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金敏 |
释义 | 基本资料姓名:吴金敏 性别:男 民族:侗族 籍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银水侗寨银水 头衔:广西政协委员 广西侗族创作歌手 广西龙胜县银水侗寨第101代寨主 广西桂林阳朔蝴蝶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 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硕士 他是侗族文化传承典范,其挖掘、整理、创作和编导的歌舞、戏剧、音乐作品等,在全国、省级获奖的就有20多个,为侗族大歌、侗族小歌整理和传唱作了很多贡献;他先后带领“侗族风情表演团”,在龙脊和蝴蝶泉等景区发扬侗族文化,大受欢迎;2001年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栏目姜丰专访《吴金敏与侗族大歌》、广西电视台《纪录人生》栏目专题《侗族文化新传人》等。 作品简介1996年在中国音乐权威刊物《歌曲》上,发表过一首侗族通俗歌曲《阿妹,开门》。这首歌不仅由广西桂林电视台拍成MTV,还荣获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骏马杯”提名奖,这是吴金敏的作品。随后,他创作并演唱的《我的吊脚楼》、《龙脊歌》、《美丽的龙胜》等,也在全国传唱。问起创作这些通俗侗歌的原由,他却只说:“身为侗族人,我们有责任。”就这么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30多年前,他拒绝无望的爱情30多年前,吴金敏的第一次感情际遇,留下的是忧伤和绝望。“我父亲是银水侗寨寨主,也是县政协委员,‘文革’中被打倒了,我这个101代小寨主成为狗崽子。下课了,我不敢到球场去打球,怕同学欺负我,而躲在教室里。” 这时,一位姑娘来到了他面前,大胆地对他说:“我喜欢你,长大了就嫁给你!”“得了吧,你不与我划清界限,却要嫁给我!别拿我寻开心!”姑娘伤心地哭了。 “我与她是青梅竹马,因学习出色,曾双双代表全县儿童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夏令营活动。如今,我与她有着天壤之别。我不需要怜悯,我们没有缘分。” 1971年3月5日,吴金敏下决心出走。寨子旁,姑娘追上他,问:“你上哪儿?”“跟人放排去。”“何时回来?”“不知道!”“那我在家里等你!”姑娘说完,送给他一只银镯:“你路上没钱花,就把手镯卖了。”在侗族,手镯是定情物。他想拒绝,但又想囊中羞涩,就带走了手镯,也带走了他的梦想。 流浪8年,归来时已物是人非3个月后,吴金敏随木排到了柳州。他扒火车想去广州,谁知,这是一列开往西北的火车。越走越冷,到了宁夏,他与一块儿扒车的两个小伙伴四处流浪,讨饭、做工。 1977年,吴金敏一人来到上海。翻沙、和泥、粉刷、贴墙面……什么脏累的活都干。他喜欢艺术,偶尔会高歌一曲侗族山歌,哪怕一个月40元的收入也会拿出25元去买一张芭蕾舞门票。1979年夏天,吴金敏来到北京。这时,他打工已能挣到60多元钱了,能有更多的机会听音乐。 走过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路,吴金敏开始醒悟:他所要寻找的不是梦,而是迷失的自己。“离家8年了,我们家是否也落实了政策呢?”他第一次想到回家。 “在我家大宅院里,母亲从屋里出来,一下抱着我号啕大哭:‘你这个负心人,你死在外面好了,你还回家?有个姑娘等了你7年!’” 吴金敏没想到,那位送手镯的姑娘会痴情地等他那么多年。是母亲在盼儿不归的情况下,在他回家的前一年劝姑娘嫁了人。吴金敏到家时,她已做了母亲。 苦读圆梦,倾力抢救侗族大歌父子相见,耳畔传来的是父亲严厉的指责:“原指望你成为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可你连个中学文凭都没拿上!……”吴金敏感到无颜面对父母。 1981年,吴金敏又开始了打工生涯。他一面打工,一面刻苦补习文化课。光阴飞逝,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广西师范大学上了1年补习班后,1994年他考上了该校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当吴金敏带着文凭、带着媳妇回到家乡时,母亲和病入膏肓的父亲欣慰地露出一丝微笑。 但吴金敏做梦也想不到,就在他回家不久的7月7日,一场山洪暴发,冲走了他的初恋———送手镯的姑娘。3天后,家人才告诉他。锥心的痛,伤感的泪。他对妻子说:“她走了,我要送送她。我要告诉她,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都没有丢掉她送给我的手镯……” 吴金敏回家乡后,被分配在县社科院工作,但他没有去。他挑头搞起了龙胜的旅游开发,担任龙胜旅游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他在离县城3公里的老宅地———银水侗寨开展了侗族风情表演。“我们侗族远古起源于歌,我们不能忘记歌,歌养心,饭养身。现在能唱侗歌的人已经不多了,我有责任靠旅游开发来营造一片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空间,我的目标是为侗族大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不懈努力!”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