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静山
释义

吴静山,1943年出生于顺德乐从水藤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本名九如,字静山,号静者,以字行。11岁到广州读中学;1962年秋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分会美术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70年,吴静山拜访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潘老戏言说:"广东出二山:苏仁山、吴静山。"苏仁山其实也是顺德人,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善画山水人物,被称为"画坛怪杰"。潘天寿先生把吴静山与苏仁山并提,可见称誉甚高。

吴静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幼而夙慧,天赋甚高。其父亲雅好收藏名人字画,所以吴静山自小就受到书画艺术的熏陶,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他12岁在广州读中学时,即以一幅卓然不俗的《山茶》参加首届华南美术展览,受到老画家方人定和李云的称许。1962年秋,吴静山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为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和导师陆俨少所赏识。徘徊于享有"天堂"美誉的西子湖畔,正值风华正茂的吴静山,踌躇满志地在美术的海洋里扬帆而行,却不幸遭受到一连串的挫折--因患病、辍学而被迫返回广州;因海外关系而受到猜忌、排挤。但个性倔强的他,在坎坷的际遇面前不屈不挠,依然对美术事业倾注着满腔热情,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美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南归之后,吴静山受到中山大学著名文字学家、收藏家容庚先生和著名诗文家陈寂先生的器重。容庚先生尽出自己的珍藏名迹让吴静山临摹研习,连罕以示人的戴进《江山一览》长卷,也拿出来供吴静山临摹。陈寂先生曾为吴静山题画云:"沱水岷山到北堂,杜陵诗话实张皇。而今一见吴郎笔,万壑千岩出粉墙。""晏坐西轩砚水濡,突然纵笔不踟蹰。今人未识黄公望,请读天池石壁图。"诗中把吴静山比作元代山水画大家黄公望,足见陈寂先生对吴静山期望之深。容、陈二公还常常与吴静山讲艺论文、研讨书画。前辈的教导与期望,激励着吴静山在逆境中奋力前行,锲而不舍、不屈不挠地刻苦攻习国画传统技法,熟悉历代各门各派风格,深入他们的堂奥,锻炼自己的笔墨和造型技巧,从而在传统技法的土壤里扎下了深深的根子。

际遇的坎坷,锻炼了吴静山的意志,更使他懂得做人必须光明磊落,要有一颗赤诚之心。"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知识分子遭受到虐待甚至迫害,生活陷于艰难的境地。当时吴静山才二十多岁,生活也十分拮据,但他始终以赤诚之心侍师待友。他得知潘天寿、陆俨少、容庚等老师体弱多病,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老师寄去钱物,寄去冬虫草等贵重药材。陆俨少的女儿被下放到新疆,欲南返探望父亲,却无法筹到车费。吴静山闻知后,即给陆俨少寄去300元以解厄困。陆俨少感动万分,写信给吴静山表示感谢,言辞恳切动人,读之催人泪下。吴静山不仅对老师十分尊重,对晚辈也常加鼓励,并培养了一批美术爱好者,而且他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吴静山常说,立身应该先立品,做人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1997年7月,他在一幅画上题记云:"予近年作画喜用长锋羊毫而不觉羊毫之软弱,观者称奇。殊不知画品即人格,不在工具在乎心胸而已。"人品与画品是互相依存的,品行不高终将会见弃于艺林,只有品德高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出息的艺术家。

吴静山以赤诚之心待人,也以赤诚之心绘画。欣赏他的画,你可以感受到他那种对祖国、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画事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还须上法古人,方不遗前人已发之秘。"吴静山在"上法古人"方面非常刻苦,从范宽、王诜、董源、巨然,到倪云林、王蒙、黄公望、吴镇,以至石涛、渐江、八大、石溪,他都下过极深的功夫,不赶时髦,不走捷径,扎根传统毫不动摇。所以,吴静山的画,既取法北派的雄奇壮阔之美,也蕴含南派的丰润秀雅之姿,笔墨雅正,具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吴静山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时弊,就是排斥临摹学。其实,学画应该多临摹多探讨,要有所选择地学习历代各家各派。不知传统,何来创新!如果忽略了基本功的学习,将会极大地阻碍今后的发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就能看得更远。"吴静山不仅重视上法古人,也勤于外师造化。为了从生活中拮取素材,寻找创作的源泉,他挟笔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从岭南到塞北,从长江三峡到川藏高原,都留下他不辞艰辛登山涉水的脚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真情,其创作才能达到忘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山水画:奇峰激流的磅礴气势

