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家玮 |
释义 | 吴家玮,C.B.E.,G.B.S.,J.P.(Chia-Wei Woo)生于上海,是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现为荣休校长及荣休科大讲座教授。吴家玮为香港科大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大学发展筹集款项。 吴家玮于1937年在上海出生,1954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5年赴美留学,在乔治城大学攻读物理与数学,获理学士学位。其后转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深造,先后取得物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66至1968年间,吴家玮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作博士后进修。1968年到西北大学担任物理学助理教授;1970年在伊利诺大学任客座副教授。次年返回西北大学升任副教授;随即在1973年晋升为正教授,并于1974年开始(至1979年)担任物理及天文学系主任。1979年,出任加州大学(圣地牙哥)热斐尔学院院长,兼任物理学教授。1983年,在45岁时,受聘出任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华裔大学校长。 1964年以来,吴家玮在物理研究方面发表了120篇论文及著作;在量子多体理论、统计力学、液晶、低温物理、及表面物理上,都作了不少贡献。在他指导下研究结业的博士生及博士后研究员达25人。吴家玮曾获颁给多种荣誉及奖状,反映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及公职上的贡献。其中包括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加州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深圳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联合国协会的罗斯福夫人人道奖、旧金山市的金钥匙,及由旧金山市长命名的“吴家玮日”。 1984至1986年间,担任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会长。1991年,获得华盛顿大学颁发的杰出校友奖。1995年,乔治镇学院向他颁发了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同年被深圳市政府命名为深圳市荣誉市民。1996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颁发的国际杰出服务奖、华盛顿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学位、及英国女皇颁授的CBE荣衔。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金紫荆星章。2001年,获法国总统颁授骑士勋章“ 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 1988年9月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后,吴家玮担任过香港政府工业及科技发展局和生物科技研究院监管委员会的成员,并被深圳市政府委任为高级顾问。他为多个香港、内地、和亚太区文教科技组织担任理事或咨询工作,包括香港工商专业联会、长江开发沪港促进会、中国内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复旦大学、华侨大学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顾问委员会、巴基斯坦的Ghulam Ishaq Khan工程科学和技术大学、新加坡的世界科技出版社,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他现任新昌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非执行主席,并担任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集友银行有限公司、万威国际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等的非执行董事。1993年至1996年,中国政府先后委任吴家玮为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备工作委员会和筹备委员会委员。1996年,被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委员。1998年,被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2000年,被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及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委员会主席。 吴家玮的简历, 分别登载于“美国名人录”及“世界名人录”。 基本情况 出生年 1937年 出生地 上海 教育背景 华盛顿大学 物理学博士 华盛顿大学 物理学硕士 主要工作经历 2001年至今 香港科技大学 名誉校长 名誉教授 1988-2001年 香港科技大学 首任校长 1983年 旧金山州立大学 校长(首任美国主流大学的华人校长 主要学术成就(1964年以来) 发表和出版了120部物理学论文和著作 指导25名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完成了他们的论文以及研究工作 主要社会兼职 香港瑞安集团 高级顾问 2000年 香港特区创新与技术顾问委员会 委员 2000年 当选香港内地技术合作委员会 主席 1996年 入选特区政府战略发展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 1993-1996年 被中国政府任命为香港事物顾问,预委会,筹委会,选举委员会成员 主要荣誉 入选“美国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 斯隆研究奖学金 美国物理学会和加州科学院奖学金 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深圳大学,以及北京大学荣誉教授 联合国协会颁发的伊莉诺罗斯福人道主义奖 旧金山市金钥匙奖 1991年 华盛顿大学杰出校友称号 中国网2002年7月26日 “牵引力还需加大”——吴家玮谈香港发展知识经济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2月15日新年伊始,香港股市就遇上惊涛骇浪。股市升跌,本是常事。香港股市这次虽可视为正常调整,其中却不无令人深思之处。年初香港股市大幅起落中起主要作用的十数只科技股,目前还只是科“幻”股、“网”股,无根无底,缺少根基,玩的只是“科技概念”。这样的炒风盛行,能有利于香港发展高科技、高增值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 发展科技产业 前途所在 1997年底金融风暴向香港袭来后,特区政府吸纳了学者的建议,采取多项措施发展高科技、高增值产业,决心带领香港实现向知识为本、多元化发展的经济转型。吴先生兴奋地谈到,一年多来发展高科技、高增值产业,已从学者的建议形成政府的构想,逐渐成为港人的共识,香港掀起了科技潮。在特区政府支持下,设立50亿港元创新及科技基金、成立应用科技研究院、建立创新科学园区、兴建“数码港”、创建创业板股票市场、开展引进优才计划等举措相继出台。他也谈到,与此同时一些上市公司、私人公司纷纷转型搞高科技,新设立的网站更令人眼花缭乱,“科技概念”炒作惊人。 他认为,这既反映了港人对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期盼,也反映出一些人急于借此实现高增值的浮躁心理。香港是个商业社会,人们把利润看得较重,加上港人头脑一向灵活和实际,只要有机会赚钱,总是快人一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赚取快钱的心理。一些人宁可在股市玩“科技概念”,一掷千金,在所不惜;却不愿在开发科技成果、发展科技产业上作出投资。现在香港“科技概念股”炒作成分过高,会影响真正有技术实力的科技企业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人才、资金都在寻求最佳出路,香港正面临激烈的竞争。机遇稍纵即逝,不克服这种“赚快钱”的心理,会误了香港的鸿图大业。 发展资讯科技要“软”“硬”兼施 吴家玮对世界资讯科技的发展了若指掌。他认为,资讯科技的发展,脱离不了微电子科技和材料科技。香港要发展资讯科技也要“软”、“硬”兼施,在开发商业软件的同时,必须注重硬件的开发。世界上资讯科技领先的地方,哪有只搞软件不搞硬件的?他恳切地说,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着重整体和全面,不能单靠一点一线,要有长远的观点,不能急功近利。香港在这些方面起步已经较迟,不能再有任何大的失误。港人应当头脑冷静,认清路向,为发展高科技、高增值产业取得深广的视野,制订全盘性的策略,厚植基础,再寻求突破。 “香港发展高科技、高增值产业的牵引力还需加大”,吴家玮认为,“特区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应加强”。他建议特区应尽快设立独立的科技工业司,起用专家,以加强筹划、引导和支持。“香港发展高新科技任务迫切,传统制造业(包括境外投资)必须进行技术革新、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亟待引进及开创,服务业的科技运用成分必须大幅度提升”。他说,“这需要一批懂科学、有眼光的企业界人士推动。”然而,香港老一辈企业家的知识结构难以调整,新一代的“知本家”队伍还未成形,市民的整体素质也亟待提高。 吴家玮最后谈到,知识经济以人为本。香港引进优才工作已经开展,但更应注意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香港的8所大专院校有一支数量可观的高精尖的教授专家队伍,每年培养出的合格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数以万计,只是缺少一批有科技工业经验的中年创业人才。只要特区出现更好的工作环境、文化环境,内地优才和海外的华裔中年人才也会前来。有了这样的环境,外来的和本地的人才和睦相处,必能发挥群聚效应,科技成果会不断涌现,香港的高科技、高增值产业真正得到发展,香港必能真正走向知识经济社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