌都舍不得买冷饮,渴了就喝白开水。可这些他都没有告诉我们,总是高高兴兴地把挣回来的钱交给我们。这孩子就是这样,总是怕家里为他花钱,为他担心。在闽江学院读书时,有一次他丢了200多元钱,那是他半个多月的生活费啊,可他却瞒着不跟我们讲,就用剩下不到二百元钱挨过了整整一个月。这件事直到阿斌去了以后,还是他的同学告诉我们时才知道。20岁还是长身体的时候,真不知道他那一个月是怎么过来的!人家的孩子都跟心肝宝贝一样,要什么给什么,我们家阿斌懂事,从来没说过“人家有什么我也要”这样的话,我们做父母的也没什么能力让他过得舒舒服服的,最起码总得有吃有穿的不是?可是直到这孩子去了我们才知道,他一顿饭就吃两个素菜,一丁点肉丝都看不到;宿舍的床上也没有垫被,只有一条草席,那被子薄得让我这当妈的心疼啊!我们真是太对不起他了!我们多么想补偿他啊,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阿斌从小就是个很要强的孩子。他读书非常认真,小学时就是班长,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跟同学相处得也很好,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夸他是个好学生。我们村支书也说:“你们家阿斌会读书,又懂事,再困难也要培养出来,钱不够尽管来找我。”他高三的班主任陈老师说,阿斌平时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走;还主动要求老师把他安排到最偏僻最安静的宿舍,因为这样可以安心学习。上了大学以后阿斌更努力了,都很少回家。偶尔放假回家也不好好休息,总是早早地起来读书。我们种地的都是很早就起床的,可是阿斌比我们还要早,他给自己定了闹钟,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读书。看他那么勤奋,我们做父母的真是又高兴又心疼!他总觉得自己可以读得更好的,早早就跟我们说要考专升本。其实我们哪里要求那么多啊,只要他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去年底,阿斌觉得眼睛不舒服,左眼老是模模糊糊的,开始还以为是近视加深了,可是配了眼镜也看不清楚。眼镜店的老板就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结果到省立医院一查,说是视网膜脱落要动手术。阿斌打电话回来跟我们说,我们就让他去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再看看,因为福州总院在我们心里是最好的医院。结果总院的医生还是说要手术。我们想医生既然说了要住院,那还是赶紧治吧,就催着他早点住院。因为快期末考了,阿斌就到系里找老师办缓考手续。听人家说缓考可能影响到以后专升本考试的成绩,他就想暂时不做手术了,这孩子就一心想着要专升本啊。后来还是老师同学们一再劝他,他才决定先把病看好。1月9日那天,是几个同学陪着他一起去医院的,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他还说等病好了要请大家吃饭…… 阿斌住院那些天很多同学来看他,还有学校的老师。这孩子就是人缘好,不管是哪一届哪一班的同学都跟他很要好。住院那几天他还认识了邻房的一个小青年,是霞浦人,也是视网膜脱落住院治疗。那孩子家在外地,没什么人来看他。那天阿斌就跟我说,“妈妈,你代我过去看一下,提一点水果过去。”这孩子啊,从小就懂得关心别人。 阿斌是1月12日下午做的手术,接下来的几天就一直蒙着眼睛,那几天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看不见的人是多么痛苦。1月15日那天傍晚,我扶着阿斌在总院病房外的花园里散步,当时他的眼睛上还蒙着厚厚的纱布。走着走着,他就跟我说:“妈妈,人没有眼睛真的不行啊,上厕所都不方便。将来我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失明的人。”当时我就怪他说“孩子你说什么傻话呢!”因为我们农村最怕讲不吉利的话。可他却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连邓小平那样的伟人都无偿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我们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我想就是那个时候他有了捐献眼角膜的心愿吧。 1月15日那天,听医生说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阿斌很高兴,就劝我先回去,他说:“妈妈,我没什么事了,你看你在这睡也没好好睡,吃也没好好吃,还是先回家吧。学校还没放假,我出院了还要回去上课,图书馆借的书也要还。”我后悔啊,我真后悔,当初怎么就听了他的话真的回家了呢?16日上午我到了家,马上又出去干活。结果中午回家,就听说医院来电话,说阿斌病变了!我马上就冲出家门,连衣服都没换,拦车去城里。我们家离永安市区还有90多里路,山路弯弯绕绕的,路上又堵车,我真是急死了,从来就没觉得那条路有那么长!到了永安转乘火车,连夜赶奔福州,一路上这心就悬在半空里,空空荡荡的。赶到医院时,阿斌已经昏迷不醒了。接下来的几天,就看着他一天一天不行了。1月2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我亲爱的阿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这心啊就像被刀子挖了一块一样,我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我们的阿斌才只有21岁,他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啊,怎么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呢?我都不知道那几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按照阿斌的遗愿,他爸爸通过医院跟福州市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填写了角膜捐赠申请表。我们也没什么好忌讳的,这是孩子最后的心愿,我们做父母的能替他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听说接受角膜捐赠的是两个农村的孩子,按规定我们要一年后才能见到他们。我们就希望明年阿斌忌日的时候能看看这两个孩子,如果可能的话让他们跟阿斌的弟弟做兄弟。