吴静山的国画艺术创作,以山水画用功最深,成就也最高。他的山水画,尤其是为祖国壮丽山河状貌传神之作,尤其是那些巨型立轴、长卷横幅,无不写得激情饱满,气势恢宏。生长于南国水乡的吴静山,却格外钟情于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白雪皑皑的太古奇峰、浩浩滔滔的黄河长江、雄奇壮丽的西北高原。他曾风趣地说,这是南人北调。外师造化,饱游饫看,开拓了他的胸襟,扩大了他的视野。江山如此多娇,更激发了他蕴藏于心中的情感。雁荡之雄奇、川蜀之险峻、黄山之恢雄奇变、华山之峭拔陡绝,还有铮淙交响的飞瀑流泉、蔚然森秀的南国山川,更有恍如烈焰蒸腾的火焰山、雄浑苍莽质朴的太行山、神秘的美国大峡谷等等,都在他笔下展示出气势不凡的风采。1978年,吴静山曾用三天时间写30米《长江万里图》长卷,酣畅淋漓地展现出万里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只见万山重叠,江流迂曲,雾气溟朦,尽得蜀道险巇之状。该卷曾得到李可染、陆俨少、谢稚柳、崔子范、钱松岩、林散之等老一辈书画名家的题咏,一时传为佳话。吴静山还有《黄山大观图》和《美哉洛矶山》长卷横幅,同样写得元气淋漓,千岩万壑,奇峰激流,白云掩蔼,满纸烟霞,气势浩大,观之令人击节赞赏,不忍释卷。

吴静山写画,常常不用粉本,饱游饫看的名山大川,早已历历罗列于胸中。他很少静对写生,而多是对景默记,心领神会。挥笔之时,全凭记忆与意会,却能妙合自然,尽得风流。胸中之丘壑,尽化为笔底奇观。诸如《岷山胜概》、《泰山揽胜》、《黄龙春色》、《太行山云台之秋》、《华山胜概》、《黄山西海晴云》等,无一不是深刻感受了江山的雄奇壮观之后,经过体悟、默赏,然后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于宣纸之上。吴静山记忆力极强,足迹所到之处,山川树木之形貌都能熟记于心,即使相隔数载,挥笔所写仍然与真实之景酷似,恍如对景写生一般。但吴静山又不会实录式地把山川形貌照搬于纸上,而是以艺术家的眼光进行取舍、提炼、集中、升华。所以,吴静山笔下的山水形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艺术审美的再创造,是形神俱备的佳作。

吴静山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而多变。他临摹历代名家名迹既多,各门派各大家的笔法功力自是深厚扎实。在他的山水画中,既有繁富的色彩渲染,又有简练的线条勾勒。勾点皴擦,任其调遣;泼墨写意,得心应手。既取意于北派的雄奇苍劲,又渗润了南派的秀雅逸韵。《泰山览胜》手卷,以北宗水墨手法与南宗水晕墨彰相结合;《九寨沟秋色》既有中国画的水墨传统,又有西洋画的赋彩手法,把铮淙交响的飞瀑流泉与满山绚烂的金秋景色描摹得十分醉人。而《神秘的大峡谷之晨》则以金色笔笔点彩写彩,又用白粉写白云,整个大峡谷,金色耀眼,白云飘动,很有豁目一新之感。用白粉写白云,却能写得薄而透明,有缥缈如仙境的感觉,十分难得。张大千擅长以泼墨泼彩写画,吴静山用的则是写墨写彩的手法。泼墨泼彩不见笔,写墨写彩笔笔现。艺术手法随着绘画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不用同一种表现手法去套描天下的山川草木,避免了近代许多画家常犯的"千山一面,万树一枝"的毛病。

吴静山的山水画,有相当一部分是仿效古代名家笔意之作。如《秋山游赏》拟范宽笔意,《渔村小雪图》拟王诜笔意,《江亭山色》拟倪云林笔意,《黄山一角》拟渐江笔意,《松泉老屋》则是仿云林、渐江之间笔意。还有《杜甫春雨诗仿石涛》、《仿石溪笔意》、《拟王蒙笔意》等,从这为数众多的仿古之作中,可以看出吴静山对古人笔墨有着深入的钻研。他在《黄山一角》中题句云:"渐江山水虽宗倪瓒而足迹黄山,变倪秀逸为瘦峭,层岩陡壑,伟峻沉厚,与倪笔下疏林远浦清空淡远趣味各异。" 在《拟程邃秋山独步图》中说:程邃"善用枯笔,得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趣。"可见其仿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仿倪瓒得其静穆清逸之气,仿王蒙得其繁密空灵之致,仿石溪得其绵邈幽深之趣。吴静山仿古是在继承传统,集各大家之所长。在这方面,他已是得心应手,融会贯通。

吴静山的山水画,以气取胜,他尤其善于作巨型立轴、长卷横幅,画幅逾大,气势逾壮。他在《张家界》中题句云:"是谁倚天擎铁戟,峰峦十万白云深。"峰峦十万,在吴静山笔下得到了艺术的再现。观赏他的画作,大有气壮山河之感,令人惊叹于他的如椽大笔。其实,吴静山的山水小品同样画得十分出色。在他的画室,我有幸欣赏到他的一组山水小品近作,天山、黄山、华山、丹霞山……幅幅山势巍峨,苍劲秀润,尺幅虽小,大有千里之势,诚属不可多得的杰作佳构。

花鸟画:"潘八大"的真意趣

除了擅长描绘山水,吴静山在花鸟画方面也是造诣甚高。他喜画雄鹰、八哥、鹭鹚,以及荷花、苍松、兰竹等,其笔墨主要是受潘天寿先生的影响,并上溯徐青藤、八大山人,善造险景奇态以表现倔强的生机和活力。那睥睨天下的雄鹰、墨黑团团的八哥、泼墨大写意的荷花,无论是构图、笔法和设色,都很有潘天寿质朴、雄奇的风格特点。谢稚柳在世时曾戏称吴静山为"潘八大",可见他受潘天寿和八大山人影响之深。如《百里见秋豪》的雄鹰,孤傲地屹立在山崖上,背负青天,目穷千里,利嘴如钩,正气凛然,令人顿生敬畏。那占了近一半篇幅的劲松,枝干如铁、针叶如戟,更显得铁骨铮铮,酷似潘天寿苍辣的画风。吴静山曾多次在雄鹰图上题句云:"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雄鹰的志向,给人一种理性的升华。

吴静山画荷,常以大写意的笔法写荷叶,在浓淡变化的墨色中衬出几朵或盛开或含苞欲放的荷花,章法大胆而有新意。但吴静山常常觉得自己的花鸟画未能脱出潘天寿的影子,难以超越老师,于是在近年力求出新。潘天寿喜用山马硬毫笔及焦墨,并常用"一味霸悍"这方印章表明自己至大至刚的画风;吴静山则用长锋羊毫及较淡的墨,并以印章"寓刚于柔"、"坚韧不拔"显现自己的艺术观点。潘天寿作画过于严谨,太重理性;吴静山认为太重理性,艺术就会减弱。细细欣赏吴静山的花鸟画近作,你会发现他很注重写出禽鸟的真意趣。尤其是那些花鸟小品,笔法简洁,画面上的麻雀、画眉,或喁喁私语,或互相嘻戏,或腾跃枝头,活活脱脱,野趣天成。那些八哥、雄鹰,不再像潘天寿那样画得硬辣而似有霸悍之气,而是在苍辣之中加之以柔,刚中有柔,使人观之而有亲切感。那些禽鸟更是画得一笔不苟,有骨有肉,羽毛质感很强,小小的眼睛水晶晶的,温馨可人,让人看了顿生怜爱之情。

潘天寿的花鸟画多以大写意之面貌示人,而吴静山则是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近年来,吴静山上溯宋代崔白、明代林良、清代华嵒等人,继承他们比较写实的花鸟画传统,加上对生活中一花一草风情雨露的变化及禽鸟飞鸣饮啄不同姿势的观察,既继承传统,又贴近生活,融会贯通,自出机杼,有笔有墨有形象,在画风上拉开了与潘天寿先生的距离,形成了自己工中带写、能工能写的风格。