我们绝不是要图什么好处,毕竟在这两个孩子身上有阿斌的影子啊,我们就希望能看到他们健健康康的,用阿斌的眼睛去看世界,把阿斌没过完的日子好好地过下去。 在这里我要代表我们全家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家阿斌的好人们,特别是闽江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阿斌这孩子一个人在外求学,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安慰他、鼓励他、帮助他。每次拿到学校发的荣誉证书,阿斌总是非常开心地告诉我们他又进步了。看他高兴的样子,我们就知道他在学校过得真的很开心。阿斌住院急需用钱时,是旅游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自发捐款2万多元送到医院救急。阿斌去世时,院、系领导和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都到医院探望我们,还送上慰问金。今年一开学,学院又派人专程到永安我们家探望并送来慰问金。我们深深感受到闽江学院对阿斌的一片浓浓深情。阿斌住院那天身上带的钱不够,还是他的同学给他凑了200元钱才办好入院手续。这200元钱本来阿斌要亲手还给他的,可现在……阿斌去了以后我们也找过他的同学,可是大家都不承认借钱给阿斌,真是让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在这里我再次拜托学校的领导、老师,一定要帮我们把这钱还给他的同学,我们不能让孩子心里老记挂着这事,那样他在九泉之下也不安心啊。 还要感谢我们村支书,一听说阿斌住院要开刀他就拿了一万块钱出来,说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孩子治好。阿斌去世的那天,他带着几十位乡亲们连夜坐火车赶到福州来送阿斌,一路泪行。还有阿斌中学的同学,专程从厦门赶来福州送他。 4月3日那天,福州市红十字会和闽江学院在福州三山陵园共同为阿斌举办了悼念追思仪式,很多领导和同学都来了。阿斌的名字被刻在了三山陵园的纪念墙上,他的骨灰和花瓣一起被撒在了花坛。我们知道阿斌是愿意留在福州的,因为这里有这么多人关心他、爱护他,将来肯定还有很多人会去看他,阿斌一定不会感到孤单的。 4月16日,省教育厅的施副厅长和闽江学院的领导又专程来到我们家,给我们送来了慰问金,询问我们还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要求。我们什么要求都没有,只想感谢这么多帮助过我们阿斌的好人们!感谢大家对阿斌的关心和爱护,好人有好报,祝愿你们健康幸福!谢谢大家。 闽江学院设立“吴立斌班”31日,闽江学院举行“吴立斌班”命名仪式,为旅游系2005级酒店管理班授予“吴立斌班”牌匾,以发扬传承吴立斌精神。 闽江学院旅游系党委副书记林思明介绍,旅游系2005级酒店管理班是我省第一位捐献眼角膜的大学生吴立斌生前所在班级,同学们与吴立斌有着深厚的友谊。吴立斌去世后,同学们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动,纷纷当起了吴立斌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处处向吴立斌学习。因此,闽江学院将旅游系2005级酒店管理班命名为“吴立斌班”,希望他们继续将吴立斌精神传播出去,发扬光大。 据了解,闽江学院每年都将在旅游系中挑选优秀班级授予“吴立斌班”牌匾,逐渐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激励全院大学生成人成才。 (福州日报记者 曾艳 通讯员 柯墅)本文来自:福州新闻网 闽江学院学生为吴立斌做雕塑虽然2007感动福建年度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仍然影响和感动着大家。福州闽江学院艺术系的两位同学就用他们的双手,为2007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我省第一位无偿捐献眼角膜的大学生吴立斌做了一尊雕塑。 这就是闽江学院艺术系雕塑专业的大三学生白江艺和冯贺男为吴立斌创作的半身像雕塑。闽江学院艺术系雕塑专业学生白江艺说:因为觉得吴立斌的事迹很感人,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为他做一尊雕塑,纪念他。 要用雕塑的形式再现吴立斌的音容笑貌,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他们要来吴立斌的照片,经过一遍遍地画稿,于去年11月份,正式动手进行雕刻。春节前,吴立斌的泥塑终于完成了。让两位学生深受鼓舞的是,他们的作品得到了吴立斌家人的认可。 塑像基本完工了,白江艺和冯贺男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们想把吴立斌的雕塑放到福州市三山人文纪念园,因为那里是学校为吴立斌花葬的地方。两名学生已经与福州市三山人文纪念园取得了联系,三山人文纪念园对他们的做法很赞成并支持其做法。 闽江学院学生开始形成传统,以清明祭扫吴立斌墓为契机,让广大的党员、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进一步学习了吴立斌精神,有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四有”新人。 龙坝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校校长吴立斌,男,汉族,竹溪县新洲乡人,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 1986年8月至2004年3月在县粮食局工作,先后担任会计、粮贸公司副经理、经理职务; 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在天宝乡工作,先后担任副乡长、党委委员副乡长、工会主席; 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在龙坝乡担任党委委员、副乡长; 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龙坝镇担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2011年10月至今任龙坝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校校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