诗书画共冶一炉

中国画向来讲究诗情画意,即所谓画是无声诗。因此,写古人诗意其实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的创作手法,当代画家也常常以古人诗意入画。吴静山对中国古代诗词爱好甚深,他虽然不是作诗里手,但对古人笔下的名篇佳句熟记于心,常常随口而诵。吟诵之余,更形诸笔墨,以古人诗意为题材创作山水画。透过画面对古人诗意进行诠释,往往体现出画家对诗境理解的深浅,以及艺术创造才能的高低。吴静山有不少写古人诗意的作品,如《曹孟德沧海吟诗意》、《杜甫幕府秋高诗意》、《曾几三衢道中诗意》、《李白听蜀僧弹琴诗意》、《王维过香积寺诗意》等,都画得格调高雅,诗味浓郁,很能表达独特的意境,给人以更丰富的联想,令人寻味无穷。其中的《杜甫幕府秋高诗意》是一幅长近四米的手卷,画面笔墨随浓随淡,只见秋风萧瑟,山势雄浑,瀑布飞湍,云霞飘动,一片苍茫深厚,再题上"幕府秋风入夜清,淡云疏雨过高城"的诗句,更显得诗意盎然。而另一幅两米多长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手卷,画面峰回路转,流水潺潺,春日融融,桃花盛放,落英缤纷,山谷中人家掩映,屋舍俨然,分明是一片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色。再配上"试问武陵渔桃源安在,唯乱山乔木碧苔芳晖"的题句,使画面更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这类写古人诗意的山水画,把古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通过画面形象地表现出来,并写出情感与神韵,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吴静山不仅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书法功力也不浅。他深知"书画同源"之理,遍临汉魏碑帖、钟繇小楷、唐人写经,对张旭、怀素、二王、八大等均有研习。他无意以书法家名世,但其书法造诣自不在当今某些自鸣得意的书家之下。他能用长锋羊毫写蝇头小楷,在六尺宣纸上工工整整地书写《老聃经》全文,不折行不打格,而行气贯彻结聚,构体坚韧挺秀,很有钟繇之味,令观者赞叹不已。其行草以豪迈灵动而见称,放而能收,刚中见柔,用笔老到。在题画方面,吴静山也很费心思。其题款中有不少是他自创的短诗或文字简古的题跋,常常语多涉趣、立意不凡,甚或阐发美学见解。而这些题款书体既美,又是画面结构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诗、书、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在深圳召开的"陆俨少八十回顾展"上,曾忍不住当众夸赞吴静山说,"在座的所有画家,书法当以吴静山为第一。"

吴静山对绘画美学常有自己的见解,这在他的题款中多有涉及。《东坡行吟图》有这样一段话:"客问余新旧之辩。余曰,前人所无独我为之是新也;而今日之新,至明日曰古,故凡文艺好者流存,差劣淘汰,非徒以新惊世骇俗而后已。继往开来,水到渠成。浅学之士竞言出新,如拔苗助长耳,非吾曹之所敢为也。" 题大写意《荷花》图:"明清以降,高手如云。徐渭善破墨法,若天马行空,八大山人严谨古朴,李复堂、吴昌硕在徐渭、八大之间,齐白石枯荷别开生面,张大千风流自赏,逸韵秀洁,潘天寿重法度、重理性,严阵以待,如老将搴旗,无懈可击。吁噫嘻!书画小道而其难也如此,可忽乎哉!可忽乎哉!"题《岷山秋早》云:"用笔虚灵而苍劲,用墨淡而浑厚,笔墨简静而境意深远,此画家所难也。此理元人颇能悟之,宜其不朽。"其创作观、艺术观于此可见一斑。

吴静山的国画艺术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他曾先后多次应中央军委、文化部的邀请赴京作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法国巴黎艺术馆、英国皇家博物馆等都购藏他的画。1994年,中国美术学院为他出版了《吴静山书画集》,美术界权威人士邓白先生亲自为书画集作序,对吴静山的书画艺术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邓白先生之序有云:"此子胸中有邱壑,于他笔下见才华。"诚哉斯言!

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吴静山的国画特别是山水画越来越得到收藏者的青睐。有收藏协会的专家统计了画家部分作品发现,从2005年到2008年三年时间,其作品升值了5倍。拍卖会上他的作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如:北京瀚海2011年秋季拍卖会上197X110cm的《杜陵诗意》成交46万元;北京保利2010年五周年春季拍卖会上197X109cm的《江山春光》成交56万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